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专家评论
这一年,期待梦圆嫦娥三号
发布时间:2013-12-04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这一年,是嫦娥三号的收官之年,也是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最后机会。探月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美国人有经验,也有一些成果可以借鉴。但人家可能把关键技术送到你面前吗?不能!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未知的领域,即使考虑到很多可能性,依然会出现许多意外。就拿有效载荷分系统来说,从2004年开始,我们就在讨论该带什么科研仪器上去,要实现哪些科学目标?最终我们确定了8台仪器,其中7台是由中国科学院负责研发的。上天的产品不能出问题——因为既无法修理,也不能替换。结果,问题偏偏就在最后阶段出现了——已经安装到嫦娥三号上的月基望远镜,在最后的整器震动实验中,一个用于光源标定的发光二级管不亮了。拆换这个二级管,很可能伤及嫦娥三号一个关键元件,以至于影响嫦娥三号的按期发射;但不拆有可能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能不能拆、怎么拆、用什么样的工艺最稳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反复研讨、一次次模拟,问题最终得以圆满解决。

  我们有一个工作方法叫“归零”。简单地说,就是一旦出现问题,哪怕再小的问题,也要一切清零,从头开始。“归零”还有20个字的“口诀”:定位准确、机理清楚、故障复现、措施有效、举一反三。也就是说,出了问题,我们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不仅要解决问题,还要想出有效的办法防止此类问题再次发生,并全面检查是否有其他类似问题。正因为如此“归零”,让我们克服了困难,终于迎来了这一天。

  这些年来我们在深空探测领域取得的一些成就,主要得益于我们国家科技实力、经济社会实力的增强。绕、落、回,探月工程一期已圆满完成,探月工程二期即将实现,探月工程三期的部分工作已经开始进行。而中国的科学家已将眼光放得更远——火星、金星、木星的探测正在讨论中。我相信,中国将在深空探测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为探月工程二期副总设计师、中科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总工程师 孙辉先  本报记者齐芳整理)

关闭窗口
© 1996 - 2013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