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院史专题 > 庆祝中科院建院55周年 > 院庆动态
知识创新工程催生出科研新体制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04-11-04 【字号: 小  中  大   

1998年6月9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主持的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批准中科院开展知识创新试点工作。自此,中科院就成为中国科技界的重点关注对象。人们关注中科院有了国家的重点资金支持后,能给中国科技界带来什么新东西?

岗位聘任择优上岗

像任何单位一样,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种种弊端也毫无例外地渗入到中科院的躯体之中。中科院院士何祚庥就说,“那时,中科院里的科技人员有三分之一是很勤奋工作的,还有三分之一是只出工不出活的,剩下三分之一是既不出工又不出活的。”要想使中科院的改革有所突破,就必须解决那三分之二的人的问题。

1999年,中科院全面推行了全员聘用合同制,实行事业单位人员合同管理,规定在各研究所进入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序列的过程中,各研究所按1998年在编人数的三分之一设置创新岗位,其中从外部引进人才岗位不低于20%。这一规定颇具震撼力。各所都想早一点进入创新试点序列,在个人收入和科研经费方面有所改善,但要裁去三分之二的人员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当时,新组建的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在千难万险中将研究员的人数由160人减为60人。面对竞争上岗,一些科学家不理解,有人甚至认为这是要“科学家下岗”,由此还在科技界引发了一场争论。

从那时到现在,仅仅五年的时间,中科院的科学家们不仅接受了竞争上岗,而且也适应了“按需设岗、按岗聘任、择优上岗、动态更新”的岗位聘任制度。

行政部门也是如此。自动化所所长谭铁牛对记者说,现在哪个部门缺人,都是先打报告要求设立某个岗位,经所务会批准,才能按岗聘人。谭铁牛说,应聘者都是想上这个岗位才来应聘,不存在什么思想问题,可以说是由过去的“干一行爱一行”变成了“爱一行才干一行”。

项目聘用促进流动

科学家在进行科研时,都不希望被人打扰。可有时作为一个课题的负责人许多琐事又不得不管。在知识创新工程里,各所也在进行新的探索。物理所副所长孙牧对记者说,物理所率先在课题组中实行了秘书制。这种制度不仅解放了一线的科研人员,而且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提高了效率。孙牧认为,实行课题秘书制是建立现代研究所运行机制的一个新的尝试。

2001年,中科院在实行岗位聘任制的基础上,又推出了项目聘用制,允许研究所和项目负责人根据科技创新需要自主聘用人员。这种有期限的合同聘用,不占事业编制,突破了事业编制的局限性,在人才使用上实现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在目前我国人员流动的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健全的条件下,在社会各行业人事制度改革不均衡发展的情况下,人事关系仍然是人才流动的一个重要障碍。为此中科院推行了“人事代理制度”,实行部分人事管理职能的委托代理,同时对新进人员全部实行人事代理,体现了人才的社会化。

分配改制激励创新

1998年,谭铁牛回国了。这位因开发“交通视觉系统”一度轰动英国,并成为英国机器人视觉协会和模式识别协会执委会唯一的外籍委员,放弃在英国雷丁大学的终身职位来到中科院自动化所。他对记者说:“我刚回来时,拿的工资和我的秘书拿的差不多,因为一直在国外,我的工龄没有他长,所以工资就受到影响。”海外归国人员,不但要接受国内外收入的巨大反差,而且要接受国内的平均分配制。

进入知识创新工程后,为了让分配制度促进创新,中科院实行了体现绩效优先的“基本工资、岗位津贴、绩效奖励”的“三元结构”分配制度,由原来的简单从对外争取项目经费中提取奖励,逐步转向按科技创新贡献确定绩效奖励,根据财政部有关规定按照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经费的15-20%设立了创新岗位津贴,你干的是创新的活,钱就比别人拿的多。

实施五年来,中科院不同岗位的收入差距拉开了,谭铁牛与秘书的收入也早不在一个档次上了。

配置资源择优支持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资源(经费)是平均分配、条块分割只重公平、忽视绩效的。谁占有的资源多,谁的日子就好过。对此,中科院进行了重大改革。

国家天文台的一位领导对记者说,以前我们搞改革,一定是上面给了钱,我们再开始行动。但进入知识创新工程后,院里改了资源配置办法,“发展快先支持,发展好多支持”。这就逼着我们在下边先改革,先出好成果,如果坐等经费到位,可能连末班车都赶不上。

奖快奖好的做法体现了中科院在资源配置方针上的变化,即由资源短缺时期过分强调平衡平均变为“整体规划,保证重点,择优支持,鼓励竞争,优化配置,动态调整”。哪个研究所做出重大创新贡献、评价结果名列前茅,就对它进行奖励性经费支持,对评价结果相对靠后的研究所则适度调整创新经费。

中科院充分地把经费支持用作杠杆。研究所对外竞争到了科研项目经费,我给你追加经费支持;研究所承担了重大创新项目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我也给你追加经费作鼓励。总之,就是通过资源的有条件配置来保证知识创新工程的顺利实施。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