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科星新闻奖”设立于1990年,旨在表彰新闻工作者在宣传报道中国科学院改革发展与科技创新中的优秀作品,促进提高科技新闻质量,推动科技新闻宣传不断进步。
“科星奖”评选奖励工作,坚持创新为民的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导。评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评选原则。严格遵循评奖规定,切实体现公正性、广泛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坚持突出精品质量的原则。以引导和激励科技新闻工作者创作生产更多更好的精品。
--第十届科星奖--
--第九届科星奖--
--第八届科星奖--
--第七届科星奖--
--第六届科星奖--
--第五届科星奖--
--第四届科星奖--
--第三届科星奖--
--第二届科星奖--
--第一届科星奖--
 
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科技专题 > 第十一届科星奖 > 第十一届科星奖 > 电视作品
【央视】天象奇观——日全食直播
媒体:中央电视台 日期:2011-01-05 作者:刘国春 张弘等

[视频库视频: 天文奇观——日全食直播]

第一单元(初亏) 

石琼璘:观众朋友您好!您现在收看的是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成都电视台第五频道、武汉广播电视总台、安徽电视台卫星频道、铜陵电视台、浙江电视台民生休闲频道联合制作的《天象奇观》——日全食直播节目。

撒贝宁:观众朋友您好。我们都知道,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月亮每月圆缺变化,春夏秋冬四季轮换,周而复始,这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陪伴着我们度过了每一天,每一年。而今天,虽然这一切都还一如既往,但是会出现一个难得一见的天文现象,那就是日全食,通过电视直播,您将看到这壮观的特殊天象。

石琼璘:今天发生的日全食从印度、孟加拉、缅甸等国开始,八点钟(也就是现在)进入到了我国西藏、云南境内,然后它将沿着我国的长江流域经过成都、武汉、铜陵、苏州、杭州等地,11点经上海进入太平洋。整个过程在长江流域自西向东持续三个多小时,因而中国是这次日全食的最佳观测地,而在全国其他地区都可以看到程度不同的日偏食天象。大家通过大屏幕可以看到,在地图的左边已经出现了阴影,在阴影覆盖的地区,日食已经开始了。

撒贝宁:可以说,这次日全食是“本世纪最壮观的一次日全食”,因为它是历史上全食带覆盖区域内人口密度最大、影响人们正常生活范围最广、持续时间也很长的一次日全食。为更好地观赏和解读这一天文盛况,我们的北京主演播室特别请来了两位专家,他们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研究员孙小淳博士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研究员张枚博士,欢迎二位。

石琼璘:为了更全面的了解日全食的发生过程,我们沿着长江流域挑选了四个现场直播点,它们是成都、武汉、安徽铜陵和浙江安吉天荒坪,我们将全程目击日全食在这四个直播点的发生过程。

撒贝宁:今天,新浪网和央视网也在网上进行直播,他们将从我国十个不同的城市向北京演播室传来日全食的画面,丰富我们的直播内容,我们在记录日全食过程的同时,力争能捕捉到更精美、更震撼的画面与观众朋友分享。

石琼璘:面对如此难得的机会,我们决不可错过,那么应该如何正确地观测日全食呢?都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下面的短片将为大家做简要的介绍。

小片(2):如何观测(动画展示)

小朋友画外音:7月22日本世纪最壮观的一次日全食就要来了,

小朋友画外音:我要好好把握这个百年不遇的机会。

小朋友:怎样才能更好的观测呢?

光博士:观测日全食一定不要用眼睛直接观看,否则会被强烈的光线刺伤;即便是太阳被月球遮掩只剩下极小部分时也不可以哦

小朋友:什么才是正确的方法呢?

光博士:找一块玻璃,用烟把它薰黑,隔着它观看就可以了。

光博士:也可以用黑白底片重叠多层来遮挡刺眼的阳光;

小朋友:这么简单啊!效果能好吗?

光博士:最好是买来专业的日全食观测镜,效果更好,也更安全。

小朋友:啊,光博士,不如我们买望远镜来观测吧,这样不是可以看得更清楚吗?

光博士:千万不要用望远镜或者是照相机直接对着太阳观测,这样更容易刺伤你的眼睛,甚至可能损坏你的照相机呢,一定要在望远镜和照相机的镜头前加装减光膜。

光博士画外音:全国有很多地方只能看到日偏食,想看到完美的日全食,就关注7月22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日全食直播节目吧!

北京演播室

撒贝宁:我想请教一下两位专家,在观测日全食的过程中还有没有应该注意的事项?

张腾岳:有的。首先,即便是戴着专业观测镜,也不要长时间观看太阳。其次,带幼童的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孩子,一定要防止他们直视太阳和长时间的观看太阳。

石琼璘:好的,观众朋友,在我们今天的四个直播点,成都是日全食最先开始的地方。成都的初亏马上就要到了,现在我们就把信号转到成都,去感受一下现场的气氛。白桦、郭轶你们好!

成都日全食现场第一次

成都初亏时间是:08:07:05

主持人、现场专家

(所在位置、主持人亮相、现场情况简单描述)

白桦:观众朋友们好,我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主持人白桦

郭轶:我是成都电视台主持人郭轶。

白桦:我现在是在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日全食直播现场,今天(成都的天气情况)这更有利于我们观看日全食的全过程。

郭轶:我们成都是本次日全食进入中国境内后的第一个大城市,也是国家天文台在长江沿线选择的4个城市观测点之一。这里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沉淀、有丰富的物产、有著名的人文景观……,为了让你更好的了解成都,咱们先来看一个短片。

小片(3):魅力成都与两张名片:金沙+熊猫日常生活

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400—750米。这里沃野千里,河网密布,气候温暖湿润,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

早在公元前3000年前后,文献记载的古蜀人就在这片沃土上繁衍生息,留下了许多动人而古老的历史传说和数不尽的文化遗迹。

2001年2月8日发现的金沙遗址,地处成都市区的西部。遗址面积达5平方公里以上,规模宏大,遗存丰富。大量与古蜀国最高统治者有关的遗存和遗物的发现,表明金沙遗址是三星堆文明衰落之后在成都平原崛起的又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金沙遗址中发现的大量反映太阳崇拜的遗物和遗迹,也清楚地表明崇奉太阳是古蜀族最重要的习俗。

经过3000年的发展,如今的成都,已经被国务院确定为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及通信枢纽,综合实力西部第一。成都市辖9区4市6县,面积12390平方公里,全市户籍人口1112.3万人,常住人口1257.9万人。

“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中国最佳商务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如今,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彰显着崭新的活力

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具的风土人情孕育了“和谐包容,智慧诚信,务实创新”的城市精神,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更凭添了一份迷人的现代气息。

现代文明的发展与历史文化的厚重,以及丰富的物产是如今成都的特色。而代表城市形象之一的大熊猫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大熊猫出现距今已经有200多万年的历史,由于其同时代的动物几乎都已经灭绝,而大熊猫却顽强的生存了下来,所以大熊猫有“活化石”之称。

熊猫憨态可掬,外貌清淡素雅,整个身体只着黑白色彩,对比色调特别强烈鲜明。深受国内外人士喜爱。

而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大熊猫,在国际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它俨然成为了成都甚至中国对外宣传的使者。

继续成都日全食现场第一次

郭轶:看了这个片子,想必观众对成都又有了更深的认识,今天我们专门安排了一组记者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拍摄大熊猫在日全食过程中的反应,观众朋友也一定想知道吧。

白桦:郭轶说的一点都不错,我们先来看一下这里现场的情况,这个区域是四川大学天文社的同学们,他们将和我们一起目睹日全食发生的全过程。

郭轶:这位是我们今天直播的嘉宾、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杨震宇老师,同时他也将在现场用仪器记录日全食的科学数据。杨老师,您给我们介绍一下这台仪器吧。

杨老师:这台仪器叫太阳辐射光谱仪,在日全食发生时太阳直射光的波长存在的差别。从视图框看就像是给太阳在日全食做一个心电图。通过这个仪器,可以观察出各种波长的变化反应,即使是阴霾天气也能了解日全食的过程。

郭轶:请问杨老师通过仪器的观察日全食初亏的过程开始了吗

杨老师:这个过程肉眼是看不出来的,但是通过这台仪器已经显示出来了,你看这个波段,实际就是月亮的阴影已经越来越靠近太阳。

白桦:我们看到太阳的西边缘已经开始被遮住了,开始初亏了!(展示初亏的图像),从初亏到食既大概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我们先来看一下成都应对日全食相关的准备情况

领导现场指挥城市应急处理

郭轶采访领导:

城市应急准备情况开灯城市照明

郭轶:好的,谢谢领导

白桦:看来应对日全食,成都方面已经准备就绪,)

成都的情况先介绍到这里。

北京演播室

撒贝宁:我们看到成都已经初亏了,而其他三个直播现场,月球此时正在向太阳方向移动,几分钟后也将迎来初亏过程。在这里我们想让专家先跟我们普及一下基本概念。什么是初亏?

孙:初亏就是日食的开始。这是中国古代就有的概念。外国叫first contact,即第一次接触,表示月轮与日面刚刚接触。刚刚接触的瞬间是不容易观测到的,只有日面被盖去一小部分后才能看到。这时太阳已经亏损了。所以中国叫初亏还是很合理的。

石琼璘:我记得去年在酒泉观看到的日全食,初亏时太阳的西边缘最先被遮住,刚才成都的初亏也是这样,那么,每次日食都是这样吗,这是什么原因呢?请专家给我们解释一下

张:是的。这是因为月亮是自西向东绕地球运动的,所以,我们在地球上看日食,月亮总从西边开始遮盖太阳。但在卫星上看就不同了。由于卫星本身也在高速运动,它与月亮之间的相对运动就变得很复杂,因此可以看到月亮从各种位置开始遮盖太阳。

撒贝宁:好,现在武汉将迎来初亏,我们去武汉看看那里的情况。

武汉日全食现场第一次

胜春:观众朋友大家好!我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节目主持人胜春。

尹晨芳:大家好!我是武汉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尹晨芳。

胜春: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武汉市的日全食主观测点江滩公园。我和尹晨芳将在这里向您报道日全食发生的壮观景象及观测现场的情况。

尹晨芳:大家可以看到,在这个观测点上已经聚集了很多人,有武汉市的领导、有普通市民,有北京天文馆组织的观测团,还有专程从国外赶来的日食发烧友。

胜春:除了汉口江滩主观测点之外,在武汉市的13个区和10所中小学还分别设有观测点,预计武汉的观测人数会达到数百万。

尹晨芳:为了便于大家更好地观测和了解这次日全食,我们请来北京天文馆副馆长、北京天文学会秘书长景海荣博士做我们现场的嘉宾。景馆长!您好!

景海荣:观众朋友,大家好!

尹晨芳:您能给我们简要介绍一下日全食的几个阶段在武汉的具体时间吗?

景海荣:武汉初亏的时间是8:14:53秒,通过摄像机镜头我们看到武汉的初亏已经开始了。在此后大约1小时9分钟,也就是9:23:58,将开始食既,从食既开始就进入了全食过程,也就是日全食最精彩的过程,全食过程持续5分24秒后开始生光,到10:46:16秒的时候就复原了,这时整个日全食就结束了。

尹晨芳:谢谢景馆长的介绍。在精彩的食既出现前的这段时间,再次提醒所有现场的朋友们一定不要用肉眼直接观测,另外天气炎热,一定注意防暑降温。

胜春:刚才听景馆长介绍食既在武汉的时间是9点23分,那么这个时间正是武汉市民出行的高峰期,而全食将长达五分半钟左右,这段时间近乎于黑夜,这对于城市的交通、通信、医疗、商业活动等方面都有可能带来一定的影响。那么武汉市委、市政府为此做了哪些应急预案?我们请阮市长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武汉市委副书记、市长阮成发:……(30秒)

胜春:谢谢阮市长的介绍。北京,武汉观测点第一阶段的报道就到这里。

北京演播室

撒贝宁:观众朋友大家好,您正在收看的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天象奇观》日全食直播节目。在我们直播的同时,央视网和新浪网也在进行网上直播。

石琼璘:观众朋友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通过央视网或新浪网给我们留言,演播室的专家会在节目中进行解答。现在我们把信号转到安徽铜陵现场。

铜陵日全食现场第一次

铜陵初亏时间是:08:18:49

太阳历广场揭牌仪式(20-30”)(位置:主席台。全景进,接两位主持人近景)

铜陵市领导:我宣布,铜陵市乌木山太阳历广场揭幕!……

王筱磊:观众朋友,大家好,我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主持人王筱磊,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安徽省铜陵市的乌木山公园日全食观测点,站在我旁边的是铜陵电视台的主持人朱琳琳。

朱琳琳:大家好!您刚才看到的是铜陵太阳历广场的揭幕仪式。非常幸运,在这次日全食中,我们安徽铜陵正处于全食带的中心位置,而且由于这里独特的地理优势,它也被国家天文台选定为本次日全食的最佳观测点之一。为了方便市民观测日全食,更好地宣传和普及科学知识,铜陵市政府花巨资打造了太阳历科普广场。

王筱磊:是的,新建的太阳历广场就在我们身后的这座山上,待会儿我们会给大家做一个详细介绍。日全食是一种动人心魄的罕见天象,每次日全食发生时,世界各地的天文爱好者都会到最佳观测点进行观测,这次在铜陵当然也不例外,来自国内外的众多天文爱好者已经早早来到这里,寻找最佳位置,架起专业观测设备,伺机捕捉精彩的瞬间,一会儿我们也会带大家去看看。

朱琳琳:这是一个几百年难得一遇的机会,也是一个对民众进行科普宣传的良机。所以,铜陵政府为这次的“铜都鉴日”日全食观测安排了一系列活动,铜陵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明也来到了观测现场。您好,李市长,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您觉得对铜陵来说意味着什么?

王筱磊:好,现在让我们把注意力转移到太阳上来。根据专家预测,在铜陵发生初亏的时间是8点18分49秒,现在铜陵的日食已经开始了。(天象描述)

朱琳琳:从上个月开始,南方一直遭受暴雨袭击,铜陵也是连续大雨。但是很幸运,最近这些天一直都是大晴天,这样的天气也非常有利于日全食的观测。我们在这个乌木山公园设立的是一个主观测点,由于容量有限,在市区的几个广场和文化园设立了一些分观测点,以方便市民的观测。

王筱磊:是的,铜陵政府为了这次观测活动做了大量的工作。不但在每个观测点都有志愿者为旅游的人和前来观测的市民提供帮助和服务,而且我刚才还看到在这儿甚至有专门的医疗人员和安保人员,以随时应对紧急事件的发生。

朱琳琳:没错,除此之外还制定了一系列应急预案,比如说人工消雨,不过看看今天这大太阳就知道这个方案是用不上了;另外,在交通、供电等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总之是尽一切力量保证观测活动的顺利进行。

王筱磊:从初亏到进入全食过程还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我们会继续关注并随时为您带来最新报道。好,关于铜陵现场的部分就是这些,北京演播室——

王筱磊:好,现在让我们把注意力转移到太阳上来。根据专家预测,在铜陵发生初亏的时间是8点18分49秒,已经开始初亏了,但是从现在的天气状况来看有点不太乐观,今天一直是阴天,太阳被厚厚的云层挡住,我们现在感觉不到任何天象的变化。

朱琳琳:没错,从上个月开始,南方一直遭受暴雨袭击,铜陵也是连续大雨。我们之前也针对阴雨天气做了一些预案,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我们的应对措施能够马上见效,赶走这些乌云,让大家能够顺利观测到最精彩的时刻。

王筱磊:初亏也就是日食过程开始的时刻,这时月面刚刚开始接触到太阳,到它进入全食过程还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什么都有可能发生。也许过不了一会儿乌云就会散去,太阳公公重新露出笑脸。不管怎么样,我们会继续在这儿给您带来最新情况的报道,希望一会儿带给您的是一个好消息。

朱琳琳:好的,关于铜陵现场的部分暂时就是这些,北京演播室——

北京演播室

石琼璘:我们看到铜陵的观测现场还真是挺热闹,有专门打造的太阳历广场,还有那么多的市民和旅游者在集体观看日全食。可见,这次日全食的观测也成为了群众科普的一个好机会。

撒贝宁:而我们下一个直播点可能就没有这么热闹了,相反,那里应该很安静。因为那里聚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和专业天文工作者。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在浙江安吉天荒坪的直播现场。

浙江安吉天荒坪日全食现场第一次

张腾岳:观众朋友大家好,我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主持人张腾岳。

迟婷:观众朋友大家好,我是浙江电视台民生休闲频道的主持人迟婷。

张腾岳:我们在位于杭州市西北60公里的安吉县天荒坪为您做现场报道。现在这里的日食已经开始了,我们可以清楚的看见月亮已经挡住了太阳的边缘。(根据情况现场描述)在这里从初亏到食既需要一小时十二分的时间,大家可以为全食阶段的工作做准备。顺着我手指的方向大家可以看到,在这个水库的大坝上、还有那边的山上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日全食爱好者,大家都期待着全食过程时那激动人心的五分五十二秒。

迟婷:你拿个温度计干嘛?

张腾岳:先不告诉你,等会就知道了。

迟婷:你就故弄玄虚吧,除了天荒坪,我们还在杭州西子湖畔设置了另一个直播点(切西湖画面一组),那里有来自台湾等地的观测者,还有浙江省科协组织的学生观测团体等。

张腾岳:浙江安吉天荒坪这里有上海天文台的一处天文观测站,对面山上那两个圆球就是两架天文望远镜。这里海拔980米,远离都市,空气清新。此次天荒坪的全食过程长达是5:52秒,所以这里也是我国境内陆地上一处极好的观测点。

迟婷:怪不得,世界各地的日全食专家都往这来呀。

张腾岳:这里专家云集,有关部门也作了相应的应急预案,安全、交通指挥、电力保障等等,而天荒坪作为主观测地,在这些方面也作了充分的准备,下面我们请浙江安吉县的张书记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具体情况。

安吉县委副书记张树:天荒坪的准备情况、安全、电力、医疗卫生、交通、食宿等等。(安吉天荒坪的度假村两年前就把房间预订完了。)

张腾岳:好的,我们这里的情况就是这样,在接下来的直播过程中我们还会向大家做详细介绍,北京演播室。

北京演播室

石琼璘:四个直播点都已经开始初亏,进入了偏食阶段。我们也看到,对于这次日全食,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非常重视,各地都采取了许多的措施来防范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很多城市为保证安全,也为了让公众能够观看和体验日全食天象,进行了调休。)除了我们的各直播现场,从央视网和新浪网上也能看到广大群众踊跃参与的热情。

撒贝宁:其实广大青少年对天文现象更感兴趣,据我所知,北京的很多中小学校都组织了日全食观测队,带着他们研究项目,前往全食带地区开展观测活动。我想,他们一定会不虚此行。另外要提醒那些处于全食带覆盖范围的观众朋友,如果您不能到观测点去进行观测,没关系,您只要找没有高楼遮挡的公园、广场等视线开阔的地方一样可以看到日全食。

石琼璘:说到对日食的观测,就不得不提到我们的祖先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观测日食的国家之一,历史资料显示,我国观测日食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有大量的日食观测记录。那么,古人、以及古代天文学家分别是怎样看待日食的出现的呢?孙博士,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孙:中国最早的日全食记录距今就有4000多年。古今民众都非常关注日全食。不过古人并不知道日食的原理,日食被看作是灾异,人们见到日全食时充满了恐惧。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对日食规律还是有所认识的,但是还是不能做到准确预报,因此观测日食对他们来说有双重意义。首先还是为了星占政治,日食发生,被视为是大灾异,帝王有时还要举行仪式,来“救日食”,天文学家的责任自然就很大了。其次日食是验证历法的极好天象,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实际上一直在利用日食观测来改进历法。我们或许可以把这看成是古代天文学对日食的科学研究工作。现在我们知道了日全食的科学原理,还能准确预报,观测日全食是非常令人兴奋的事情。

张枚:观测日全食的确非常令人兴奋。我希望再次提醒一下观看日食的朋友,一定要戴观测镜,家长同志尤其要注意提醒自己的孩子。初亏已经开始了,现在您可以开始拍摄了。全食的几分钟可是很宝贵哦,也备备战吧。

撒贝宁:在这里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该如何拍摄日全食。

小片(4):如何拍摄(动画展示)

小朋友(画外音):本世纪最壮观的一次日全食马上就要来了,我要留下珍贵回忆。

光博士:小朋友,你这样拍摄很危险哦!

小朋友:啊?!为什么?

光博士:一定不能用相机直接对着太阳拍摄日全食,强烈的光线会烧坏相机,刺伤眼睛。一定要在镜头前加减光膜或较深的滤光镜。

小朋友:啊!这么危险,我一定牢牢记住。

光博士:拍摄日全食最好使用单反相机。如果想拍下日全食的特写,就要选择使用长焦镜头。

光博士:胶片应选择低感光度的,数码单反要把感光度调至最低。

光博士:还有,一定要使用三脚架和快门线,防止手按快门带来的震动。

小朋友:赶紧补充装备去……!

光博士:别急啊!还有许多拍摄小窍门呢!

小朋友:嘿嘿……,您快说呀。

光博士:拍摄日全食最需要耐心了。对焦和曝光参数要反复调整。

光博士:可以用光圈优先,将镜头最大光圈再低二、三档的位置。然后只要改变快门速度来选择合适的曝光量就行了。

小朋友:哇!好漂亮的照片啊!

光博士:这叫贝利珠,是日全食最难的一见的时刻,只有一、两秒钟的时间,拍摄倍利珠时最好使用连拍功能。

小朋友:这么壮观的景象,如果能跟它合个影就好了。

光博士:要拍摄人景合一的照片就要用上闪光灯了,在保证日全食曝光正确的前提下用闪光灯补足近景中人物的光线就可以了。

小朋友(画外音):哈哈,好棒啊!

光博士(画外音):全国有很多地方无法拍摄到完美的日全食,想领略日全食的震撼景象,就关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日全食直播节目吧!

北京演播室

石琼璘:我们今天选取的四个直播点都在全食带上,这条路线就是这次日全食的全食带。从我国西藏、云南开始,经四川、重庆、一直沿长江流域而下,从上海进入太平洋。那么,什么是全食带?它是怎么形成的?请专家给观众解释一下。

孙:所谓全食带就是月球的本影扫过地球表面的区域。月球的本影是一个以月轮为底面的圆锥形,尖端指向地球,像个尾巴似的。这次接触到地球的部分是一个直径可达270多公里左右的圆面,它从西向东扫过的270公里宽的区域就是日全食带。在这个带里太阳会被月球完全挡住,所以能看到日全食。在这个带里太阳会被月球完全挡住,所以能看到日全食。你看大屏幕上面两条蓝色的线中间的区域就是全食带,中间那条红线就是全食带中心线。

撒贝宁:我们注意到,有的地方全食过程能持续五六分钟,而有些地方则很短,只有一两分钟甚至更短。都是在全食带上,为什么每个地方的遮挡时间会不一样呢?

张:食带是月影扫过的地方。全食时间的长短是两个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首先是影轴离地球的距离;越靠近地球,本影半径越大,全食时间越长。其次是月影相对于地球的速度;月影相对于地球的速度越慢,全食时间也越长。从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次日全食中,不同地方月亮的影子大小是不同的,在成都,是236公里;武汉,243公里;铜陵,247公里;杭州,248公里。再加上月影相对于地球的速度也有一些小的变化,因此,造成了同样在这张图上反映的不同地点全食时间的变化。

石琼璘:我们也听到一个说法,在同一个地方点,要三四百年才能看到一次日全食,这是为什么?

张:三四百年是指同一观测地点说的。其实,日食(包括偏食、环食、全食、混合食)每年都会发生两到五次,日全食的发生概率是平均每三年两次。还是有一定概率的。但问题是,在日全食发生时,月亮的影锥只扫过地球上一个狭窄的地带。只有在这部分地区的人才能看到日食。全食带的宽度只不过二三百公里,更何况大多数情况下全食带落在了无人居住区或海上。针对某一地区或城市,平均起来,每300年左右,才有机会被全食带扫过。以苏州为例,据紫金山天文台历算研究室推算,下一次在苏州发生的日全食是2309年6月9日,整整300年以后!所以,对住在一个城市的人来说,一生可能没有看到过一次日全食。不过,我们现在有了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发达的旅游、服务业,可以追着日食跑。同时,电视等媒体也可以让我们坐在家中观看千里以外的日全食。

撒贝宁:刚才讲了什么是全食带,还有日全食发生的原理,如果大家还是不太明白,下面的片子会更直观地做出解释。

小片(5):日全食原理+全食带概念

当月球运动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月球遮挡阳光形成的阴影投射到地球上,就会发生日食。日全食发生时月亮会完全挡住太阳,另一个原因是在地球上看来太阳和月亮几乎一样大。

虽然事实上太阳比月亮要大很多倍,但是因为存在着一个异乎寻常的巧合,即太阳的直径虽然大约是月球的400倍,但太阳又恰好在距离上又比月球远了400倍。因此我们在地球上看来它们似乎是一样大。

我们所看到的日全食在太阳系中是独一无二的,地球是它的月亮能恰好完全遮挡住太阳的唯一行星。然而,发生真正的日全食的机会是很少的。这是因为,地球和月球都在椭圆形轨道上运行。有时候,在发生日食时,太阳离我们稍稍近些,而月亮距我们稍远,这时月亮就不能完全遮挡太阳,我们看到的是日环食。

考虑月球每个月都要从地球和太阳之间通过一次,照理说每个月都应有一次日食发生。可是,因为月球轨道-白道和地球轨道-黄道之间存在一个小小的夹角,月球形成的阴影常常和地球擦肩而过。只有月球运行经过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连线,并且经过白道和黄道之间的交点时,才会准确地把它的影子投射到地球。这时就发生了日全食。日全食期间,月球阴影扫过地球表面可达数千公里。

六个月之后,经历了6次新月,月亮将再次和地球、太阳联成一线。这时又会发生一次日食,可是如果月亮晚了一些到达白道-黄道交点,可能发生的是日偏食。月亮的影子将擦着地球而过,太阳只有一部分被遮挡住。

看到一次日全食的机会很难得。在一年中只有一次或两次,而且能看到全食的日食带只有约200公里宽,能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观测到日全食,那真是很幸运的事情。

北京演播室

石琼璘:看完这个片子,大家也清楚了日全食发生的原理,这样对于更好地欣赏日全食有很大的帮助。现在日全食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了,我们的四个直播点的天象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接下来我们再次连线成都。(呼叫成都)

成都日全食现场第二次

主持人、现场专家

白桦:这里是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日全食直播现场。我们来了解一下现在的天象情况。杨老师现在全食在成都已经进展到什么程度了。

杨老师:现在成都日食已经开始半小时了,遮掩面达到三分之一

白桦:通过仪器我们看到什么变化?

杨老师:仪器上的表现与刚才的频谱又有一些起落……

白桦:杨老师遮盖面达什么程度我们才会感觉到天色暗下来呢。

杨老师:达到95%-98%(经验讲90%~95%,会感觉到天色暗下来)

郭轶:观众朋友,我所在的位置是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我背后是“太阳神鸟”图案,而今天我们正在进行的是日全食的直播节目,这中间有没有什么神秘渊源呢?我们来看一段短片。

小片(6):《金沙新发现》:

金沙遗址地处成都西部,据考古证实,这里曾是3000多年前古蜀王国的都城。在这5平方公里的遗址范围中,一共出土了上万件文物, “太阳神鸟”金饰,“铜立人”,玉璧、铜璧、石璧以及带柄有领铜璧等是当中的代表,在这些文物中很多都与太阳有关。

采访:朱章义:金沙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反映太阳崇拜的遗物,比如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太阳崇拜和太阳神话的最好的实物记录。这件金饰的图案分为内外两圈,内圈一个旋转的火球象征着太阳,外圈等距分布着四只展翅飞翔的神鸟,这与上古神话《山海经》中“金乌负日”的传说相映证。

在金沙遗址祭祀区中还出土了一件头戴太阳帽饰的青铜小立人像,他如一个光明的使者,或太阳神的化身出现在祭祀活动中,具体体现了古蜀人崇日、祭日的情形。

金沙遗址虽然是古代祭祀的场所,但其坐落方位并不是我们常见的南北走向,金沙遗址中的一些重要遗迹,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如大型建筑、祭祀遗存、民居、墓葬等都一致呈西北----东南走向,这与成都平原新石器时代晚期以及三星堆遗址中一些重要遗存的方向大致相似。其方位走向与正北方向间存在着20几度的夹角。

采访:朱章义:过去考古学家们大都认为这种方向的选择,很可能与古蜀人的祖先崇拜或者与河流的走向有关联。

时间来到了2009年,为了筹备中央电视台这次日全食直播节目,国家天文台专家来到金沙,在一次科学勘测中惊奇的发现,金沙遗址中7个桩坑规则性连线与地球正北方向成22°~25°均值23。5°。

采访:杨震宇:天文学把太阳在天球上的周年视运动轨迹,称为“黄道”。而地球自转轴倾斜黄道面正好约23。5度。也就是说黄道与赤道的交角约23。5度,因此造成一年当中不同的四时寒暑的变化。

一个23。5°是3000多年前的人迹遗存;一个23。5°是自然界千万年来的规律。它们之间竟如此相似。这到底是巧合,还是表明古蜀金沙时期的祭祀活动中就已经有观察天象的活动呢?

采访:朱章义:这个23。5°新的发现,从另一个角度,为研究古蜀文明与太阳崇拜的关系,提供了依据。也为我们进一步探寻金沙文明,开拓了思路。

北京演播室

撒贝宁:看了刚才金沙遗址的短片,还真是很有趣,看来还有很多的未解之谜呀。我想,我们科教频道在今后的节目中还会对金沙的新发现继续关注。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武汉的情况。

武汉日全食现场第二次 

胜春:欢迎您再次回到武汉主观测点。从初亏到现在已经过去30分钟了,我们看到太阳被遮住的部分越来越多,而且感觉气温也有所下降,不象刚才那么热了。

尹晨芳:再过大约40分钟,太阳将被月亮完全遮住,也就是进入全食阶段。我们看到广场上除了观测者之外,还有很多的天文摄影爱好者,在我身旁的是从北京X中学赶过来的曹建老师。

尹晨芳:您好,拍摄日全食与平时拍摄其他目标有什么不同

曹建:1,介绍设备(镜头焦距;滤镜片);2,与普通摄影的区别;

尹晨芳:怎样才能拍到一张漂亮的日全食照片?

曹建:介绍一些拍摄方法和数据。(提示:曝光模式;光圈;感光度等的设置)

胜春:除了众多的摄影爱好者,还有很多普通的观测者,在我面前有许多的中小学生,不知小朋友们对正确观看日全食的知识掌握了多少,我来考考他们。

你好,你多大了?上几年级?

小朋友:二年级。

胜春:你知道观看日全食要注意哪些问题吗?

小朋友:1;一定不能用肉眼直接观看;2;间接观看。

胜春: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的?

小朋友:(提示:通过电视宣传;或是科普大篷车……

胜春:我发现武汉的小朋友对日全食的科学观测显得那么的内行,说起来都头头是道。其实在武汉,有很多这样的天文爱好者,这或许与湖北是科教大省,武汉又是科教大市分不开吧。说起武汉,有的观众朋友可能并不是十分了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武汉的魅力。

小片(7):魅力武汉

北纬30°33”,东经114°19”,在这个地理坐标上,耸立着我国中部的中心城市武汉。千百年来,长江和汉江在这片8467平方公里土地上相濡以沫,潮生潮涨,浇灌出武汉三镇鼎立的格局,也浇灌出丰厚的历史文化。  

位于武汉市郊的盘龙城遗址是我国南方最早的商代城池,距离今天大约有3500年;中国的文化原典《尚书》以“江汉朝宗于海”给这一地域明确的方向指引;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曾在这里登高抒怀,表达对太阳神和火凤凰的无限崇敬;唐代诗人李白展开白云黄鹤的畅想,赋予她“江城”的美称。在近代中国,武汉勇立潮头,领先风气。公元1911年发生在武昌的辛亥革命是当时世界的重大事件。这一事件摧垮了封建的城墙,开启了中国政治文明的大门。

今天,我们在滔滔江流之中更能感受这座城市与水相生的内在意蕴——澎湃的激流从江河的源头一路流来,也从历史的深处流来;她们在城市的中心交融、汇合,然后携带着无数生活的浪花奔向海洋。

借助长江、汉江的自然力量和历史文化的强力牵引,武汉三镇各展所长,武昌为科教文化之城、汉口为商业贸易之城、汉阳为工业制造之城。在武汉的东部青山地区,还耸立着一座钢铁之城,化工新城也正在盎然崛起。

因为江河的亲缘关系,江城武汉还有桥城的别称。在长江和汉江武汉江面,10多座大桥凌空飞架。这些卧波长虹与长江流域首座过江隧道一起,连接着武汉三镇,也连接着江城的今天与明天。而正在建设的国际航空港和国家高速铁路枢纽,将演绎出九省通衢更加动人的乐章。

当改革开放的浪潮一波接一波地滚滚向前;当中部崛起的号角催生科学发展的坚实步伐;当国家赋予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的神圣责任,900多万江城儿女正以崭新的姿态、崭新的气象活跃在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蒸腾舞台。

北京演播室

石琼磷:通过这个片子,大家应该对武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武汉今天天气不错,希望一会儿在这个直播点能够成功观测到日全食。下面让我们再把镜头转向铜陵现场,让筱磊赶紧给我们介绍一下那里的太阳历广场。

铜陵日全食现场第二次(初亏之后,全食时间之前)

(位置:太阳历广场,2个机位,两个主持人对广场进行简单介绍,并引出小片)

王筱磊:观众朋友,现在是8点50分,离铜陵全食过程的发生还有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现在天色还是比较亮,戴上观测镜看,能发现太阳被遮挡的部分在慢慢增加,虽然亮度变化不大,但感觉气温有些下降了。

朱琳琳: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铜陵政府为了此次日全食打造的一个科普广场:太阳历广场。可以看到,广场上已经聚集了很多人,这里面有专业的观测人员,有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天文爱好者,他们根据事前设计的项目和目标,架好了各自的设备,有条不紊的忙碌着。

王筱磊:这个太阳历广场是建在山上的,在它稍稍往下的地方还有两个副广场,分别为“简仪”广场和“人晷”广场,这整个科普广场是依山而建的,我们可以想像要把它建造起来有多么不容易。

朱琳琳:这个太阳历广场是由高低不等的九根柱子组成,地上还刻画着一些线条和图形,筱磊,你知道这分别都代表什么意思吗?

王筱磊:我只知道个大概,但是具体含义,各自的功能我还真是不太清楚。

朱琳琳:不知道吧,我可是特意请教了专家的。不过我也猜到今天这里会有很多人,根本就没法带着大家仔细看,所以我前几天已经来探过班了。要想知道太阳历广场的奥秘,就一起来看看我的探班过程吧!

小片(8):太阳历广场2’30”

太阳历广场的基本组成为九根造型丰富的柱子,广场地面刻有星象图、节气线、时间刻度线等等,您看,这里标注的是24节气,而这些则是代表时间的线条。(位置在中间柱子处)在有太阳的时候,站在我这个位置,我们可以通过中间这根柱子三角形斜边的投影读出此时此地的时间,比如现在,通过地上的时间线我们可以得出,铜陵的时间为8点XX分,这也就是铜陵的真太阳时间。跟我手表上的时间对比一下,与北京时间有十几分钟的时差。这可是我第一次知道我们铜陵的真太阳时间!

还有,我们从广场中央这根柱子向东边的三根柱子方向看去,由北向南依次分别代表着夏至日、春分和秋分日、冬至日的日出方位;而西边的三根柱子由北向南则为这几个日期的日落方位。太阳一年中的出没方位总在这一范围来回游移,绝不会超出这个范围。

围绕在广场周围的这九根柱子上面都装饰了非常精美的铜饰,它们吸取铜陵青铜器纹饰,以红铜色铸铜手工煅造,不但体现了铜陵的地域文化特色,还充分展现了铜文化与天文元素的完美结合。

(转到“人晷”广场)现在我们来到了“人晷”广场,这也是用于计算当地的真太阳时间。广场中央是24节气,(主持人示范)现在是小暑,那么我应该站在小暑的位置(找到小暑),身体站直,把手往上伸直,我的手和身体的投影落在地面,指向地面上球的方向,大球代表整点时间,小球代表半点,这样就能判断出现在是几点。不过用人体测算出来的时间没有晷针那么精确。

“人晷”广场四周是黄道十二宫,由十二块铜矿石雕刻而成。大家可以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星座。

(转到简仪广场)这个就是简仪广场,简仪是古代观测天象的仪器,它的装置简单实用,而且除了北极星附近以外,整个天空都一览无余。还有一点,放置在这个广场上的简仪是用铜陵的青铜铸造的,您别忘了,我们铜陵可是全国闻名的铜都。

接魅力铜陵小片

小片(9):魅力铜陵

在美丽的黄山、九华山脚下,在逶迤的长江中下游南岸,矗立着“中国生态山水铜都”——安徽铜陵。

铜陵是“中国古铜都”。铜的采冶铸器历史始于商周,盛于汉唐,绵延至今三千多年,是中国采铜炼铜历史最长的地方。出土的青铜器具种类众多,金牛洞古采矿遗址反映了西周至春秋时期就已开始采铜铸器活动,罗家村大炼渣印证了李白“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所描述的壮观场景,标志着古代铜陵是中国最大的产铜之地。悠久灿烂的青铜文明,成为铜陵最为显著的文化特征。

铜陵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大型铜工业基地,这里诞生了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它是中国最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铜生产能力一直处于全国领跑地位。

铜陵人杰地灵。动植物和人文名胜资源丰富,江豚等珍稀水生动物憨态可掬,中华药用牡丹——凤丹风姿绰约,中华第一姜——白姜鲜嫩可口。天井奇观、千年古柏、桂花王、相思树、滴水崖,名胜众多,景色秀丽;九华山头天门,王荆公书堂,上、下清凉寺,晨钟暮鼓,香烟不绝。

铜陵生态优美,富有江南园林城市别致的风韵,襟江、抱山、环湖,山山叠翠,湖湖水碧。它不但是国家园林城市,也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2009年3月,铜陵被确定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市。全市上下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进观念、产业、社会全面转型,推进城市由资源型向生态型转变,在中部地区这块广袤的热土上,努力建成一个更具魅力的“中国生态山水铜都”。

这是一个古朴厚重、熔旧铸新的青铜故里,这是一座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希望之城。这更是一个自古就与天文有着密切文化渊源的城市。自商代以来的3500年里,铜陵共发生日全食9次,日环食、偏食数十次。2006年12月26日,铜陵人接过国家天文台小行星命名证书,一颗正式编号为12418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铜陵星”。

铜陵星正在围绕太阳飞行。

北京演播室

撒贝宁:铜陵在三千多年的时间里发生过9次日全食,基本上是将近四百年才有一次,所以今天更是要把握这个难得的机会。好,现在我们转向天荒坪现场,看看那里的情况。

浙江安吉天荒坪日全食现场第二次

张腾岳: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回到浙江安吉天荒坪直播现场,现在的月亮已经挡住了太阳将近一半的部分,感觉天色不象刚才那么亮了气温也有了一些变化。我们的直播点是设置在浙江安吉天荒坪水库的观景台上,这里视野开阔,可以一览天荒坪水库的全貌,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此次直播的准备情况,我这里是主现场,还有几路信号是通过卫星、微波等设备传送到天荒坪直播点的,美丽的西湖边也有我们的转播车和卫星车,在接下来的节目中我们会展现给大家倒映在西湖上面的日全食美景,我们之所以设置多路信号,就是让大家尽可能全面的观测到日全食,我还要给大家介绍一个特殊的设备,就是这个赤道仪,具体的情况请国家天文台的陈自强高级工程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陈自强:简介绍赤道仪定位,抵消地球自转,自动跟踪太阳的特点,目的是保证太阳在画面中始终保持在相对固定的位置。

张腾岳:在这个赤道仪上的摄像机配有42倍的长焦镜头,它的主要任务就是跟踪拍摄太阳的,那边的那个大家伙是76倍的长焦镜头,它主要负责抓拍日全食时出现的星星等任务。通过这些设备大家就能够更加详细的观测日全食的整个过程了。

今天,天荒坪这里有来自美国、英国、法国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名天文学家及数千名天文爱好者进行科学观测。为什么这么多国家地区还有这么多的天文爱好者选择浙江吉安的天荒坪来进行观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介绍短片。

小片(10):《天荒坪》小片3‘内容:地理位置、海拔高度、观测条件等

张腾岳:我了解了一下,这里有专业的科研项目,我们国家天文台就有十二个观测项目,也有国外的科研团队,各种仪器设备在几天前就已经安装好了,我们摄制组对这些科研项目也进行了前期的探营,我们来看一下。

《探营小片》小片3‘(10)+总宣传片30”:

国家天文台科学观测日全食(项目介绍)、采访印度天文学研究负责人、国际天文联合会主席。

总宣传片结束

北京演播室

石琼磷:欢迎继续关注我们的天象奇观——日全食直播。我们的直播已经进行了1个多小时,从大屏幕上我们可以看到,从不同地方传来的太阳的画面。由于这几个直播点的经度不同,所以我们看到目前各地太阳圆面被遮盖得程度也不一样。

第二单元(全食过程)

撒贝宁:再过几分钟我们的第一个直播点成都就将迎来最为激动人心的全食过程。刚才我们看到了各地的初亏,现在又进入到了全食过程,到底日全食的全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又该怎么划分呢?我们先来看一个介绍日全食过程的小片子。

小片(12):日全食的五个阶段

人类在地球上能够欣赏到的最摄人心魄的天象莫过于日全食了。由于月亮是从西向东绕地球运动的,因此,日食总是从太阳的西边缘开始。一次日全食的全过程包括以下五个阶段,即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

初亏,又叫第一接触,当月亮的东边缘刚接触到太阳边缘的瞬间时叫初亏,是日食的开始。

食既,又叫第二接触,当月亮的东边缘与太阳的东边缘相内切时,这时整个太阳几乎被遮住,是日全食的开始,食既时可以看到贝利珠。

食甚,月亮中心移到离太阳中心最近的时刻叫做食甚。这也是太阳被遮住最多的时刻。这时能够看到日珥、日冕。

生光,又被称为第三接触,月亮的西边缘和太阳的西边缘相内切的时刻叫做生光,这是日全食的结束,这个时刻又可以看到贝利珠了。

复圆,也叫第四接触。月亮的西边缘和太阳的东边缘相外切的时刻叫做复圆,从这时起,月亮完全离开太阳,日食结束。

北京演播室

石琼磷:孙老师,我们看到刚才片子里介绍日全食分为五个阶段,初亏已经过去了,我们所说的即将进入全食阶段是不是包括从食既开始到生光这个过程?

孙:日全食的五个阶段是一种“几何描述”,描写月轮与日轮接触、切入、脱离的过程。对于日全食,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三个阶段:即初亏、全食和复圆。中间食既、食甚、生光可以叫做全食过程,也是最精彩的几分钟。

张:但就是这短短的几分钟,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迷人的景象。在食既和生光的瞬间,我们可以看到玫瑰色的闪光、贝利珠、钻石环。在整个全食过程中,可以看到美丽的日冕结构、壮观的日珥和难得一见的星星在太阳周围闪耀。

撒贝宁:这些景象都是我们平时根本没有机会见到的,这也更让我们对即将发生的全食过程充满期待,相信在那些观测点现场的朋友更是心情澎湃。我们看到大屏幕上日食观测带电脑模拟图上,表示全食过程得黑色圆球已经逼近成都了,现在让我们赶快将信号切到成都,那里的全食过程马上就要开始了。

成都日全食现场第三次

成都食既开始时间为:09:11:06

食甚开始时间为:09:12:47

生光时间为:09:14:29

共持续:3分23秒

白桦:这里是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直播现场,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就要到了

郭轶:再过几秒,全日食现象将开始出现

杨老师:成都食既时间是:09:11:06、

白桦:此刻,我感受到这里天光已经非常暗淡,周围的景物只能模糊地看到轮廓,而且温度比起刚才有所降低。

郭轶:从镜头中我们可以看到,太阳已经被完全遮住。杨老师,从您的仪器上我们能看到什么变化?

杨:已经恢复的频谱线基本是平静的,就像这台仪器在夜间的记录一样。

郭轶:在日全食最黑的时候会比现在更黑吗?

杨老师:是的,最黑的时候就是食甚发生的时候

郭轶:那食甚这个过程持续的时间长吗

杨老师:很快可以一秒钟就过了

白桦:杨老师我们现在看到太阳的形状好像又有变化。成都在这个时候,一切关于日全食的应急预案都已经启动。在这个方向我们可以看到城市的照明系统现在已经投入了使用,在交通方面交警们正在路口疏导,秩序一切正常。

郭轶:现在的时间是9:14,从这一刻起太阳又有了它的光芒,(我们能够明显感觉到天慢慢在变亮)

白桦:现在这样的天文现象我可以完全的用科学的方式来解释,而在3000多年前,巴蜀大地上用的却是另外的方式。

郭轶:现在金沙遗址正进行着一场模拟远古先民的祭日活动。王院长,3000年前的金沙人就是这样祭祀的吗?

王院长:祭祀是远古人们对祖先崇拜,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的庄重仪式,是华夏文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金沙时代是一个万物有灵,众神崇拜的年代,人、神、动物、山川河流在天地之间和谐共荣,留下了许多神秘传奇与浪漫神话;日出日落,昼夜变化,四季更替,使远古人类直接感受到了太阳的强大力量,因此太阳神是祭祀活动中的主祭对象,是众神之主,象征着阳光、和谐与希望。

北京演播室

石琼磷:如果观测成功:(表达激动的心情)太漂亮了,贝利珠和钻石环都看见了!(如果不成功:很可惜,由于天气原因,我们没能看到成都的全食景象,孙老师,您有没有成功观测到日全食的经历?)

撒贝宁:没错,刚才看成都全食过程的时候我们就在跟两位老师聊,虽然我们没在现场,但是通过摄像机镜头,同样能感受到那种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在现场观测的群众都沸腾了。

孙:我去年8月在嘉裕关观看了日全食,也是我仅有的一次亲身经历。当太阳被遮盖了一部分的时候,我就感到气温骤降,凉嗖嗖的劲风吹来,身上直起鸡皮疙瘩。特别是食既时,贝利珠出现,一道光芒可以说是直刺心灵。人们完全处在一种忘我的状态,大声地呼喊。

石琼磷:张老师,在全食过程中,我们除了能看到贝利珠、日珥和日冕以外,还能看到什么呢?

张:在食既和生光阶段,你可以看到一闪而过的玫瑰色闪光,这是实际上太阳的色球层。但这个过程非常快,也就是一瞬间的事,我去年在甘肃酒泉观测时,就没有看到。

相对较容易捕捉的是倍利珠。如果我们幸运的话儿,可以看到一连串的倍利珠,形成一个迷人的钻石环。日全食期间,大地变得昏暗,此时天空中就会出现一幅独特的画面:明亮的星星在太阳周围闪耀。这是一张这次日食时的星图。我们可以看到,东边有水星、土星,西边有金星、火星。猎户座也在西边。此时,在太阳的外围我们还可以看到弥漫的银白色光芒,这就是太阳外层的大气—日冕。这张是我们通常在太阳活动极大期看到的日冕结构。这张是我们通常在太阳活动极小期看到的日冕结构。我们现在处在太阳活动极小期,所以看到的日冕应该更象这张。

撒贝宁:好的,谢谢张老师的介绍。刚才如果错过了成都全食阶段的观众朋友也不要感到遗憾,我们还有三个直播点,它们的全食过程也马上就要开始,从武汉到接下来的铜陵和天荒坪,全食的发生将会是一个现场紧挨着一个现场,这三个现场具有不同的文化特色,而且能观测到的全食景象也不会都相同,所以我们完全有足够的机会去感受自然的力量和日全食最具魅力的时刻。现在就让我们赶紧连线武汉现场,去看看那里的情况。胜春!

武汉日全食现场第三次

武汉食既开始时间为:09:23:56

食甚开始时间为:09:26:39

生光时间为:   09:29:24

共持续:5分28秒

胜春:现在武汉马上就将进入食既,我们看到,太阳只剩下一点点微弱的光线。刚才还明亮的天空已经暗了下来。

尹晨芳: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我们听到现场的观众都惊叫了起来,观测者们都摘掉了专用眼镜,用肉眼直接观察奇妙的天象;相机的快门声就像机关枪一样,啪啪地响个不停。

胜春:现在光线越来越暗了,武汉市街道上的路灯已经开启,大街上行驶的车辆也都打开车灯,放慢速度。江上的轮船在航标灯光的指引下航行。

尹晨芳:为了更好地了解食既阶段的几个美妙瞬间,我们请景老师介绍这个阶段的看点有哪些?

景海荣:整个日全食最美的瞬间就集中在这一阶段。这一阶段可以看到美丽的贝利珠,只是过程非常短暂,如果稍不留神就会错过的,平时难得一见的银白色日冕这时也显现出来了、还有很难看到的水星,太阳附近的星座等等。

胜春:前面我们介绍过,除汉口江滩之外,在武汉三镇其他地方还设有二十多个分观测点。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号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观测点的情景。

尹晨芳:黄鹤楼是蜚声中外的历史名胜,它雄踞长江之滨,蛇山之首。登上黄鹤楼,武汉三镇的旖旎风光尽收眼底。此时此刻,从黄鹤楼上放眼江城,“万里长江第一桥”上车水马龙,流光溢彩;奔腾不息的长江水,敞开温暖博大的胸怀拥抱数千年来日全食的一次特别光顾。

胜春:远处武汉的天际线如山峦起伏,让我们一时难以区分这到底是天上的美景还是人间的仙境。

尹晨芳:是啊,假如崔颢、李白能够活到今天,站在黄鹤楼上看到眼前的情景,从他们的嘴里一定又能吟出不少千古不朽的诗篇。

胜春:在食既以后,月亮继续东移,当月面的西边缘和日面的西边缘相内切的瞬间,称为生光,它是日全食过程结束的时刻。现在武汉还是“黎明前的黑暗”,当进入生光阶段时,请现场所有的观众一定再次带上观测眼镜,保护好你的眼睛。

尹晨芳:现在武汉马上就要生光了,(继续描述)……

北京演播室

石琼磷:我们看到的是武汉已经生光了,从铜陵发回的信号我们可以看到铜陵全食即将到来。

(此段主持人灵活掌握,看当天两地天气情况,导播给双视窗同时展现武汉和铜陵的太阳信号)

铜陵日全食现场第三次

铜陵食既开始时间为:09:29:47

食甚开始时间为:09:32:39

生光时间为:   09:35:31

共持续:5分44秒

王筱磊:观众朋友,您现在看到的是安徽铜陵日全食观测现场的情况,这里马上就要进入全食过程。天空已经非常暗了,食既开始了!贝利珠出现了,注意看,太漂亮了!(是否会看到钻石环)马上要进入食甚,大家注意看能不能观测到日珥,我好像没有看见,现在日冕出现了,太壮观了!之前专家也特意提醒过,全食的时候能看到星星,根据今年的星象图,在太阳的东边有水星、土星,西边有金星、火星,还有猎户座也在西边,我们可以注意看,我现在看到了……我觉得这应该是金星。

王筱磊: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听到,我身边的这些专家们一直在发出惊呼,因为这个壮观的景象实在是太震撼了。

王筱磊:现在这儿的温度比十分钟前至少降低了,因为这个观测点是在山上,我甚至能感觉到有冷风。(现场气温、感受到的阳光强度与热度等的变化描述)这儿并不是那种伸手不见五指的黑,远处的山影和树影都能看见(根据看到的情景描述)。

王筱磊:现在马上要进入生光阶段了,这次铜陵日全食的持续时间是5分44秒,可以说是非常的长了,这也让我们过足了眼瘾。贝利珠出现了……(描述生光情况)

北京演播室

石琼磷:好的,现在铜陵还是在食甚阶段,但是浙江天荒坪的全食过程马上要开始了,这两个地方的全食过程时间是重叠的,我们看到现在天荒坪的摄像机已经摘掉了减光膜,我们期待美丽的贝利珠再次出现。

浙江安吉天荒坪食既开始时间为:09:33:05

生光时间为:   09:38:57

共持续:5分52秒

张腾岳:观众朋友大家好,刚才我和来自国家天文台的颜毅华研究员,同大家一起见证这一千载难逢的奇特时刻,我们看到了贝利珠(如果出现日珥,介绍)贝利珠是怎样形成的呢?

颜毅华:在月亮谋面和太阳的谋面相重合的瞬间我们就可以看见漂亮的贝利珠了,贝利珠是月球的凹凸面和太阳相交是产生的等。(出现日冕介绍)

张腾岳:具体现场情况描述激动的心情,亲身的感受等,月亮已经全部挡住了太阳,看见日冕。

颜毅华:现场观测情况叙述。

张腾岳:太壮观了,感受表述。我们肉眼可能看不太清这时候出现的水星火星以及星座等,我们通过这个监视器可以清楚地看到。

颜毅华:根据监视器图像讲解天象。

张腾岳:现在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和初亏时相比,这只是个实验,数据有可能不准,但是温度确实是变化的不小,周围的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天色几乎已经是全黑下来了,气温也骤降、感觉凉飕飕的、起风,湿度增大等等。

颜毅华:介绍温度降低情况,风、湿度等情况的原因。

张腾岳:观众朋友大家看那里,看水面。在水面上可以看到水中日全食的倒影,这样的情景可是更加难得一见。让我们的摄像师把镜头给近点。您以前看见过这样的情景吗?

颜毅华:(介绍情况,接马上要生光了,)这时候还可以看见贝利珠,如果方才没有看见贝利珠的观众想在还有机会,贝利珠分前贝利珠和后贝利珠,生光时看见的就是后贝利珠,食既是看到的就是前贝利珠。

张腾岳:马上就是生光阶段了,贝利珠在这时候也会出现,千万别错过机会,快看,现场描述。

张腾岳:真是太幸运了,能够完整的观看这一壮观奇特难得的日全食真是太幸运了,现在大家马上看到的是日全食的生光阶段,生光也就是真正的全食结束了,接下来大家看到的就是偏食了,其实我们国家很多地方都能够看到偏食,只不过没有我们幸运能够完整的观看到日全食的整个过程。错过的观众不要担心,在节目的后面我们会给大家重现日全食的精彩画面,我这里的情况就是这样,北京。

北京演播室。

石琼璘:真是太棒了,我们成功看到了四个现场(看当天能观测到几个)日全食发生的整个过程,真是感受到了强大的震撼。在全食发生的几分钟里,直播现场的气氛达到了最高潮,所有的人都沸腾了,真是要感谢和谐的宇宙带给我们如此壮观的天象,我想体验过这次日全食的人一定会终生难忘的。

撒贝宁:刚才真是太紧张了,一个直播点连着另一个直播点,几乎都没有喘气的机会,现在终于可以放松下来,好好回味一下刚才的精彩时刻。也请两位嘉宾来点评一下这四地的全食情况。你们这次是不是也过足了眼瘾?

撒贝宁:刚才我们在四个观测点也看到了来自国内外的很多天文学家,他们中间不乏这样一种人:全世界哪儿有日全食就去哪儿,几乎是追着日全食跑,他们都是研究日全食的天文学家吗?

孙:这些人又可以分为两种,其中一种是专业的天文学家,另一种我们称为日全食发烧友或者“逐日者”,他们对日全食有着特殊的偏爱,对于他们而言,日全食美景出现时就是世间最美好的时刻,因而他们追逐日食,只为一睹奇观。

石琼璘:真有这么执着的天文爱好者呀,说他们对日全食“成瘾”也不过分吧。那么对那些天文学家来说,他们这么追着跑是否在做着重复的劳动呢?

张:当然不是一种重复的劳动。日全食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十分珍贵的科学观测机会,有些机会只有在日全食时才有,有些甚至不是我们事先策划的。

例如,在1868年的日全食观测中,法国的天文学家拍摄了日饵的光谱,发现了一种新的元素“氦”,这个元素一直在过了二十多年之后,才由英国的化学家在地球上找到。众所周知的艾丁顿验证广义相对论的实验,利用的也是日全食的机会。

即使在当今的空间观测时代,日全食仍不失为天文学家观测太阳高层大气的极好机会。我们平时所见到的太阳,叫光球,十分明亮。但在光球外面,存在着一个十分重要却没那么明亮的层次:日冕。日冕可以延展到太阳半径好几倍的地方,但它的亮度却只有光球亮度的百万分之一。平时根本看不见。只有在向日全食这样情况下,也就是太阳光球的光被挡住时,才看的到。

关于日冕,有一个70年尚未解决的科学难题,这就是所谓的“日冕加热”问题。举一个例子:如果我们生一个炉子,常识告诉我们,离开炉子越远,温度越低。产生太阳光的炉子在太阳核心,日冕在光球的外面,按理说应该温度很低,但科学家发现,日冕的温度有1-2百万度,比光球层的5700度高出了许多。这的确是一个很费解的问题。在日全食时,科学家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测量日冕中不同结构的物理参数,力图揭开这个谜团。这种努力一直持续到现在。

孙:如果到现场观测,你就肯定不会觉得这是重复观测。科学研究本身就不是一次二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而且观测日食,也有重要的文化意义。我们感受宇宙自然的奇观,惊叹科学的神奇,这些都具有科学普及的意义。更重要的是,我们还会对自然产生一种敬畏之情。观看日全食可以说是一次心灵的震撼。

北京演播室

石琼璘:孙老师这句话说得太对了,这对我们来说就是一种心灵的震撼。我们的节目在央视网和新浪网上同步直播,很多观众在观看各地全食过程的同时也纷纷给我们留言,都表达了自己激动的心情。这位网友说:真是千年难得一见的奇观!奇观是没错,但这并不是千年一见,在咱们国家下一次发生日全食的时间也已经推算出来了,我记得是二十几年之后吧?

孙:2034年3月20日有一次,在西藏和新疆一带。2035年的9月2号,在北京会发生日全食,所以这位网友放心,还有机会能看见。

撒贝宁:这儿还有一个上海的网友,叫郭刚,他给我们传过来了自己收集的一些日全食纪念邮票,都是我们平时难得一见的邮票,看来这位网友对天文有着异乎寻常的热爱,要把日全食的邮票收集这么全真是不容易,我们来看看这些珍贵的邮票。

撒贝宁:谢谢这位热情的网友跟我们分享了他的收藏。我们待会儿还会给大家展示除了这四个直播点以外其他地方全食阶段的精彩画面,有成都大熊猫的反应,有西湖的全食美景,也有网友拍摄到的精彩画面等等,但是现在各地都在紧张的编辑整理中,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们先来聊聊和日全食相关的话题。日食发生的时候,是科学家们研究太阳的好机会,但是在很早以前,人们对太阳并不太了解,不知道它的威力到底有多大,只知道它是完美的象征,对它充满了敬仰和崇拜。自古以来,中外在不同的文化中对太阳的崇拜和传说也是很多的,孙博士给我们谈谈这方面的故事。

孙:是的。太阳对于人类来说是太重要了。没有太阳,人类就不可能生存。所以世界上所有的文明都对太阳非常崇拜。中国在很久远的古代就有对太阳的祭祀和观测。比如说,传说中的尧帝就命令天文学家观测日出,举行祭日仪式,并根据日出方位确定季节,制定历法。中国古代还有很多关于太阳的神话。如山海经中的日月出入之山,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等,三星堆出土的太阳神树,使人联想到中国古代“日出扶桑”的神话。 这些都是太阳崇拜的产物。在古埃及,有崇拜太阳的太阳神庙。古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阿波罗,是光明之神,无所不能。美洲的玛雅文明也有对太阳的崇拜。

石琼璘:没错,我们现在在很多地方,不光是我们国内,包括世界各国出土的遗址、遗迹上都能看到古人留下的这种痕迹,这些都反映了古人对太阳的崇拜心理。我们今天也特意准备了一个相关的小片,一起来看一下。

小片(13)中外太阳崇拜:黎明的曙光悄悄地射进埃及阿布辛贝勒神庙。

在三千五百年前,日出被人们认为是最庄严的时刻。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射进神庙的大厅,太阳神便获得了重生。对古人来说,宗教仪式和日常事务都是由太阳掌控的。

阿布辛贝勒神庙是神话与天文学的集中体现。

神庙是由拉姆西斯大帝修建的,没有人知道修建它的真正原因,但奇怪的是,一年中有两次太阳光可以穿过大厅照亮神庙里的众神,虽然人们不知道它的真正意义,但它的准确性令人称奇。

在古代,许多建筑的方位都是靠天体定向的。

埃及金字塔的建造者们按照星座的序列确定修建位置。这是法老胡夫的巨型金字塔。金字塔里面的轴心与特定的星座位列在一条线上,以保佑法老胡夫走向永生之路。

濒临大西洋的城镇卡纳克,是法国布列塔尼半岛上的一块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这里因巨石阵而闻名。从东到西,有绵延数公里的立石,他们的用途无从考证,据天文学家推测,很有可能与日月的升落息息相关。

这些石圈中央的祭奠石与旁边的脚根石,在每年夏至这一天,与地平线上升起的太阳连成一线。

史前巨石阵的排列错综复杂,一些考古学家认为,它们还可以预测日食。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两块石头的位置正好与夏至太阳落山的方位极其吻合。

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不仅是月球,还有水星和金星。美国中部的玛雅印第安人对金星了如指掌。他们建造的神殿与这颗行星密切吻合。他们还利用金星的复杂运动,来调整自己的日历。

古巴比伦人将太阳运转的轨迹---黄道分为12个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黄道12宫。巴比伦人在无意中观察到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转动一个周期就是一年。

巴比伦人相信,他们的神生活在野外。为了吸引诸神靠近,他们建造了神殿,同时,他们可以站在这里观看星空。

他们用肉眼就能记录下行星的移动。五颗行星加上太阳和月亮,构成天空中主要的七个天体。巴比伦人将它们作为一周七天永远留给了后人。

全世界的日历都以太阳的运转为准。在美国的这个原始洞穴中,当阳光照射到墙壁上的这个固定点时,就表明冬至已经来临了。

爱尔兰的这个墓地是石器时代记录冬至的标记。每年的冬至到来时,阳光会通过缝隙穿进这个入口。

尽管古代的观测者并不知道什么科学道理,但他们能精准的记录下地球是如何围绕太阳公转形成四季,环绕一周就是一年。

天空就像是一副巨型的宽银幕。自古以来,聪明的人类就学会了观天授时,并为它谱写了许多美丽的神话故事。时至今日,星象图已经发生了改变,但是,这些神话传说却从未改变过。远古人们命名的星座名称,在今天的天文学中仍在沿用。

虽然,它们起源于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文化。人们通过自己的想象,编排了星座的名称,同时也把对它们的崇拜永远的流传下来。

北京演播室

撒贝宁:由于太阳和人类关系的密切性,自古以来太阳就是我们人类心中的神,那么是从什么时候起,这种完美的形象被打破?科学家什么时候开始对它进行研究?

孙: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你讲的可能是西方的情况。其实中国古代似乎从来没有把太阳看成是完美无瑕的。中国古代早就观测到太阳圆面上有时会有黑子。可能在殷商时代就注意到这种现象。这一点中国与西方很不一样,西方受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影响,认为天体是完美的、不朽的、永恒的,所以太阳上有黑子是他们不能想象的。西方是直到伽利略用望远镜观测到了太阳黑子才开始认识到太阳并不是那么完美。这对旧的地心说宇宙论冲击很大,当时在西方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太阳完美的形象打破了,天文学家把太阳当做一个本身有变化的天体来研究也就开始了。

石琼璘:借助高新技术的发展,现代天文学对太阳研究使人类揭开了很多谜团,弄清楚了太阳的真正身份,让我们通过下面的这个短片来了解一下。

小片(14)我们的恒星——太阳:直到十七世纪,太阳一直都是完美的象征,直到伽利略首次创用望远镜观测天空,第一个科学里程碑诞生。

伽利略看到太阳黑子在太阳表面移动,而且发现它速度极快,这是人类了解太阳黑子的开端。伽利略的发现引起了人类对太阳本质的好奇,但长达两个世纪的时间,科学家无法透视这眩目的圆盘。太阳黑子是什么?太阳表面还有哪些景观?它的力量来源是什么?

终于,科学家发现了有一些短暂而特别的机会来研究太阳。

从地球上看,太阳每十年约有六次会运转到月球正后方,这时就会发生日食。日全食发生时会显示出太阳外层的日冕,正常情形下我们会因为强光而看不见。这是早年天文学家跑遍世界要看的景象,日冕看来像是燃烧的云,太阳表面似乎覆盖着复杂澎湃的气体。

很快,天文学家不仅研究太阳边缘,还开始研究太阳。伽利略的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有如地球般大小的裂缝。如同太阳神秘内部的窗口,太阳表面在他们眼前喷发沸腾。

天文学家们很快找出了太阳存在的化学物质。光谱中的暗色区显示有氮、钙、铁。他们还发现了一种地球上未知的物质,并将它命名为“氦”。

1973年,一座太空实验室被直接派往太空研究太阳。天空实验室经历九个月不间断的观察,带回十六万张图片,为我们揭示了太阳不为人知的一面。其中最惊人的发现是太阳上有大量日冕射出。其爆发之剧烈,使得太阳耀斑相形失色,这是暴怒太阳的最佳写照。是什么引起日冕如此爆发呢?答案在太阳不为人知的一面。而太阳黑子是关键所在。

著名天文学家海耳拍摄了第一张黑子光谱片,证实了黑子温度低于其他区域;而在研究太阳表面的吸收线时,海耳又有了新的发现。他发现太阳黑子中存在强磁场。海耳解开了太阳最大的谜题。太阳黑子是磁场扭曲造成的。

这些扭曲比地球磁场大了四千倍,扭曲压抑气体的上升,气体冷却在太阳表面造成暗黑斑点。

这是天空实验室率先观察到的太阳耀斑及日冕大量喷发。这些带电的飓风残暴而无情,行星也处在其影响范围之内。

离太阳最近的水星首当其冲。水星可能一度拥有的大气层早就被吹走,留下受到致命辐射的表面。

火星离太阳较远。即便是这里,太阳风也剥夺了它1/3的原始大气,留下比地球稀薄一百倍的大气层。

我们的邻居金星,它的大气比地球要稠密上百倍。现代探测器发现类似慧尾的物质延伸至地球轨道,金星的云也受到太阳风的侵蚀。

但我们很幸运。地球是内行星中唯一具有延伸至太空的磁场的行星。磁场转移了太阳风,保护大气层免受侵蚀。

一开始宇宙只有碳氢化合物以及氦,120亿年来,恒星将这些简单的气体转变成较为复杂的物质。我们的太阳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

45亿年前,一个大恒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引发了超新星爆发,它临终前将核心物质向太空喷射。这些高热的硅、铁等颗粒流窜至邻近的星际气体云,导致气体云解体。

气体与尘埃混合,受到气体云中心的吸引,不断压缩积累,引发核聚变反应,太阳应运而生。超新星的残骸在周围积聚成行星。

这四百年来科学剥去太阳夺目的表象,显露了它恒星的身份。它是无数创造奇迹的引擎之一。更重要的是,它让地球孕育出了生命万物。

北京演播室

撒贝宁:看完片子,我们对太阳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感受到了宇宙的无比神奇。好,下面让我们接着来聊日全食。今天全食带经过地区的电视同行们应该是非常幸运的,他们不仅可以亲身领略日全食的奇特经历,还能够亲手记录下来这些精彩的瞬间。下面我们来看看从四川乐山传来的日全食景象。

北京演播室

石琼璘:看来今天有很多地方都成功观测到了全食过程。现在网上给我们留言和提问的观众也越来越多,这里有一个问题很有代表性,这位网友问:我国古代应该就有系统的日全食观测记录,那么,是从什么时候我们的祖先开始预测日全食的发生,那个时候根本没有现在这种精密的科学仪器,那他们是怎么预测的?

孙:这位网友问了一个很专业的天文学史问题。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在公元前12世纪就对日食有某种程度的预报。我认为日食预报首先要对日食原理有一定的认识。至迟在公元前8世纪,古人就认识到日食就发生朔日,也就是阴历初一。到汉代时,天文学家就明确地认识到“日食者,月往蔽之。”因此按照最保守的估计,中国汉代肯定能预测日食了。古人预报日食其实并不需要十分精密的仪器,预报的方法主要是通过长期的观测,结合历法理论,得出日食发生的周期。说到这个,大家可能都听说过“沙罗周期”,这是古巴伦天文学家发现的,相当于223阴历月。其实中国古代预测日食时采用了多种日食周期。比如说,汉代的《太初历》就采用135月的周期,东汉王充提到41个月的周期。此后历代的历法还采用更长的周期。 “沙罗周期”中国在南宋时也独立发现了。总之,预报日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的重大问题,预测可以说是越来越可靠、精密,但在近代之前日食预报问题始终没有完全解决。

石琼璘:我们今天预报日全食和古代预报内涵一样吗?

孙:中国古代天文学是皇家政治的一部分。日全食被看作是与帝王政治密切相关的天象。如果预报的准,说明帝王统治有方。如果预报不准,那就是灾异,说明帝王政治出了问题。所以中国古代是非常重视日食观测和预报的。当然古代观测日食,也有科学上的意义。日食被用来验证历法。能够准确预报日食是历法精良的标志。现代天文学可以说是完全解决了日食预报的问题,但是,日全食是进行很多天文学研究的好机会,所以只要有日全食,天文学家就会组织观测。

撒贝宁:我国近代都对日全食做过哪些观测?

孙:我国近代的日全食观测是在民国时期。 1936年6月19日发生日全食,当时是天文研究所所长张钰哲带队前往苏联观测,余青松带队前往日本北海道观测,队员中还有女天文学家邹仪新。这是近代中国首次派天文学家到国外进行日全食观测。 1941年9月21日发生的日全食,日食带也是横贯中国,当时中国天文学家张钰哲等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冒着被日机轰炸的危险,跋涉数千里,到甘肃临洮进行观测。

撒贝宁:解放以来,在我国境内发生过几次日全食?都在什么地方?也像这次一样有很多人前往观测吗?

孙:解放以来在我国境内只发生过4次日全食,分别是1968年新疆西部,1980年云南部分地区,1997年东北漠河地区,2008年西北部分地区。日全食的发生不仅是天文学研究的好机会,也是宣传和普及天文学的非常好的机会,因为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是难得的活教材。每次日全食,国家天文台和北京天文馆等单位都会组织观测。

撒贝宁:说到北京天文馆,我有一些了解,它是我国最大的天文普及单位,有专业的天象演示设备,美丽的星空表演,我记得我小时候学校就组织去参观过。现在让我们通过下面这个短片走进北京天文馆看看。

小片(15)北京天文馆

浩淼的星空,茫茫的宇宙,自古就是中国人关注和向往的神秘世界。这探索的传统被解放不久的新中国传承。几代中国人被坐落在北京西部动物园旁边的穹顶建筑所吸引,到那里去探索,去追梦。

那时的人们靠自己的双手,靠那些简陋的设备,向苍穹索要知识。北京天文馆于1957年起对公众开放,成为共和国最早的科普天文馆,也成为天文科学研究的基地。一代代青少年在这里了解宇宙,增长科学知识。

今天,在这穹顶旁边,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群拔地而起。由数字天象设备演绎的三维形态宇宙,天文世界的奇妙景观,现代化的科学仪器,让这一代青少年受到启蒙,得到亲身体验。

中外天文科学的展示和交流拉近了宇宙与我们的距离。这穹顶建筑,这现代化的天文馆,印证着中国人对天文科学的崇尚,记忆和传承着一代代青少年的追求与梦想。

北京演播室

石琼璘:欢迎继续收看《天象奇观》日全食直播。刚才通过我们的直播,我们看到了四地的日全食过程,现在我们又收到了其它一些城市传来的全食过程画面,一起来看一下。

撒贝宁:又一次领略到日全食的精彩与震撼。观众朋友,您现在收看的是《天象奇观》日全食直播节目,如果您没有来得及看到刚才日全食过程的直播或者您还没看够,没关系,今晚10点10分我们的节目在中央10套将安排重播,一定关注。

石琼璘:这次我们的直播节目也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大力帮助和支持,其实我们国家的天文事业在这十年来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张博士,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近些年来我们国家在天文学研究领域有哪些进展?

张:进展可以说很多,我无法在这里一一罗列。但以望远镜的建造为例,我们国家从建国之初的只能买别国的望远镜,发展到了已经建成了几十架大小不等的望远镜。分布在全国各地,有在河北兴隆县的,有在北京密云和怀柔的,有在上海、南京、云南、新疆、青海的。有在光学波段观测的,有在射电波段观测的,也有在红外波段观测的。

其中,最近刚落成的位于河北省兴隆县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的LAM解说T望远镜,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大视场望远镜。它的口径有6米,通光口径有4米,焦面上设置了4000根光纤,是当前世界上光谱获取率最高的望远镜。

还有,众所周知的嫦娥工程,国家天文台也承当了五大子项目之一:科学和地面应用系统。

石琼璘:我们国家天文事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是什么?

张:这同样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同样,我不可能在这里完全阐述清楚。仍以望远镜为例,我想我们未来应朝着大设备和天文卫星的方向发展。

在大设备方面,国家天文台正在建造一个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 (FAST)。这个项目已于2008年由发改委立项,将建在贵州省平塘县,计划于2014年建成。即时,它将是世界上单口径最大的射电望远镜。

在天文卫星方面,我们已经有一系列空间望远镜项目在预研和申请国家正式立项中。有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 ( HXMT ),天基变源监测望远镜(SVOM)和空间太阳望远镜 (SST)。以空间太阳望远镜 (SST)为例,如果发射成功,它将成为具有世界上最高空间分辨本领的太阳磁场望远镜。

撒贝宁:我们做这个直播节目的本意就是要打造一个科普行动,让大家不仅要看到日全食这种天象,还要对我国的天文事业有所了解。刚才张老师在谈到我国天文事业的时候讲到了一些我们国家的骨干天文台站,今天我们也从这些天文台站中挑选了几个做代表,来给大家进行介绍,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小片(16):骨干台站这是浑仪,我国最古老的天文仪器,古人用它来测量天体的位置;这是天球仪,用铜做成,是古人根据天象制作的一种计时仪器。这两件宝物是我国天文史上的镇国之宝,它们就在江苏南京的紫金山上。那里有着中国现代天文事业的摇篮,紫金山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于1934年9月建成,是中国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它以天体物理研究和天体力学应用基础研究为主,拥有四个研究部、两个实验室和五个观测站。

这台望远镜叫“大赤道仪”,是20世纪三十年代初从德国购置的,可用来观测恒星及其他天体。它曾为我国现代第一次日食观测立下过汗马功劳。因为有它,当时的紫金山天文台也被誉为“远东第一台”。

这台望远镜叫做“近地天体探测望远镜”,于2004年安装在紫金山天文台的盱眙观测站,主要用于搜寻宇宙中可能威胁地球安全的近地天体。

在云南昆明东郊海拔2014米的凤凰山上,耸立着几十个形状各异、功能独特的天文望远镜。这里就是中国国家天文台唯一的南方基地--云南天文台。

在这里,40米射电望远镜是中国探月工程的主要地面观测和信息传输设备。它承担着为“嫦娥一号”追踪和接收信息的任务。

云南天文台以地面天文观测和天体物理研究为主,在我国"神舟"四号飞船和"神舟"五号、六号载人飞船发射、飞行至返回期间,出色地完成了对太阳活动的实时监测任务。

国家天文台怀柔观测基地是一个研究太阳的科研中心,也是我国天文观测事业的一个骨干台站。这是有由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多通道太阳望远镜,在它出世之时,便被称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太阳望远镜系统之一。

以前我们在观测太阳的时候,只能通过某种仪器观测到太阳的一个点,从而获得单一的信息。但是,通过多通道太阳望远镜,我们可以同时看到太阳的多个层面,并同时接收到太阳的多种信息。

这就是这架望远镜在同一时间观测到的太阳黑子和耀斑活动时的图像。

太阳射电研究也是怀柔观测基地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这里的太阳射电研究团组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研究课题,其成果令世界瞩目。特别是为我国的航天器飞行和长距离短波通信等业务服务提供了关键的参考数据,使我国的无线电工业发展得到了保障。

第三单元(复圆)

北京演播室

石琼璘:欢迎继续关注我们的天象奇观日全食直播,通过电脑模拟的日全食过程图我们可以看到,表示日食发生范围的阴影正在自西向东退去。我们直播观测点的第一站:成都马上就要进入复圆阶段,到复圆阶段也就意味着整个日全食过程的结束。现在成都的天象有什么变化呢?我们来接进成都的信号,白桦——

成都日全食现场第四次,成都复圆时间:10:26:22

白桦:欢迎回到成都,这里是金沙博物馆

郭轶:10:26成都日全食将复圆,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天空中的太阳几乎已经恢复到了日食前的状态。杨老师从仪器上看,现在成都日全食观结束了吗?

杨老师:是的,你看到的波形又慢慢地恢复到以前的频谱状态。

郭轶:谢谢杨老师为我们进行的科学分析。因为我们有了科学的知识,所以我们能够正确的对待日食、月食以及更多的天文地理现象。

白桦:在节目最开始我就提到了在现场有一群天文爱好者。在这次日食奇观中,他们也收获不少。

郭轶:(访一)好,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你好,你使用的这是什么仪器?

答:郭轶:拍到了什么珍贵的图片呢?

答:郭轶:(访二)你们这是通过什么来观测的?

答:郭轶:好,我看看,真的是很清晰很漂亮,谢谢你们,又让我们欣赏了日全食的奇妙过程。

郭轶:其实我们能够在成都,特别是我站在金沙这个千年文化的大地上看到几百年一遇的日全食,我们真的非常幸运!我也相信因为这次天文奇观,会造就一批新的天文爱好者。

白桦:是的。在这次天文现象中我们不但见证奇观的发生,还增长了不少的天文知识,这就是科学的魅力。而这次考古学家和天文学家因为日全食在金沙新的发现也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期待。

郭轶:在前面的节目中,我们提到过我们的国宝熊猫,那么它们在这次日食中有什么样的表现呢?我们来看看我的同事刚刚带回来的情况……

熊猫基地现场拍回的同期解说片

北京演播室

撒贝宁:这熊猫太可爱了!它肯定还纳闷呢:我刚睡醒起来,怎么天这么快又黑了?!赶紧回去再睡一觉吧!不知道刚才大家有没有注意观察身边小动物的反应,应该是很有意思。

石琼璘:你还别说,这里有个网友和你的想法是一样的,他担心他家的小动物。他说:日全食发生的时候动物都会有什么反应呢?刚才我在上班路上,不知道我家里的小狗会不会害怕?这个问题我们请孙老师来回答一下吧。

孙:一般说来,动物对自然环境变化的反应要比人来得敏感。有很多动物的生活规律是根据太阳的。太阳突然消失,它们就以为黑夜降临,于是就会有相应的反应。因为不是如期而来,所以它们也感到恐惧。中国古代观测日食时早就注意到动物的反应,日食记录中常常提到“六畜惊走、鸡犬惊鸣”。

石琼璘:没错,去年我们有同事去新疆观测日全食,说当时就看到有鸟儿急急忙忙的往附近的树林子里飞,应该是赶着回巢,可能也是以为天黑了吧。据我所知,还有一些研究动物的科学家会特意趁这个机会到动物园去研究动物在日全食发生时的反应呢。不过这位网友不用担心,您家的小狗可能也跟刚才的熊猫一样,纳闷怎么天又黑了。好,谢谢您这个有趣的问题,成都的日全食已经结束,武汉、铜陵和天荒坪三个地方的也接近复圆,我们先去看看武汉的情况。

武汉日全食现场第四次

武汉复圆时间:10:46:15

胜春:欢迎再次回到武汉主观测点。现在武汉的日全食正在进入最后一个阶段――复圆,复圆就意味着日全食过程将要全部结束。

尹晨芳:现在我们看到月面的西边与日面的东边相交的部分正变得越来越小。气温也基本上恢复到了日食前的水平。

胜春:为了这次成功地观测日全食,武汉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组织了一系列科普活动,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短片。《武汉日全食科普活动集锦》1分30秒。

解说词:从远古开始,重要天象的发生就一直深深地影响着地球上的人类。据史料记载,从公元975年到2009年的1034年间,武汉共经历4次日全食。

如今,无论是静静伫立在东湖磨山顶部楚天台背后丛林中的祝融观星雕像、镶嵌在武昌昙华林花园山天主教堂大门花窗上的垂直式日晷,还是镌刻在我国道教十方丛林之一的长春观石壁上的 “二十八星宿”天文图碑,从这些武汉的历史建筑和古迹中,我们依然能看到前人观测和记录天象的影子。

今天,2009年7月22日,宇宙奇观日全食再一次降临江城,这一次日全食在武汉的持续时间之长,观测条件之优越,堪称千载难逢。而今年,距离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第一次将望远镜用于天文观测,整整400年,也是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确定的国际天文年。

围绕国际天文年,地处全球全食带中心线的科教大市武汉市,以这一次日全食观测活动为载体,举办了探索宇宙展览、天文知识专题报告会、科普大篷车巡展等八大项数百个小项的系列活动。这些活动的举办不仅展现了人类在认识宇宙方面所做出的重大努力,更拉近大众与天文现象的距离,唤起了全社会对天文、对宇宙、乃至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其中,以“探索宇宙”为主题的展览把许多鲜为人知的天文知识呈现于公众面前,使人们可以近距离地领略宇宙世界的奥秘。联手北京天文馆开展的科普大篷车共同行动,开进武汉13个城区的广场、社区、学校,每到一处,天文科普讲座、天文知识展板讲解、天文望远镜观看、天文资料发放,天文疑问解答,声光电磁模型体验等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让公众享受到前所未有的天文盛宴。

胜春:刚才我们看到有两个学生模样的天文爱好者,一直在参与各项活动。今天他们也在我们的直播现场。你好,今天观看日全食有什么收获吗?

武汉育才小学学生:以前贝利珠、日冕等都是在展板或是科普读物上才能见到,今天我自己亲眼看到了……

武汉二中学学生:收获很大,通过观测,使我懂得了太阳、月亮和地球的关系,它们只有在一条直线时才能发生日全食……

尹晨芳:让我们祝贺这两位同学,他们通过这次观测收获了从书本上得不到的东西。不知道这样的天文奇观下一次出现在武汉会什么时候?我们来请教一下湖北省天文学会副理事长高布锡先生。

高布锡:武汉下一次看到的是日偏食,要到2089年的10月4号。不过看到的范围没有这么大,时间也没有这么长……

尹晨芳:观众朋友,美丽的时刻总是显得很短暂,这一次的日全食在武汉就要结束了,但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却永无止境。

胜春:下面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刚才日全食发生时的壮观景象。

武汉转播车上放逐格拍摄镜头1分钟

北京演播室

撒贝宁:好的,谢谢胜春。现在我们的编导又编辑整理了其它观测点传回的日食画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播放从新闻中心录过来的各地画面

铜陵日全食现场第四次

铜陵复圆时间:10:53:46

(位置:太阳历广场,主持人+采访,引出小片,回顾市区观测点情形,结束)

王筱磊:大家好,欢迎再次回到铜陵日全食观测现场。虽然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但我们的心情,包括现场所有观测人员的激动的情绪都久久不能平复。日全食在某一个城市发生的几率是两三百年一次,我们能够在这里亲眼目睹,真是何其幸运。现在是10点40分,天色已经逐渐恢复正常,随着太阳被遮挡部分的减少,我们又重新开始感受到太阳光的威力。铜陵的复圆时间是10点53分46秒,到那个时候太阳会重新呈现出圆盘的形状,而那也意味着整个日全食过程的结束。

朱琳琳:是的,现在离复圆还有一段时间,许多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都在抓住这最后的机会来进行观测和拍摄。不知道在刚才长达5分多钟的全食过程中,他们是不是收获了自己想要的呢?我们来问问。

采访观测者一(天文学家):有什么收获?

采访观测者二(旅游者):来自哪儿?是专业人员还是纯属爱好?(山东/河南,爱好天文)怎么会想到来铜陵观测?(看到宣传推介)

朱琳琳:这位游客说他是在山东看到铜陵关于日全食的宣传推介活动特意过来的,观众听了可能会疑惑,安徽铜陵的日全食,怎么跑到山东去做宣传了?您可别吃惊,铜陵政府对这次日全食活动非常重视,认为这不仅是一个对当地百姓进行科普宣传的好机会,同时更是一个宣传铜陵城市的好机会,所以提前做了很多准备,举办了一系列活动,他们甚至跑到外省去“推销日全食”。

接小片(2’30”左右):铜陵对日全食的推广(宣传推介的各项活动:外省推介、百名旅行商看铜都;科普研讨会;打造太阳历广场为主观测点:重点介绍两个副广场;在市区设置几个分观测点;道旗广告;交通、安保、医疗、天气等各方面制定应急预案;招募志愿者)

小片词:早在200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12418号小行星命名为“铜陵星”,铜陵这座城市就与天文结下了不解之缘。2009日全食确定铜陵为最佳观测点之一后,千年古铜都开始涌动起滚滚天文热潮。铜陵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次日全食观测活动,6月下旬,该市组织旅游、科协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前往山东济南、河南郑州等地举办2009“铜都鉴日”日全食观测推介会和新闻发布会,向当地天文爱好者发出诚挚的邀请,承诺届时将为海内外游客奉献一道丰盛的天文科普旅游圣餐。推介活动引起了当地旅游界及广大天文爱好者的浓厚兴趣,现场咨询者络绎不绝,各主流媒体也纷纷在第一时间予以报道,动员当地天文爱好者前来铜陵见证罕见天象,并对铜陵市这种创新的营销思路给与了高度评价。

为了周到细致做好接待服务工作,让海内外来宾充分感受铜陵人民的热情和友好,铜陵市全面启动青年志愿者招募工作,面向安徽省招募1000名“铜都鉴日”日全食盛典青年志愿者。短短一个月时间,申请者就超过1400多人。组委会面向志愿者进行了礼仪服务、医疗急救、日全食知识、交通引导等全方位培训。活动期间,志愿者将活跃在城市南北出入口服务站、市区服务台、交通要道、各观测点等各个角落展示他们的青春风采。

青年志愿者同期声:作为铜陵学院的一名大学生,为他们服务感到非常开心。报名志愿活动,就是为了更好的展现我们铜陵人这份热情,我希望我们以我们铜陵人的这份热情,为国内外天文爱好者做好服务。

这次的2009“铜都鉴日” 日全食观测盛典由铜陵市人民政府和国家天文台共同主办。铜陵市还鲜明提出了“打造天文铜都”,先后邀请了嫦娥工程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等众多知名天文科技专家来铜作大型科普报告和开展学术研讨,城市天文氛围日趋浓厚。随着日全食临近,市内各大屏幕开始滚动播放日全食科普预告片。

市民同期:7月22日很快就会来临了,作为我来讲,那天的白天,我会带上我的孩子,带上相机,找一个离我家比较近的地方来亲眼目睹这个天文奇观。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作为一名中国人,长江流域一个美丽铜陵市民,能看到这样的天文奇观非常荣幸,应该是一件非常激动人心的,能让人记忆一辈子的事情。

日全食观测知识讲座、太阳历广场科普游、“我心中的日全食”百米儿童长卷绘画大赛等相关活动的开展,日全食成为铜陵市老百姓茶余饭后最为关注的话题。

王筱磊:正是由于政府的重视和之前周密的准备,才有了这次丰富多彩的日全食观测活动的成功。刚才我们看到除了这个主观测点以外,还在市区设立了几个分观测点,都是在一些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那么在全食过程发生的时刻,这些分观测点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接小片:分观测点场面+精彩回顾

由于铜陵的生光与天荒坪的食既重叠,所以前面没看到。小片以铜陵生光的镜头开头或结尾

小片词: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在铜都广场、铜文化园和江南文化园三个分观测点的观测情况。除了从外地赶来的旅游者外,很多市民也纷纷来到这里进行观测。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设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进行天象的观测了,我国最早的日食记录始于夏朝,距今已有4000多年。到汉代时,天文学家就明确地认识到“日食者,月往蔽之。”古人预报日食的方法主要是通过长期的观测,结合历法理论,得出日食发生的周期。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我们已经能提前XX年预测到日全食的发生,并能对每个地方的日全食时间预测精确到秒。

古人用文字记载下来日食发生的瞬间,而今天,我们同科学家一道,用电视这种现代传播的手段,将日全食灿烂的瞬间记录成永恒……

北京演播室

撒贝宁:把瞬间记录成永恒,我想,凡是在现场观测日全食的朋友都会把这美妙的瞬间变成自己终生难忘的回忆。

石琼璘:这里有一个网友问:明年在云南将发生日环食,日环食和日全食哪个发生的次数多?中央台会直播日环食吗?

张:是的。明年的1月15号,在我国将发生日环食。大理、重庆、开封等城市都能看到。日环食发生的概率与日全食差不多。例如,在20世纪的100年内,共发生了228次日食,其中,71次全食,73次环食,78次偏食,6次混合食。但环食发生时,由于太阳光没有被全部遮住,因此我们全食时的美妙景象(贝利珠、日冕、星空等)也就看不到了。

撒贝宁:这位朋友一定是没看够今天的直播,都惦记上明年的事了。我想,凡是与科学、自然有关的内容一定都是我们科教频道所关注的。而且,咱们再有直播日食的节目,我要申请到现场去做报道。

石琼璘:这次日全食在我国境内复圆时间最晚的是浙江舟山群岛,是在11:04分,天荒坪直播点的复圆是在10点59 分,现在应该还是处于偏食的状态,我们去那里看一下现场的情况。

浙江安吉天荒坪日全食现场第四次

浙江安吉天荒坪复圆时间:10:59:21(位置:东面山上天文台,国家天文台观测区)

迟婷:好的北京,观众朋友大家好,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在环湖公路上,现在太阳是偏食形态,也就是在复原的过程中,我现在是在国家天文台在天荒坪的观测地点,此次国家天文台共开展了12项科研观测项目,在安吉的天荒坪这里有四个观测项目,其余的分布在苏州等地。我们知道在全食的时候也是专家最为宝贵的观测时机,我们不能干扰他们工作,现在我们可以采访一下专家了,看看他们有什么收获。我们请国家天文台的副台长郝晋新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天文台的观测结果。

郝晋新:介绍国家天文台的观测项目以及观测情况和观测成果。(这么长的时间是非常难得的宝贵机会。)

迟婷:好的谢谢您的介绍,我们此次直播共设置了四个直播点,而在我们浙江安吉天荒坪的直播点是展开科研项目最多的地方,有的观测项目可以直接出结果,有些项目并不是当时就能够出结果的,要回去以后综合汇总记录下来的数据才能告诉我们观测结果,好的我这里的情况就是这样,我们到那边的腾岳那里看看。

(位置:西面观景平台观测区)

张腾岳:虽然头顶的太阳还被月球遮住了一部分,但7月的骄阳照耀在海拔980米的天荒坪上,还是让人感到酷暑难耐。现在的气温比起刚才食甚的时候高了。去年8月1日在西北地区发生的日全食我们也做过现场报道,而且比起上次,天荒坪的全食过程要长4分钟,真是太棒了,这么长的时间不仅对我们普通观测者来说是弥足珍贵,对天文学家来说也是太难得了。今天的浙江安吉天荒坪迎来了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来这里进行科学观测,可以说天荒坪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天文科普盛宴。在美丽的西湖边我们也记录了日全食的精彩时刻,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传过来的画面。

(西湖日全食精彩画面,天荒坪转播车播放)

张腾岳:美丽的西湖、安吉的天荒坪见证了这一让人终生难忘的5分52秒,那种感受只有您亲身体验才能表达出来,尤其是经历了本世纪最为壮观的日全食,真的是太幸运了,好了浙江安吉天荒坪的直播部分就到这里,北京。

北京演播室

石琼璘:本世纪最为壮观的日全食在中国的演出即将谢幕,通过摄像机镜头,我们全程观赏了它精彩的表演,没有任何语言可以表达它的美以及对我们产生的震撼!我想说,感谢苍天赐予我们如此壮观的自然景象!

撒贝宁:日全食天象的发生,只是短短的一瞬间,我们通过直播和各地开展的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把这一瞬间变成了永恒。它铭刻在电视史里,也铭刻在我们和观众心中。

石琼璘:在这里我们也要感谢两位嘉宾,他们放弃了这次非常难得的到现场观测日全食的机会,全程陪同我们在演播室解读这次日全食盛况,并为大家带来了丰富的日全食的相关知识。最后在我们节目的结尾,请你们用一句话来评价今天的观测活动。

孙:空前的成功

张:没有到现场亲自体会那壮观的场面的确有些遗憾,但能有这机会通过电视屏幕目睹四地的日全食,特别是能有机会与广大的电视观众分享这段时光,还是觉得很荣幸的。

撒贝宁:好的,再次感谢两位。观众朋友们,也许通过收看我们今天的节目,已经激发起了您对天文学的兴趣,那就让我们相约下次天象奇观的盛况吧!

石琼璘:好,今天的天象奇观日全食直播节目就到此结束,再次感谢两位嘉宾。观众朋友们,再见!

(中央电视台2009年7月22日)

发表何处、位置: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
发表日期:2009年7月22日
单位:中央电视台
时间长度:180分钟
作者:刘国春 张弘等
国春 张弘等
 
© 1996 - 2011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