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专题>科技专题>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工程>媒体报道
【光明日报】从围观者走向舞台中央
发布时间:2017-11-30 来源:光明日报 柯济 【字号:  

  在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成果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有些激动,他说:“也许在人类科学发展的历史上,大家会记住今天。因为中国科学家已经从自然科学前沿重大发现和理论的学习者、继承者、围观者,逐渐走到了舞台中央。”

  “悟空”的成功,是中国科学家自主创新的结果。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中心主任吴季介绍,“悟空”曾经有两个卫星方案,一是将1.4吨探测器放在现成的卫星平台上,一是围绕载荷设计全新的卫星方案。第一种方案简单,但卫星总重量将超过3吨,必须用更大型号的火箭。中国科学院上海卫星创新院的设计人员,创新性地围绕载荷提出全新的设计方案,将卫星的所有服务设施都安装在探测器周围,仅仅增加了400公斤就实现了完整的卫星功能,使得载荷与整星的质量比达到了73%。吴季说:“这种设计在中国是第一次,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也为中国科学卫星的研制提供了新思路。”

  “悟空”的成功,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吴季介绍,“悟空”探测器的核心部件——BGO晶体,是由中国科学院硅酸盐研究所制造的;有效载荷的研制单位还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等。而卫星任务的圆满完成,需要火箭、发射场、测控、遥感等多部门的配合。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短板,卫星都可能失灵。

  今天,以暗物质卫星、量子卫星、实践十号和硬X射线卫星4颗科学卫星为代表的大科学装置,正在陆续产出重大科学发现,让中国科学逐渐走向世界科学的最前沿,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

(原载于《光明日报》 2017-11-30 13版)

(责任编辑:程博)
关闭窗口
© 1996 - 201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