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科星新闻奖”设立于1990年,旨在表彰新闻工作者在宣传报道中国科学院改革发展与科技创新中的优秀作品,促进提高科技新闻质量,推动科技新闻宣传不断进步。
“科星奖”评选奖励工作,坚持创新为民的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导。评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评选原则。严格遵循评奖规定,切实体现公正性、广泛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坚持突出精品质量的原则。以引导和激励科技新闻工作者创作生产更多更好的精品。
--第十届科星奖--
--第九届科星奖--
--第八届科星奖--
--第七届科星奖--
--第六届科星奖--
--第五届科星奖--
--第四届科星奖--
--第三届科星奖--
--第二届科星奖--
--第一届科星奖--
 
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科技专题 > 第十一届科星奖 > 第九届科星奖 > 文字作品 > 三等奖
【中国教育报】营造创新环境:还需要完善什么
媒体:中国教育报 日期:2010-09-28 作者:黄蔚

在最近举行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妙语连珠,就中国目前的科研环境、学术道德、竞争机制和奖励机制等话题和前来参加论坛的大学生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解决科研老板的问题,要让管理更加规范和透明

在有大学生问到目前有些科研项目申请不透明,科研待遇和项目挂钩等状况日益催生出一种新生事物——科研老板的现象时,路甬祥院长回答说,对科研老板,中国科学院历来都是反对的、不提倡的。

“我们所提倡的是,领衔的科学家要为科技创新做出实质性的、关键性的贡献,组织其他的科学家以及研究生共同为完成科学项目做出贡献,而不能成为科技老板。”他说,非常反对极少数的人利用自己的声誉和地位,不合理地占有科技资源,然后采取分包的办法来完成他的科研任务,而自己并无实际的、关键性的东西。

他希望今后在中国社会和学术界,共同培育一种精神,培育一种文化。要倡导高尚的科学道德风范,创造严谨的、求真务实的学术风气。一方面要从管理上入手,使管理更加科学、民主、规范、透明;另一方面,要从文化建设、舆论监督、科研团体内部的民主监督建设入手,使得这样做的人没有市场,受到科学界内部和社会舆论的谴责。而且,对于严重的违背学术道德行为的,甚至是违背法律与政策的,一定要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严肃、认真地依法处置。

不是竞争过多,而是竞争不够公平,还有许多恶性竞争,破坏了和谐发展

有学生提出,科学研究不是很功利的事情,需要厚积薄发,不可能把某一个科研成果的取得限定在三年或者是五年当中,希望给予失败者更多的宽容。

路甬祥说,我们需要宽松的环境,但也要不断地求索,也面临着社会、人和自然既和谐又不可回避的协同、竞争、发展的过程。所以我们未来的创新环境应该既是和谐的,同时又是不违背竞争、鼓励竞争的。

“中国现在缺少的是公平的竞争环境,并不是竞争过多,我觉得是竞争不够公平,竞争不够透明,还有许多恶性竞争,破坏了和谐发展。”他拿基础研究为例说,基础研究的本质就是要发现问题,但是技术研究也有一条公理就是选择优先原则,看谁先发现新现象,谁先发现新物种,全世界就承认他对人类的贡献。你慢了是不行的,还得要快。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不能把宽松和谐与竞争、紧迫感、危机感对立起来,应该辩证统一起来。

他说,目前当然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为青年科学工作者创造更好的公平竞争关系的问题。比如说,要进一步减少因为年龄,因为性别,因为资历的差别带来的种种不平等;也要进一步减少因为你所在单位的声誉,你自身的地位而造成的不平等。实际上,每一个同志都有自己创造发展的机遇和机会,但是人类在诞生以后,就是不断地竞争、协作,就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一个过程。我们中华民族除了要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以外,还要不断告诫自己,我们要有紧迫感、危机感,要有竞争的意识,要有合作的意识。

健康的发展模式应该把知识、资本、人才和企业力量结合起来

在回答中国科学院的成果如何形成核心竞争力,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问题时,路甬祥说,不能指望科学院大部分的成果能够在科学院发展研究阶段就成为产品,成为竞争能力,但是它起了一个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工作的作用,它的转移、转化是通过人才转移,通过知识转移,通过成果转移,又由企业最终去完成,成为产品和社会竞争力。

对企业而言,创新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像河水一样,只有上游有水,下游才可能有水。我们可以引入一些原始性的知识和技术,但是现代社会科学技术融合转移速度加快,当你要引入、能引入的时候,往往这个技术已经并不是最前沿、最先进的了。

对于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建立自己的国家创新体系,形成现实的竞争能力。

科学院过去20年也做了不少努力。到去年年底,科学院通过技术转化形成企业销售已经达到1200亿元人民币,数量也不少。但中国科学院健康的发展模式应该是把科学院的知识、人才和社会的资本、精英管理人才和企业力量结合起来,形成更加强大的、更加有效的产业转化能力。最近几年我们把政策进行了调整,不再过多地支持科学家带着成果去滚动发展,而是更多地支持科学家要积极主动地把自己的知识成果,包括自身奉献给社会,进入到企业,参与社会化的知识转移和转化,看来这个效果也是好的。

评奖不要过多过滥,奖励过多,模糊了科学的本来面目

现在学术需求的增长远大于学术供应的增长。高校扩招,经济迅速发展,资源相对短缺,造成学界很大压力,转型期社会的浮躁,使很多学者也很浮躁,为了学术生存和早日完成学术上的原始积累,一些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等高素质人才也被迫跟着浮躁。

在有学生问到如何看待高素质人才被迫浮躁的问题时,路甬祥回答说:“对于当前学术界出现的浮躁问题,我觉得有深刻的社会根源。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学术界、社会、政府、舆论等各方面要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他说,由于资源的短缺,过度的竞争也会引发浮躁的情绪。制度的不规范、不透明、不够民主和科学,包括评价体系、资源配置等方面,也会造成和诱发行为的不端。当然深层次的原因,还有我们从小对公民的道德规范的教育。认识科学的本质,树立胡锦涛总书记总结的“八荣八耻”的道德观,可以抵御很多浮躁的思想。所以,我们要从每一个人做起,从社会的基本文化做起,从我们每一个部门的政策规范做起。

“比如奖励制度,是不是要评那么多奖,国际上好像并没有国家设立那么多奖。”路甬祥说,其实要奖励真正对国家、民族、人类有科学贡献的人或者是有非常重大技术贡献的人,一般的技术贡献应该由市场来回报他。一般的科学贡献,他发表了论文,他晋升了技术职称,他在学术界求得了一个新的岗位和地位,实际上已经得到了回报。现在搞了很多人为的等级、人为的奖励,使得有一部分同志模糊了科学的本质、模糊了技术的本质,以为只要获了奖就成了科学家,以为只要获得某个等级的奖贡献就大了。其实这不完全是等价的。而且许多的评价、公正客观的评价是要由历史和后人来评价的,并不是当代就可以评价的。

刊登:《中国教育报》2006年4月14日第三版

 
© 1996 - 2011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