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指出40年来“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捷报频传”。40年来,中国科学院恪守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定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积极部署和组织开展科学技术创新活动,积极建议和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作出了重大创新贡献。

在系统梳理改革开放40年来中科院广大科研人员取得的众多重大科技成果基础上,以“三个面向”为线索,综合凝练归纳出40项具有代表性的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经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审核把关,通过网络向院属单位和社会进行了公示,已收录于《改革开放先锋 创新发展引擎——中国科学院改革开放四十年》一书,现予以公布。【详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系列卫星研制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系统建设周期最长、技术难度最复杂的航天系统工程,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科院作为主要建设单位之一,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上海天文台、国家授时中心、武汉物数所和光电院等14个单位承担了北斗二号、全球系统试验卫星、北斗三号MEO全球组网卫星,引领我国先进卫星技术跨越发展,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全球系统试验卫星任务中,中科院自主研制并成功发射了2颗新一代全球系统试验卫星,其中2015年3月30日发射了首发星。该成果获2017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在北斗三号工程中,自主研制的四组八颗全球组网卫星分别于2018年1月12日、3月30日、8月25日和10月15日成功发射。星载原子钟等关键单机及器部件实现了国产化应用,并在高精度导航、定位、授时服务等方面提供可靠保障。该工程建设标志着北斗导航系统从区域走向全球,具有里程碑意义。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于2000年年底开始向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服务,2012年年底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服务,计划于2018年底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2020年完成全球组网,在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大地测量、智能驾考、救灾减灾、手机导航、车载导航等诸多领域产生广泛经济社会效益,并为国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示意图

   

  北斗三号第3、4颗组网卫星发射

   

   

  星载铷原子钟(上)和氢原子钟(下)

© 1996 - 2018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