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文献出版专题 >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6年第四期 > 高层视点
欧阳钟灿:研究生培养要坚持“一对一”的原则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刊 发布时间:2006-08-26 【字号: 小  中  大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欧阳钟灿院士在接受采访时对研究生教育谈了一些想法,现将部分内容摘编如下:

研究生培养要坚持“一对一”原则。“所谓一对一”,并不是指一个导师只能带一个学生,而是指导师和研究生要经常沟通。

我曾在德国从事洪堡奖学金访问学者的研究。德国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对日后各国的研究生教育都有一定影响。记得我在德国时,我的教授是液晶显示的发明者,他每周有一个group tee(小组茶会),他自己带一些点心来,学生准备一些咖啡,大家坐成一圈,轮流汇报工作进展。并且每人都把自己分担的研究论文进展复印一份,交小组成员传看一圈,你要是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用你就打个勾,该分担者会后会帮你复印,这实际上是加深对前沿的了解,如果是大家都感兴趣的论文,大家就到黑板上边讲解边讨论。

理论物理研究所很早就将group tee这种模式引了进来,我们所里的每个导师和研究生,每周至少有一个下午的交流。现在研究生自己交流也已形成了制度——周六讨论会(coffee time)。其实我们小组很早就这样做,并一直坚持不懈,为什么能如此呢?原来这与彭桓武先生的鼓励和经常亲自参加讨论是分不开的,他非常支持我们的小组讨论——每个人都上去讲,讲完了大家评论甚至批评,因为都是自己人嘛。彭先生如果对哪一个问题感兴趣,还把学生请到家里讨论。

此外,导师不应该简单地把研究生当作劳动力,来帮导师编一些简单的程序,而应该把研究生当成是科研骨干,当作独立的、致力于科学创新的人。研究生到研究所来应该给他们最前沿的知识,接下来让他们独立地干,要培养他们独立精神,但一定要安排每周的定期讨论。

之所以要强调“一对一”的师生关系,是因为当前研究生教育中出现的一些不正常现象。很多导师学生过多,有的导师和学生长期不见面,有的甚至连很多学生的名字不知道。我建议招生要有所限制,不要一个老师带几十个研究生。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