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院史专题 > 庆祝中科院建院55周年 > 院庆动态
科研成果“上镜率”22年增20倍
  文章来源:《文汇报》 发布时间:2004-11-04 【字号: 小  中  大   

中国科学家在国际科学期刊发表论文占世界总数5% 科研成果“上镜率”22年增20倍

●今年中国科学家已有38篇论文亮相于《自然》和《科学》杂志,刷新了一年24篇的历史纪录

●中国科学家的成功来自于科研人员的艰苦奋斗、锲而不舍,更与我国科研环境的改善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休戚相关

●但是我国科学家尚未跻身全球最有影响力论文的作者之列,中国科学家依旧任重而道远

编者按

来自科技界的这则消息令我们兴奋不已,中国从未像今天这样,全方位地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竞争。

但欣喜之余,必须看到,我们与美、日等世界科研“第一集团”之间还有明显差距;论文总数只及日本的一半;我们的科学家尚未跻身全球最有影响力论文的作者之列,尤其缺乏能够挑战诺贝尔科学桂冠的顶尖人物。

从1%到5%,堪称一次了不起的量变;而中国科研若要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则还必须经历一次质的飞跃。

“中国有我!亚洲有我!”刘翔以自己的速度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的体能。“中国有我!世界有我!”我们同样期盼中国科研能以一流的创新,向世人展示我们这个时代中国人的卓越智能。

本报讯 滴油授粉、阅读障碍、恐龙母爱——从9月2日到11月1日,15篇“中国制造”的论文登上了《自然》和《科学》杂志。而据权威统计,截至昨天,今年已有38篇出自中国科学家(尚未包括我国的港澳台地区)的论文亮相于这两本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刷新了一年24篇的历史纪录。除了向来具有“中国特色”的古生物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等新兴学科纷纷异军突起。

进入新世纪,中国论文的国际“曝光率”迅速提升,但在2000年,中国论文的数量仍不到世界论文总数的1%。四年不到,国际科学界业已敏锐捕捉到了中国科研的再次进步。今年8月,美国费城汤姆逊科学信息研究所出版的新闻快报《科学观察》公布了一项统计数据:在1981年到2003年间,中国内地科学家在国际科学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增加了20倍。文章指出,尽管中国科学家发表的论文数只相当于日本的一半,但已远远领先于该地区其它国家,占世界科学论文总数的5%。

从1%到5%,只有短短三年时间,它充分展现了中国科研的突飞猛进。为此,9月9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专门发表评论:“中国科学的发展正紧紧跟随经济快速增长的步伐。”这本蜚声世界的科学周刊曾先后出版过两本中国专辑——《腾飞之龙》和《中国之声》,这种两次开辟“专场”的待遇被杂志编辑部称为“史无前例”。

中国科学家的成功来自于科研人员的艰苦奋斗、锲而不舍,更与我国科研环境的改善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休戚相关。美国《神经科学杂志》杂志编委饶毅在写给本报记者的电子邮件中十分动情:“中国论文的增加应归功于一批优秀的中青年科学家。他们潜心研究,不花很多时间追求经费,也不花太多精力去做行政。中国需要这样的人,也需要更多人支持他们。”《自然》系列杂志执行主编詹宁斯博士年初来沪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中国科研的前景已经十分明朗,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将改变整个中国的科学命运。”

细数今年38篇顶尖论文,其研究领域逐渐突破了前些年的学科局限,但中国科研的未来依旧任重而道远。《自然》杂志直言不讳地说,中国论文的增加率在不同学科有较大差别,且质量的提高可能滞后于数量的增加。《科学观察》也开诚布公地指出,中国内地科学家尚未跻身全球最有影响力论文的作者之列。从长远来看,中国需要表明自己是一个领导者而不是跟随者。

[背景资料]

美国《神经科学杂志》杂志搜集了一组耐人寻味的数据:自1946年地质学家李四光在《自然》杂志发表第一篇论文起,到1979年之前,《自然》杂志平均每10年才发表一篇中国学者论文。20世纪90年代,我国亮相于《自然》与《科学》的论文总共约30篇,主要集中于古生物等领域。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