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新华社】浙江青田:为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探路
发布时间:2015-09-19 来源:新华社 李鑫 【字号:  

方山乡农民金岳品在为鱼苗投放饵料(9月18日摄)。

青田县小舟山乡农民在稻田里捞鱼(9月18日摄)。

青田县方山乡龙现村农民杨民康(右)、伍丽贞夫妇在自家农家乐饭馆前展示自家做的田鱼干(9月18日摄)。

  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研究员、农业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闵庆文(中)和青田农业文化遗址保护办公室主任吴敏芳(左)和当地农民交流稻鱼共生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情况(9月18日摄)。

游客在青田县方山乡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内参观(9月18日摄)。

  联合国粮农组织与中国农业部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高级别培训班的学员在青田田间考察(9月15日摄)。

 

青田县小舟山乡农民邹秋菊在做田鱼干,田鱼干作为特色农产品深受游客喜爱(9月18日摄)。

青田县小舟山乡农民在田间察看田鱼生长情况(9月18日摄)。

游客在青田县“诗画小舟山”游览(9月18日摄)。

  在法国打拼30多年的金岳品,回国建立起田鱼苗孵化基地,为青田县每亩“百斤鱼、千斤稻、万元钱”的发展目标的实现作出重要贡献,2014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为“亚洲模范农民”。

  2005年,具有1200多年历史的浙江省青田县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中国第一个、世界上第一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十年来,在中国科学院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当地村民遵循“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的原则,充分利用独特的生态与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多功能农业,探索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式。通过鱼苗孵化基地建设、生产合作社建立等农业经营方式的创新,以及田鱼干加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等农业产业链的延长,实现了传统农耕文化保护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统一。不仅使稻田养鱼这一传统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焕发出新的生机,也为世界农业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作出有益的探索,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学习考察。

(责任编辑:侯茜)
关闭窗口
 
© 1996 - 201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