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科星新闻奖”设立于1990年,旨在表彰新闻工作者在宣传报道中国科学院改革发展与科技创新中的优秀作品,促进提高科技新闻质量,推动科技新闻宣传不断进步。
“科星奖”评选奖励工作,坚持创新为民的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导。评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评选原则。严格遵循评奖规定,切实体现公正性、广泛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坚持突出精品质量的原则。以引导和激励科技新闻工作者创作生产更多更好的精品。
--第十届科星奖--
--第九届科星奖--
--第八届科星奖--
--第七届科星奖--
--第六届科星奖--
--第五届科星奖--
--第四届科星奖--
--第三届科星奖--
--第二届科星奖--
--第一届科星奖--
 
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科技专题 > 第十一届科星奖 > 第九届科星奖 > 文字作品 > 二等奖
【人民日报】科学无价冰川科考札记
媒体:人民日报 日期:2010-09-28 作者:赵亚辉

科学价值几何?这个问题太难回答。

西喜马拉雅山深处,海拔6100多米的纳木那尼冰川上,我面前的一小瓶冰芯样品,只有6毫升,重量不过几克,它价值几何,日后能够从中研究出什么,现在还没人知道。

但是,为了获得这第一手的资料,我们的科考队员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像的艰辛:在恶劣多变的天气条件下,忍受着强烈的高山反应,克服了艰苦的生活条件,跋山涉水20多天,爬山走路几十个小时,又在高山深处连续工作,不眠不休。他们所面对的,是生命的危险。

为了冰川科学,许多人付出良多。一名22岁的美国博士,为了梦想中的冰川,在西藏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曾经勇闯南极的秦大河,考察珠峰冰川的时候得了可怕的“脑水肿”,在差点“光荣”之后,依然坚持工作;被人称为“冰人”的姚檀栋,每年算下来,上冰川的时间甚至比陪家人的时间还要多得多……

在现代科学中,冰川科学只是众多科学中的一科,只是浩瀚的科学海洋中的一个“角落”。在冰川科学中,那个小小的只有6毫升的塑料瓶也只是一个“角落”,但这个小小的“角落”中蕴涵的科学精神却光芒四射,远远超越了它本身所代表的时间和空间概念,投向了广阔无垠的科学世界。

经过了几百年的飞速发展,现代科学已经进入了一个无限延伸、无限细分、无限交叉的崭新境界;人们探索的目光也已经超越了身边的简单的自然现象,投向了更为广阔的地层深处、地表奇景和地外空间。获取新的知识、探寻新的规律、不断向极限挑战,已经成为现代科学的前进的巨大动力。当然,我们依然明白,人类认识的科学虽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还只是整个必然世界一个微小的角落,未知的东西还很多很多。

在探索未知世界的道路上,人类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能源危机愈演愈烈,气候变暖持续不停,新型疾病层出不穷……这许许多多问题的解决,最终都只能依靠科学。历史告诉我们,通向科学巅峰的道路没有捷径,只有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点地积累,一步一步地提高。鲁迅曾经说过:“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科学发展的历史也正是如此,长期大量的付出和累积总会结果,虽然结出的“果实”可能和煤一样,只有一小块,但是这一小块一旦点燃,它发出的火焰却可能照亮苍茫大地。

许多科学事实都证明了这一点: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时候,并不曾想到它会改变世界;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时候,怎会想到电在日后的人类生活中会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德国科学家莱布尼茨发明二进制的时候,更不会知道它竟在几百年之后成为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基础……科学中前进的一小步很可能就成为人类前进的一大步。不只是那些成功者,就是那些失败者,也在不断地证明自己实践的价值:明朝的万户坐着自制火箭上天的时候,不曾想到几百年后让他付出生命代价的梦想会变成现实;没有拉马克创立的“用进废退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诞生也许会晚几个世纪……

科学无价!在探索未知世界的征程中,人类的科学精神将会继续散发出耀眼的光辉,永不停止!

刊登:《人民日报》2004年9月23日第十四版

 
© 1996 - 2011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