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科星新闻奖”设立于1990年,旨在表彰新闻工作者在宣传报道中国科学院改革发展与科技创新中的优秀作品,促进提高科技新闻质量,推动科技新闻宣传不断进步。
“科星奖”评选奖励工作,坚持创新为民的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导。评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评选原则。严格遵循评奖规定,切实体现公正性、广泛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坚持突出精品质量的原则。以引导和激励科技新闻工作者创作生产更多更好的精品。
--第十届科星奖--
--第九届科星奖--
--第八届科星奖--
--第七届科星奖--
--第六届科星奖--
--第五届科星奖--
--第四届科星奖--
--第三届科星奖--
--第二届科星奖--
--第一届科星奖--
 
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科技专题 > 第十一届科星奖 > 第八届科星奖 > 文字作品 > 三等奖
【经济日报】人类基因组序列“全书”提前绘制完成
温家宝等6国政府首脑发表联合声明表示祝贺
媒体:经济日报 日期:2010-10-11 作者:陈建辉

本报北京4月15日讯 记者陈建辉报道 50年前,人类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50年后的今天,美、英、日、法、德和中国科学家经过13年努力共同绘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图,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在人类揭示生命奥秘、认识自我的漫漫长路上又迈出重要一步。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和德国等5国政府首脑共同发表联合声明,向这一科学成就表示祝贺,并对这项计划所有参与人员的创造性和奉献精神致以敬意。

这是记者从科技部、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15日联合举行的发布会上了解到的。联合声明指出,国际人类基因组测序协作组已经解读了人类生命密码书中所有章节的秘密。现在,全世界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上的公共数据库不受限制地免费获取这些信息。联合声明还鼓励科学和医学界继续致力于应用这些新发现以减少人类的痛苦。

基因是生命遗传的基本单位,由30亿个碱基对组成的人类基因组,蕴藏着生命的奥秘。始于1990年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被誉为生命科学的“登月”计划,原计划于2005年完成。各国所承担工作比例约为美国54%,英国33%,日本7%,法国2.8%,德国2.2%,中国1%。此前,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已于2000年6月完成,科学家发现人类基因数目约为3.4万至3.5万个,仅比果蝇多2万个,远少于原先10万个基因的估计。

作为参与这一计划的唯一发展中国家,我国于1999年跻身人类基因组计划。虽然参加时间较晚,但我国提前两年于2001年8月26日绘制完成“中国卷”,赢得了国际科学界的高度评价。

据介绍,人类基因组学是生物技术产业和健康产业的知识核心,蕴涵着无比巨大的产业化潜能和商业利益。基于基因组研究成果的基因工程药物、基因治疗、生物芯片诊断技术等,有着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中国“十五”期间已将人类基因组的后续研究与开发工作列为十二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之一“功能基因组与生物芯片”的重要内容。国家投入6亿元人民币,主要开展重大疾病、重要生理功能相关功能基因、中华民族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开发应用、与人类重大疾病及重要生理功能相关的蛋白质、重要病原真菌功能基因组等的研究与开发,进一步完善中国生物技术创新体系,力争使中国在人类后基因组研究方面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新闻分析:

破译生命密码意味着什么

与曼哈顿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并称为人类科学史上重大工程的人类基因组计划15日宣告完成,一幅含有人类生老病死的全部遗传信息的基因图谱正式面世。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癌症、糖尿病、肝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疑难杂症将可治愈,长命百岁也不成问题。这就是为什么美、英、日、法、德和中国科学家要为这一计划奋斗13年的原因所在。

不仅仅为了科学探索

人类基因组计划国际组织中国合作者、中科院遗传所人类基因组中心主任杨焕明教授介绍说,基因是决定一个生物物种的所有生命现象的最基本的因子。不同人种之间头发、肤色、眼睛、鼻子等的不同,主要由基因差异所致。决定一个物种之所以是这个物种,是由它的遗传信息决定的。而遗传信息的载体,就是DNA(脱氧核糖核酸)。DNA就是基因的实体,其总和就是人类基因组,人体估计有3.4万至3.5万个基因,由大约30亿碱基对组成,分布在细胞核的23对染色体中,蕴藏着生命的奥秘。

人类基因组计划就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从而解读人类生命的密码,揭示生命的所有奥秘。它由美国政府于1990年10月正式启动,后有德、日、英、法、中等国的科学家先后正式加入。人类基因组研究是一项生命科学的基础性研究。科学家们把基因组图谱看成是指路图,它首次在分子层面上为人类提供了一份生命“说明书”。

科学家们通过对人类基因组图谱的初步分析,已初步确定了一批致病基因,他们还将更加深入研究,一方面寻找不同人群之间的基因差异,一方面破译不同基因的功能,以取得更多的数据,了解基因如何接受信息,如何活动,如何相互影响,以及如何修复受损基因,为人类战胜疾病、提高生命质量提供更多的参考。人们不难发现,这一耗资27亿美元的计划不仅仅是为了科学探索,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促进人类健康、预防疾病、延长寿命,其应用前景十分美好。

科学研究证明,一些困扰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例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病、癌症等都与基因有关。依据已经破译的基因序列和功能,找出这些基因并针对相应的病变区位进行药物筛选,甚至基于已有的基因知识来设计新药,就能“有的放矢”地修补或替换这些病变的基因,从而根治顽症。据中科院副院长陈竺院士介绍,目前,基因治疗在全世界还处于试验阶段。

基因经济呼之欲出

专家预测,人类基因图谱绘成后,科学家将深入研究与各种疾病有关的基因、疾病基因与其他基因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等。目前,这一产业的重点是基因工程制药。在美国市场,仅基因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一个药就有35亿美元的年销售额,反映了基因产业巨大的商业价值。到2010年或2020年,基因疗法将成为一种普通的治疗方法,生物技术是继信息技术之后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又一重要力量。据统计,信息技术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达18%,而生物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将不亚于信息技术。1999年,世界生物技术产品的销售额为3400亿美元,估计到2020年,这一数字可能达3.1万亿美元。

比尔·盖茨曾说,下一个超过他的世界首富必定出自基因领域,可见基因经济将成为网络经济之后的新宠。正因为基因经济的诱人前景,一场没有硝烟的“基因专利争夺战”正悄然开始。

占有基因资源的基本方式是申请专利。没有自己的专利,就不会有自己的基因产业。在美国,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基因工程药物有几十种,正在FDA审批的有数百种,正在研制的更多。这些药物都有专利保护。在中国,自己研制的基因工程药物很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更少。

有关科学家提醒,基因组研究的成果,将会促进基因产业的发展,基因专利的竞争也将迅速演化为基因药物市场的竞争。虽然中国承担了人类基因组1%的测序工作,表明我们在基因研究领域走上了国际舞台,却并不意味着我们在基因产业领域已经拥有了一席之地。我们不可掉以轻心。

单位:经济日报社

刊登:《经济日报》2003年4月16日

 
© 1996 - 2011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