您的位置:首页>成都地奥
【新华网】创新是企业立身之本
——成都地奥集团创新驱动民族药业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14-01-20 来源:新华网 蒋作平 董小红 【字号:  

  2012年3月22日,由成都地奥集团研制生产的“地奥心血康胶囊”获准在欧盟注册上市,实现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治疗性药品进入发达国家主流市场零的突破,同时成为欧盟成员国以外获得市场准入的第一个植物药。

  从小小的制药厂到集天然药物、合成药物、药物制剂研制等为一体的大型骨干制药企业,26年来,地奥集团始终以创新为企业立身之本,不断将民族药业做大做强。

  艰难创业,成功敲开“中药国际化”大门

  1988年,一位名叫李伯刚的科研人员怀揣着50万元贷款,在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旧图书馆租了个角落,开始了艰辛地创业。

  在这之前,作为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李伯刚和课题组成员发现我国有一种特有药用植物,含有对心血管有作用的甾体皂甙。经过艰难攻坚,一种以甾体皂苷特制而成的纯中药制剂“地奥心血康”诞生,并被卫生部批准为我国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新药。

  “应用性科研成果只有转化为商品,才能造福社会、造福人类。”李伯刚决定,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产品,让更多人受惠。

  50万元,买完设备,连广告都挤不出钱来做。为打开市场,李伯刚亲自带领团队背着“地奥心血康”科研成果资料到全国各大医院上门宣传。

  凭借确切的疗效和低廉的价格,“地奥心血康”很快畅销全国29个省份的9000多家医院,年销售收入达5亿元,已累计实现产值100亿元。

  2012年,“地奥心血康”作为我国中药产品首次以“药品”身份进入欧盟药品市场,敲开“中药国际化”的大门。

  没有止步于此,李伯刚带领科研团队,利用我国丰富的植物资源,依托中国科学院的技术优势,努力研制新药,先后开发出脂必妥片、黄芪注射液、迈普新和填补国内空白的促红细胞生成素。

  历经26年摸爬滚打,如今,地奥集团已发展成为集天然药物、合成药物、药物制剂研制等为一体的大型骨干制药企业。截至2013年末,地奥集团总资产达50亿元,年产值20多亿元。

  技术、体制创新结合,不断实现自我突破

  “创新是地奥的立身之本。”采访中,李伯刚反复提到这句话。作为中国首批创新型企业,地奥将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结合起来,不断实现自我突破。

  成立“地奥心血康再研究课题组”,坚持不懈地对其机理进行深入再研究。

  在新药开发上,1997年,投巨资建立药物筛选中心。经过十余年积累,建立生物化学及细胞水平的筛选模型50余种,集中于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领域,产生一系列具有国际水平的成果。

  在体制上,从创业之初,地奥就建立了一套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科技创新不是一句空话,需要人才团队、平台环境和科研经费去支撑。”李伯刚介绍,为了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地奥投资1.2亿元建设了2.5万平方米的科研大楼,花费7000余万元从国外购进了世界一流的科研设备,还建成十多个国内一流的研究室、研究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为了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力,地奥还规定科研项目核心人员可以成为项目的“技术股东”,从销售收入中获得可观的利润分配。“这些制度让科研人员成为企业的主人,大大激发了大家的创新积极性。”地奥集团总裁助理、药物研究所所长姬建新说。

  创新驱动为企业打造发展新“引擎”

  虽然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不断上升,但地奥心血康胶囊、迈普新等药品价格却始终没有上涨。地奥人通过提高自身创新能力,改进生产工艺和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坚持提供物美价廉的放心药。

  面对地奥取得的成绩,李伯刚很淡然也很清醒。作为地奥集团董事长,从科研人员转型为企业家,他身上依然带着洗不掉的朴素和严谨。

  “创新是地奥的看家本领,我们要依靠创新驱动为企业打造发展的新‘引擎’。”在李伯刚看来,“地奥心血康”成功进入荷兰市场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地奥心血康”不仅要全面进入欧盟市场,更要为国内中医药企业的国际化项目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为发展中药和壮大中国民族医药产业作出贡献。

  “据行业预测,2020年,我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二大医药市场。‘十二五’期间,国家高度重视重大新药创制,加大对生物技术药物、抗感染、心血管、消化系统和抗肿瘤药物研发的支持。这是一个很大的机遇。”谈及未来,李伯刚充满信心。

关闭窗口
© 1996 - 2014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