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院史专题 > 庆祝中科院建院55周年 > 知识创新 浓墨重彩
创新成果(1)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网站 发布时间:2004-10-28 【字号: 小  中  大   

  1. 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总体与配套任务 

  载人航天工程是我国新时期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战略工程。“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我国首位航天员成功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重大成就,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中国科学院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三个主要部门之一,承担了这一工程七大系统之一的应用系统牵总任务和多项重要关键的协作配套任务。

  中国科学院有44个研究单位、1000多名科技人员投入了这项伟大工程,在飞船有效载荷、配套材料与设备、空间环境保障、空间科学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瞩目的成绩。高质量完成了有效载荷研制,建成了系统集成测试系统、有效载荷应用中心和空间环境预报中心,开展了67个课题的科学研究,攻克了70余项关键技术,创造了100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方法,取得了五艘飞船全部应用试验的圆满成功。

  2.“创新一号”存储转发通信小卫星

  中国科学院自主研制的“创新一号”存储转发通信小卫星,以实现星地双向数据移动通信为目标,卫星重量为88公斤,是我国第一颗成功发射的重量在100kg以下的现代小卫星。自2003年10月21日发射成功以来,卫星的星务管理、能源、热控等数据正常,卫星平台工作平稳,有效载荷工作正常,整星状态良好,完全达到了设计指标。同时,自行研制的微小型地面应用终端也在上海、北京、海南、新疆等地顺利地实现了与卫星的双向通信。通信水平受到用户的高度评价。

  “创新一号”在国内第一次采用集卫星、测控、地面应用为一体的小卫星研制途径,为我国低轨卫星通信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为发展我国低轨道通信卫星系列积累了技术经验,使低轨卫星通信技术和微小卫星技术的实用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3. 风云系列卫星和海洋系列卫星扫描辐射计

  中国科学院在空间分光光学、可见与红外焦平面探测器、高性能空间机械与辐射制冷、微型集成滤光片等方面填补了我国空间光学遥感的多项空白,目前我国在天上运行的8颗对地观测卫星中,有6颗卫星的主要有效载荷由中国科学院完成。

  中国科学院研制的风云系列卫星多通道扫描辐射计达到了国际同类仪器的先进水平,十通道扫描辐射计是我国“风云一号”气象卫星上唯一的对地观察多光谱成像仪器,在气象服务、大气与海洋研究、水情、火情、沙尘、赤潮、干旱环境监测及军事气象等方面获得了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风云二号”上的多通道扫描辐射计开辟了我国地球同步卫星对地观测的新领域,使我国成为继美、法之后掌握该项先进对地观测技术的国家。

  中国科学院自主研制的“海洋一号”卫星十通道水色仪,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掌握该项航天遥感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标志着我国海洋遥感仪器的研制水平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该仪器获得的各种海洋信息对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河口海湾、海洋污染监测等具有重大作用。

  4. 神舟二号空间天文分系统

  为探测并研究宇宙γ射线暴和太阳高能辐射的宽波段能谱特征和快速时变现象,高能物理研究所和紫金山天文台研制成功了神舟二号空间天文分系统超软X射线探测器(0.2~2KeV)和γ射线探测器(0.2~10MeV),并于2001年1月14日投入观测。通过对γ暴在超软X射线波段的星际消光的观测,可以大尺度地估计其原发距离,γ暴的能谱形态,又可作为探索γ暴起源的重要工具,高能探测器的各向同性的探测能力,非常适合于捕捉随机不确定方向出现的宇宙γ暴现象。在半年的任务执行期间,仪器工作性能稳定、遥测参数正常、下传的科学数据质量良好,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并已成功地获得了6个宇宙γ射线爆发事例和13个太阳X射线爆发事例完整的观测资料,超出了预期目标。该成果获2003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5. 神光Ⅱ装置的研制

  神光Ⅱ装置是我国迄今规模最大,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高性能高功率钕玻璃激光实验装置,该装置技术先进、工程复杂性大、综合性能优良,它的建成并投入运行标志着我国在高功率激光物理研究领域的综合能力上了一个新台阶,对我国进一步发展惯性约束聚变(ICF)驱动器具有重要作用。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