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院史专题 > 庆祝中科院建院55周年 > 知识创新 浓墨重彩
创新成果(5)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网站 发布时间:2004-10-28 【字号: 小  中  大   

21. 工业机器人开发与产业化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先后解决了机器人操作优化设计技术、高性能机器人控制系统、机器人作业技术、大型机器人自动化线设计技术、AGV物流自动化成套技术、机器人装配自动化线设计及机器人成套周边装备设计开发技术等工业机器人关键技术问题,取得了几十项专利,形成了一系列机器人及周边装备、AGV物流仓储自动化装备等产品。相关成果获得了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上述成果基础上,成立了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在新松公司成立近4年时间里,已形成了完善的技术开发、营销管理和售后服务体系,经营业绩连续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公司净资产已达9000余万元,总资产达1.5亿元。公司在资产规模、生产能力、利润总额等方面均居全国同行业之首。同时,新松公司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和竞争力。

22. 多总线集成的分布式工业控制系统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在多种协议信息转换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先进分布控制技术和冗余技术、软PLC通用平台技术和现场总线产品化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关键性突破,形成了一整套自主知识产权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产品。提出的“用FFB实现间歇反应装置的批量控制”方案被FF现场总线基金会采纳,并被收录到FF规范(FF-950)“Flexible Function Block Application Profiles”之中。成果在天津第二煤气厂、唐钢炼焦制气厂等工业现场进行了成功的示范应用,得到了用户的认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提升我国工业自动化关键技术水平,实现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产业化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相关成果获得了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3. 煤基合成液体燃料浆态床工业化技术

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的煤间接液化合成油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标志着我国已基本掌握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合成油核心技术,为工业示范及其产业化奠定了技术基础。

截至2004年7月底,已连续稳定运行1500小时,全面实现了中试厂模拟工业化运行,成功解决了关键工程技术——催化剂的有效分离问题,建立了系统的催化动力学研究方法,并针对ICC-IA、ICC-IIA催化剂形成了多套动力学模型,开展了浆态床反应器的反应工程模拟、流体力学模拟研究,完成了工业化示范厂的成套自主产权技术方案,形成了一批技术专利和专有技术产权,为建立万吨级示范厂和最终实现百万吨级的工业生产奠定了工程技术基础。

24. 能量自给型的城市生活垃圾堆肥系统示范工程

广州能源研究所等单位完成了广东博罗县200吨/日的能量自给型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利用示范工程建设,于2002年4月建成投产至今运行正常。该示范工程独创了单元处理技术,首次将垃圾分选、堆肥、热解焚烧供热、气化发电、制肥技术综合集成,形成了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能量自给型堆肥技术路线,系统建设投资成本低于10万元/吨,垃圾处理的直接运行成本约20元/吨。相关成果获得了广东省2003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产生了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25. 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示范电站

广州能源研究所采用特殊的流化床结构及预处理技术,使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适合于各种生物质废弃物,包括废木料、稻草、稻壳、甘蔗渣等。充分利用流化床的放大理论及发电机的并联工艺,可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设计和匹配,发电规模由原料数量和用电需求决定。采用优化的系统集成技术,把高温除尘技术、水洗除焦技术和污水处理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低成本生物质气化发电,发电成本约为0.2~0.3元/kW·h,已接近或优于常规小型燃煤发电,其单位投资约3500~4000元/kW,较常规工业燃煤发电投资减少20%~40%。

每个1MW的气化发电站,每年可处理近1万吨生物质废物,可减小CO2的排放约1万吨,与燃煤相比较,生物质气化发电不会或很少产生诸如NOx和SO2等大气污染物。同时,能够大量减少田间焚烧秸秆等导致的大气环境污染。该技术已在黑龙江、福建、海南、河南等省区得到大量应用,为当地人民生活的提高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已在缅甸、泰国、老挝等东南亚国家推广,拓展了国际市场。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