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科星新闻奖”设立于1990年,旨在表彰新闻工作者在宣传报道中国科学院改革发展与科技创新中的优秀作品,促进提高科技新闻质量,推动科技新闻宣传不断进步。
“科星奖”评选奖励工作,坚持创新为民的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导。评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评选原则。严格遵循评奖规定,切实体现公正性、广泛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坚持突出精品质量的原则。以引导和激励科技新闻工作者创作生产更多更好的精品。
--第十届科星奖--
--第九届科星奖--
--第八届科星奖--
--第七届科星奖--
--第六届科星奖--
--第五届科星奖--
--第四届科星奖--
--第三届科星奖--
--第二届科星奖--
--第一届科星奖--
 
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科技专题 > 第十一届科星奖 > 第九届科星奖 > 文字作品 > 三等奖
【科技日报】科考队员何时不再睡“狗皮褥子”
——令人震惊的落后装备掣肘珠峰科考
媒体:科技日报 日期:2010-09-28 作者:游雪晴、罗晖

有着几十年历史的狗皮褥子、使用过多次的野外帐篷、精确度误差15米的GPS……这就是即将伴随中国珠峰科考队队员90多天的随身装备。

3月18日,即将出发的本次珠峰科考野外考察队队长、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康世昌研究员的办公桌显得异常凌乱,但有一个物件被他小心地摆放在桌子的一角:一部深蓝色的“手机”,正在充电。看到记者对他这个“宝贝”感兴趣,康世昌兴奋地说,这是他经过数周的市场调研后,买到的市场上最便宜的亚星电话。

他说:“我们买了两部,每部7000多元人民币,比市场价便宜了差不多1000元,而且还送50美元的通话费。现在市场上的卫星电话有好几种,海事卫星电话每部3万多元,铱星电话每部15万元左右,虽说功能多,但都太贵。”

听说这次30年来最大规模的珠峰科考还要用一些旧帐篷,记者向康世昌求证。他说:“的确会用几个旧的,但大多数都是新买的。”好像挺知足,发自内心的那种。

采访科考队大气物理组组长马耀明和生物与环境组组长张镱锂两位研究员时,他们正在讨论要不要把狗皮褥子背上去。张镱锂表示,他还将一如既往地带着他那个“老家伙”。据记者了解,一些科考队员的狗皮褥子是退休的“老青藏”们用过的,之所以不舍得扔,除了感情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市场上那些轻便的防寒防潮垫价格都很贵,对于经费紧张的珠峰科考,实在属于奢侈品。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的另一个装备方面的问题是,科考队员随身携带的10多部手持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设备的精确度在15米左右,大部分都是以前买的,这次几乎没有添置新的GPS设备。如果在大本营配备一个 GPS基准站,定位的误差可以达到厘米级。当然这也需要钱。张镱锂初步测算过,一个基准站加上每位科考队员的手持设备,大概需要20万~30万元人民币。

地质组组长丁林研究员告诉记者,定位的准确度既关乎科考队员的生命安全,更关乎科考成果对后来者的参考作用。此次科考很重要的目的在于,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照。精确到厘米级显然在科学上的参考价值将更大。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科学家此前告诉记者,目前科研经费的拨款方式不利于科研单位添置设备。例如,很多项目都是几年一个周期,每年只拨付总额度的一部分经费给科研单位,而且需要当年用完。尽管这样做有利于对科研经费使用效率的监管,但这些钱经过年度分解,每年的经费扣除科研人员出野外的差旅等大额费用后,课题组拿不出更多的经费购买设备。

多次参加青藏高原科考的著名科学家、中科院院士陈述彭在谈到此次珠峰科考时,尖锐地提出了科考队的装备问题。“当年我们作为考察队员在珠峰地区科考时,由于装备差,加之天天风餐露宿,每个人都灰头土脸的,曾经被当地老百姓当作土匪抓起来过,一时传为笑谈。30多年过去了,可不能再让年轻一代的科考队员重蹈我们的覆辙。”

谁都知道野外科考是个艰苦的工作,尤其是在珠峰这样高海拔地区,高寒、缺氧、生活条件差都是不言而喻的,每一个科考队员都是要有点牺牲精神的。同时这个极端的环境条件对科研仪器设备也提出了高要求。因此,30年后对珠峰地区开展大规模科考,对于提高仪器设备等科考装备水平可谓是个难得的机会。

“在现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年轻人还能愿意到艰苦的地方吃苦,是值得敬佩的。但不能让科考队的装备再如此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陈述彭院士深情地说,“我们的野外科考队员所带的装备不用与国外比,就是一些非专业的登山队也要先进得多。30多年过去了,科学家们的条件还这么艰苦、这么原始,实在让人惭愧,也有些让人不可思议。一定要改变‘野外科考队员是苦行僧’这个现状。”“有人说现在外军士兵已经武装到了牙齿,他们的头盔里就装备有液晶显示屏,与 GPS等仪器相连,外界温度、所在精确位置、目标情况等相关信息全都一目了然。我们不必‘攀比’,但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条件,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好好改善一下。可以考虑借这个机会,下决心装备一个国家级的高山科考队。”

不知陈院士的这个愿望这次能否达成。

据悉,此次珠峰科考队也曾试图争取一些有实力、热中于社会公益事业的企业的支持,但到目前为止,依然收获甚微。

然而,与记者的震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科学家说起这些时的心平气和与随遇而安。

刊登:《科技日报》2005年3月24日第一版

 
© 1996 - 2011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