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科星新闻奖”设立于1990年,旨在表彰新闻工作者在宣传报道中国科学院改革发展与科技创新中的优秀作品,促进提高科技新闻质量,推动科技新闻宣传不断进步。
“科星奖”评选奖励工作,坚持创新为民的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导。评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评选原则。严格遵循评奖规定,切实体现公正性、广泛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坚持突出精品质量的原则。以引导和激励科技新闻工作者创作生产更多更好的精品。
--第十届科星奖--
--第九届科星奖--
--第八届科星奖--
--第七届科星奖--
--第六届科星奖--
--第五届科星奖--
--第四届科星奖--
--第三届科星奖--
--第二届科星奖--
--第一届科星奖--
 
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科技专题 > 第十一届科星奖 > 第十一届科星奖 > 电视作品
【央视】“北京人”新探
媒体:中央电视台 日期:2011-01-05 作者:薛建峰 隋德龙 李瑛 周青

[视频库视频: 北京人探秘]

【解说】在北京西南方向大约五十千米的周口店,有一座并不太高的山,叫龙骨山。

【解说】八十年前的一天,一位名叫裴文中的年轻人,来到龙骨山中、找到了一个完整的猿人头盖骨,这枚化石表明在距今五六十万年的时候,龙骨山一带就有了人类活动的足迹。这个消息一经发布,立即震惊了世界。

【解说】不幸的是,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曾为确定人类历史提供证据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在转移途中神秘失踪了,留下一桩至今都难以解开的历史悬案。

主持人1:这起离奇的失踪案,可以说是一个世纪谜案,到现在为止呢,虽然很多人发出号召,全球寻找北京人,可惜都没有找到。那么现在我们再去一些博物馆,包括我们去到,像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我们看到的,都只是一些复制品,同时伴随着五个头盖骨丢失的呢,还有当时出土的一些,猿人的骨骼碎片,还有一些古生动物的化石,这些东西都已经找不到了,那么现在呢,也就是2009年的时候,时隔80年之后呢,人们再次把注意力,集中在了猿人洞,希望通过再次挖掘,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新的北京猿人的头盖骨。

【解说】2009年7月的一天,安静了几十年的龙骨山突然传出了阵阵的嘈杂声,顺着声音走过去一看,在一道长20米、高40多米的崖壁前,立着一块巨大的石块,有人正在用电镐分解这块石头。

【解说】沿着崖壁向上望去,可以清楚地看到崖壁顶部已经凹进去了一块,看来地上的大石头,是从那儿掉下来的。正在现场忙碌的人、都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考古人员。

采访:高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

这次我们是不得已而为之。就是因为遗址上部局部出现了开裂,有坍塌的隐患。而这个隐患恰恰发生了,这个大的石体,就是从上面塌下来的。

【解说】如今的龙骨山已今非昔比,早在1987年,这里就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曾经出土过北京人头盖骨的猿人洞,现在是周口店遗址中最著名的景点。

【解说】2009年初,工作人员发现:在猿人洞顶部出现了一道大裂缝,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但是,由于在猿人洞里发现过5个珍贵的头盖骨化石,管理处也不敢轻举妄动。在请示了国家文物主管部门之后,他们请来了中科院古脊椎所的考古队、进行抢救性发掘。

【解说】高星是发掘队的队长,他知道、这次虽然只是对顶部有坍塌隐患的部位进行清理,但却是时隔七十多年后,在猿人洞里又一次大兴土木,这个机会对每一位古人类研究者来说都是非常难得的。

采访:高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要说起周口店它有多重要,我觉得无论如何说都不为过,因为在周口店这个遗址,大家知道最多的就是发现了北京猿人,那北京猿人在人类历史上是非常重要一个时代的代表,叫做直立人,在北京猿人发现之前呢,我们人类就不知道我们历史有多长。

【解说】正因为如此,北京人头盖骨才会那么重要。但可惜的是,在过去的六十多年里,丢失的北京人头盖骨消息全无。即使在今天,就在北京人曾经生活的龙骨山,人们看到的也只是头盖骨的模型。那么这一次在猿人洞进行的大规模清理发掘,结果能否弥补这份遗憾呢?

【解说】考古队刚刚进驻猿人洞,原本开裂的地方真的坍塌了一块,所幸当时并没有伤到人。从外表来看,这只是块普通的石头,但是在考古人员眼里,它可是一个大宝贝。或许这里面就掩埋着一些远古的化石,也或许这里面,就有人们期盼已久的北京人头盖骨。考古队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分解这块大石头。

采访:高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

这不是真正的石头,而是当时胶结致密的,我们叫形成了一个盖板,盖板和一些没有胶结的土、沙石结合在一块儿,像这种地方就会保留一些古人类生活的遗存,包括可能的人类化石,人类制作使用的工具,还有当时跟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化石。

【解说】站在山坡往下看,猿人洞其实是一个露天的大坑。

【解说】这里作为古人类曾经的家园、它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五六十万年到二三十万年前,猿人洞经历了几十万年的沧桑变化。而我们现代人对于这里的了解、仅仅是从上个世纪初开始的。

采访:高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

它原来是一个洞的,后来洞顶坍塌了以后,这个考古的发掘是从上面往下发掘,所以考古工作者,把上面的土石都移走了以后,就剩一个大坑了。

【解说】猿人洞从上到下,被大约十三层不同岩性、不同厚度的堆积物给填满了。1927年到1937年的那次大规模发掘中,我国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和贾兰坡两位先生,就是在第9层左右的堆积层中,先后发现了5个震惊世界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解说】当年的发掘并没有把猿人洞彻底挖空,在洞的西面,还留下了一块比较完整的堆积层。至今有不少人推测,在这块地方,仍可能掩埋着没有被发现的头盖骨化石。

采访:高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

最完整、信息最丰富,材料最有价值就是西剖面,应该说它确实是猿人洞遗址最后的宝藏。

【解说】洞底的这个大石块,就是从西剖面顶部掉下来的,那里属于堆积层的第三层。而离那儿不远,就曾经发现过北京人的头盖骨的残片。那么这次清理和发掘、能否延续前人的发现,进一步找到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呢?

主持人2:听过北京人头盖骨,丢失之谜的朋友,可能都在想,那么在北京人之后,世界各地陆陆续续出土了,很多原始人、古人类的一些遗址,包括一些遗骨。像我们拿的这个,就是在我们国家出土的,郧县人的头骨的一个模型。出土了大量的这种东西,为什么北京人会这么有名气呢?那就是因为在上个世纪初的时候,达尔文的进化论已经被很多人都接受了,但是呢,人们需要找到一个证据,证明什么呢,人由猿到人的这个过程当中,必须要有一个中间的过渡阶段,就是说它不可能是今天是猿,第二天早晨、毛没了,变成人了。它必须要有一个过渡,就是既有猿的特征,又有人的特征,叫做猿人,当时世界上根本没有找到,最后发现在我们国家有北京人,同时发现他使用的工具,距今已经有五十万年了,因此在当时那个条件下,这是轰动世界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一个发现。为什么呢,它终于证明了达尔文进化论,在猿到人这个过程当中的正确性。再有一点呢,它就是给我们建立一个新的标本,让人们都认为,起码说在当时的人们认为,亚洲是人类起源的发源地。因此说,当时北京人头盖骨的学术意义,是不可估量的,那虽然说当时我们制作了,很多很多的模型,我们根据当时研究条件,这些模型的研究已经足够了。但问题就在于,现在我们有了很多新的研究手段了,仅靠模型是没法继续进行下去的。所以呢,很多搞古人类学研究的人,依然期盼着能够寻找到,丢失的北京人头盖骨,那么既然丢失的这些,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找到,所以人们还是把希望寄托在了猿人洞,希望在那里能够有新的发现。

【解说】在高星带领的这个考古队里,差不多都是年轻的考古工作者,对他们来说,能有机会来猿人洞进行清理挖掘是很值得骄傲的一件事。

采访:张晓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

非常非常激动,也是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这次发掘,因为我在上小学的时候,打开课本就先看到北京人、周口店,就听过这个名字,但从来没想到我这辈子能有机会参加周口店的发掘。

【解说】当年,裴文中和贾兰坡等老一辈考古工作者在猿人洞里发现了五个北京人头盖骨。一个地方能够蕴藏有这么丰富的化石资源,其实是非常难得的。

【解说】在地球大约46亿年的生命当中,人类的出现只是短暂的一瞬。而人类的尸骨要能形成化石,那是相当困难的,因为化石的形成需要特殊的条件。往往当灭顶之灾突然降临之时,他们的尸骨才有可能被保存下来。

采访:高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2号

能够形成化石的机会非常少,而形成化石以后,又能够保存下来,机会更少,能够保存下来,被我们后人发现和研究,这机会少之又少。

【解说】正是因为这样,任何一块化石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哪怕只是沙粒那么大小,或许都能让考古人员了解到更多有关北京人的信息。在猿人洞里,掉落的大石块被层层剥离,渐渐地,大量的骨骼化石出现了。

同期:高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

这是一个动物的一个肢骨,就是胳膊(或)腿的一段。

采访:张晓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

我们现在已经在胶结物里头发现了比较多的动物化石,有偶蹄类的,然后也有一些啮齿类的动物化石。

【解说】经过仔细观察,考古人员发现这里面有鹿、熊和猕猴的化石。让人惊喜的是,在这些动物化石中有不少保存完整的动物肢骨。

【解说】从以往的研究看来,这些远古动物曾在同一时期、与北京人一同生活在龙骨山。既然它们出现了,这附近会不会埋藏着北京人头盖骨呢?

【解说】这是一块北京人头盖骨的碎片,它就是在猿人洞西剖面的第三层中被发现的。而眼前的这块巨石,原本就出自第三层。所以大伙都在期待,期待在找到动物化石的同时、能够发现人类的头骨。

【解说】可是,直到坍塌部分的清理工作进入尾声,仍是没有发现人类化石的影子。正在这时,有人在第三层堆积物的底部,看到了一些发黄的圆块。这会是什么呢?

采访:高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

这些圆块是鬣狗的粪便。

【解说】今天的鬣狗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虽然个头不大,但是牙齿锋利,是一种很凶猛的野兽。如今这里出现鬣狗粪化石,是不是告诉人们早在几十万年前,鬣狗也是龙骨山的主人呢?

采访:高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

有的粪便上面还带有一个小尖,表明这就是一个新鲜的粪便,后来没有被破坏,没有经过风化就留在这儿了。

【解说】新鲜粪便化石表明、它们是保留在原地,而并不是从别处、被水冲进了洞里的。也就是说曾经有一段时间,猿人洞被鬣狗占据了。

采访:高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

鬣狗这种动物它跟北京人是有非常复杂的一种共生的关系,有的时候这个洞穴实际上是被鬣狗占据,这个时候人不在这里生活。

【解说】从发现的化石来看,生活在远古时代的鬣狗,比今天的鬣狗体形更大,更加凶猛,它们与北京人生活在同一时代,有可能是人类的劲敌。

【解说】在被鬣狗占据的那段日子里,猿人洞里应该不会有北京人居住。那是不是说,在这层堆积物里,根本就不可能找到北京人头盖骨呢?高星认为,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

采访:高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

它这个堆积恐怕也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形成,我们说过去几十万年,好像是弹指一瞬间,但当时是一个慢慢演化的过程。

【解说】高星告诉我们,这块堆积物虽然看起来并不厚,但可能代表着许多年的沧桑变化。在此期间,鬣狗和人类有可能交替生活在这个洞里。当时猿人洞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有没有可能发现人类的头盖骨,答案还要继续在这些堆积层里寻找。

【解说】处理完坍塌的部分,考古队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去大石块原来所在的猿人洞西剖面的崖壁上,那里已经接近堆积层的第四层位。在第四层人们曾发现大量的灰烬,那是北京猿人用火的痕迹。在那里,考古队将会有怎样的发现呢?

【解说】崖壁上发掘现场虽然面积不大,但是考古队工作则更加细致。因为这里已经接近北京人可能生活过的地方,所以他们仔细地测量、记录下每块化石所在的位置。

【同期】

女学生:对准这个牙测!男:牙,是吧

【解说】这是一台专门用于测绘用的全站仪,它是利用坐标点定位的方法,来确定化石的具体位置。获得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后,可以描画出一个三维的遗址地层,以便了解化石被掩埋时的情况。

【解说】随着堆积物一厘米一厘米地减少,考古队有了不一样的发现。

【解说】朴树籽,这是一种植物的果实,曾是北京猿人的食物。

采访:张双权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0952

现在这一块从堆积性质来看,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它已经进入是我们所说的上文化层也就是第四层了,这个东西根据以前的历史记载来说,可能就与人类的关系就越来越密切了。

【解说】发掘进行到第四层,与人类直接有关的线索终于出现了。考古人员在兴奋的同时,更不敢大意,他们开始用筛子更加细致地筛选土石,并用水清洗几遍,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与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有关的线索。

采访:高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 4110

为什么我们工作做得这么细,把大块变成小块,小块变成沙子,沙子还在显微镜下挑,就是因为它含有这些科学信息,而这些东西是不可再生的科学资源。

【解说】在细致而又单调的工作中,日子一天天地过去。终于,在土层中、一个令人激动的东西出现了。

【同期】

男:你现在看,看见石核了吗?

【解说】石核是远古人类在打制石器时,用剩下的石料,它不仅在猿人洞出现过,在我国其它的古人类发掘现场也出现过。那上面有人工敲打后所留下的痕迹,这是人类制造工具的证据。

采访:陈福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

石核就是用来从块状的岩石上,剥下小小的石片,剥下的石片可以拿去做工具,可以使用,剩下的我们管它叫石核,它是生产石片的母体。

【解说】既然已经出现了人类活动留下的印迹,那么在这土石下面、会不会就掩埋着北京人的头盖骨呢?

【解说】尽管到目前为止,猿人洞里还没有发现任何古人类的化石,但是,从猿人的食物到人工打制的石器,这些发现让考古人员感觉到、他们离北京人越来越近,人们期待着在下一个石块中能有新的发现。

记 者:您有期待吗?

陈福友:每个考古人员都有这种期待。

记 者:期待能够找到人类化石吗?

陈福友:对对

【解说】实际上,龙骨山上的一土一石对于考古人员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他们眼里,龙骨山里埋藏的不仅是北京人头盖骨,更是人类进化的历史。

采访:高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

大家都关心什么时候能发现一个人头,但对我来说,可能发现人头更多的是社会的关注和媒体的轰动。但是对科学研究来说,可能基础的问题解决,也可能比这种轰动性的效应可能是更重要的。

【解说】像普通人一样,高星也期待着这次能够找到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但是对于一个考古工作者来说,寻找头盖骨只是他工作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几十万年以前,人类生活的气候与环境。因为只有了解人类的过去,才有可能预知人类的明天。

【解说】十月的龙骨山已经进入了深秋时节,露天的猿人洞有了少许的寒气,考虑到泥土快要上冻,考古队撤出猿人洞,清理挖掘工作暂告一个段落。

【字幕】动物化石1000余件、鬣狗粪化石若干、石器54件、疑似石制品118件。

主持人3:虽然到目前为止,我们在这个地方,并没有找到人们期待已久的,完整的北京人的这个骨骼,但并不能说这个地方就没有了。那么现在虽然说第一期工程刚刚结束了,毕竟现在已经进入到了冬季,人们一方面要总结以往的发现,另一方面还要判断,下一步到底该怎么做,我们也在期待着呢,等到下一期再次清理的时候,能够出现让人们感觉到,再次震惊世界的北京人头盖骨。

好,感谢大家收看今天的节目,下期再见。

(中央电视台2009年12月12日)

发表何处、位置: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
发表日期:2009年12月12日
单位: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
时间长度:30分钟
作者:薛建峰 隋德龙 李瑛 周青
李瑛
 
© 1996 - 2011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