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文献出版专题 >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4年第三期 > 院地合作
广州分院:与时俱进 开创院地合作新局面
--广州分院院地合作的回顾与思考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刊 发布时间:2004-05-20 【字号: 小  中  大   

广州分院李洁尉

关键词:广州分院,院地共建,回顾,思考

摘要 回顾了近年来广州分院在院地共建方面所做的工作,阐述了院地共建的理念与做法,并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思考。

中科院广州分院在广州地区有六个研究所,既是国家科研机构,也是广东省科技力量中不可或缺的主要组成部分。广州分院担负着中科院与广东省合作的职责,从1997年开始,中科院与广东省政府达成进一步加强院地全面合作的共识,之后的几年中,广州分院积极组织、协调,共建项目逐步付诸实施,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

一、广州分院在院地合作中所做的主要工作

1、共建工作

共建华南植物园。华南植物园地处广州市,占地4 500亩,有热带、亚热带植物6 000种,是中科院生物学领域的科研基地、植物资源保存基地,也是广东省和广州市重要科普教育基地、旅游胜地。2002年末,中科院、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各出资1亿元共同打造植物种类超过10 000种的国际水平的植物园。现资金投入已按计划分期到位,项目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共建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为加强广州市、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源头创新和集成技术创新能力,实现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式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疾病防治能力,2003年7月,中科院、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再次以1∶1∶1的比例各投入1亿元共建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并首次在全球范围内选聘英才担任院长,现该项目正在实施中。近期,中科院、广东省、广州市筹划将以较大力度的投入共建南方海洋创新基地,具体合作事宜正在磋商进行。

共建广州教育基地。着眼于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广州分院加快建设中科院广州教育基地,并带动同为一体的广东省科学院培养后继人才。广东省为此投入资金1 000万元,目前广州教育基地已有在学研究生1 000余人。

共建重点实验室。着眼于经济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广州分院已与广东省共建重点实验室5个,其中广东省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重点实验室已进入二期建设并在去年广东省组织的评比中被评为优秀;广东省矿物物理与材料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被评为良好;广东省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并通过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的验收;广东省电子有机聚合物材料重点实验室正在建设之中。

2、搭建平台

近年来,广州分院建设了五大平台。

(1)以分院为依托组成协调、组织、管理、服务平台。包括:①与地方政府和经济部门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建立科技经济合作关系,为研究所搭建各种合作平台。②寻求金融资本、工业资本与知识资本,整合资源,组建股份制公司,推进资本运作。包括为研究所引进战略投资者、民营企业家、金融证券机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股份有限公司,向创业板迈进。③抓住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重点问题,有目标地选择战略领域、关键技术作为院地重大科研开发项目,与地方优势科技力量联合攻关,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④共同发起并参与高科技产业园区建设。如,与广州市共建广州黄花岗信息园,已引进IT企业430家,年营业额达25亿元以上。⑤共建工程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及高技术示范工程。充分利用地方的资金、市场优势和分院及同为一体的省院的科技资源优势,探索与地方共建工程研发中心、实验室的有效合作方式。⑥以科技成果交易会为契机,促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化。⑦发挥科学思想库作用,加强战略咨询,建言献策,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服务。⑧积极参与广东省“科技进步活动月”和全国“科技活动周”活动,建立一批科普教育基地。重点放在与广州市的合作框架内。利用华南植物园的优良环境,建立以生态与生物技术为主题的科普园;以广州能源研究所为依托建立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科普教育基地;以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为依托,建设矿产资源科普基地;以南海海洋研究所标本楼及海洋考察船为支撑,结合几个海洋站,建设海洋科普基地。

(2)高技术产业化信息交流平台。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已建成以光纤为主的城域网,主节点2兆光纤信道并与中国科技网互联。各研究所设立了网络管理中心,挂靠在科技或服务中心。各研究所注册了自己的域名,建立了具有本单位特色的网站,开展了科技成果或技术服务等专栏,对宣传成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或产业化发挥了作用。

(3)以科技副职组成的桥梁纽带工作平台。 选派科技副职,充分发挥科技副职在院地合作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从1991年以来,广州分院共派出科技副职80多人次,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浙江、西藏、北京、江苏地区。2002年广州分院派出植物、能源、化学、地理等学科的科技干部在海南三亚市进行团队挂职并取得良好效果。实践说明,这种做法科技覆盖面大,集束效应强,受到当地政府和各界的好评。

(4)与省市、企业合作的社会经济效益统计平台。广州分院负责中科院各研究所自“九五”期间以来在广东、广西和海南三省(区)实施院地合作项目的统计工作。这项工作涉及中科院11个分院(除新疆分院)的59个研究所与三省(区)34个地级市的611个企业单位开展的726个合作项目,每个项目按20个要素统计填表,累计相关要素上万个。

(5)中介服务机构平台。逐步完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计划到2005年,分别在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推广应用50项新科技成果;到2010年,发展到150项。还组建了中科院广州技术转移中心,以提高院地合作的广度、深度和力度,使科技企业向社会化、市场化、规范化推进。

3、开拓新模式

广州分院在院地合作的实践中不断创新。如:①与番禺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建博士后工作站,属全省第一例;②协助地方成立广东省第一家博士俱乐部──广州博士俱乐部;③与广东省政府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中科院广州教育基地);④在同一地区派出科技副职群,产生群体效应;⑤搭建资本运作平台,借助金融及证券机构的力量,探索资本市场之路,协助华南植物研究所成功地组建了中科琪林股份有限公司;⑥与中国民生银行广州分行合作,获得授信2亿元的额度,实现科技与金融联手,这在广东是第一家;⑦与地方联合组建技术产权交易所,以股东身份参与交易所的运作,来促进科技与产业的结合,这在中科院系统及国有科研机构中属首次;⑧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院地合作模式,促进不同区域经济建设的发展。

二、广州分院在院地合作方面的理念与思考

1、准确定位,立体思维,分类指导,协调发展

根据分院的工作定位,近年来,广州分院加强与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院地合作,并坚持立体思维、目标明确、分类指导、协同发展的原则,即:对经济发达地区,主要是做好科学普及、科技咨询和科技服务工作,提高当地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主要是贯彻扶贫政策,利用扶贫资金推广科学技术,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对于重点合作地区,选择具有区域特色的市、县作为合作的切入点,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同时,根据现有学科基础,发挥热带海洋资源、环境与生物、热带亚热带植物、动物与微生物,华南生态建设,污染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新材料与新药物,信息工程与技术等学科的综合优势,组织科技力量,针对三省(区),重点是广东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组织力量进行科技攻关,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开展科技咨询服务工作和与地方人才交流工作等。

2、从战略高度贯彻新时期的办院方针,为“科教兴国”事业做贡献

2002年8月,路甬祥院长在“广州分院院地合作的思路、做法及其创新点”一文上批示:“广州分院积极推进院地合作,有新思路,新形式,应予以鼓励与支持。在认真贯彻新时期办院方针过程中,必须将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纳入之中,这是我院植根于中国社会的基础,也是我院实现社会价值的主要阵地”。“十六大”召开后,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通过院地合作,不仅要成为可靠的国家科技创新的战略方面军,也要成为地方可依赖的科技创新力量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力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在地方,广州分院正是瞄准了这一点,分院领导充分认识到,与地方合作是“根植”的必然,而不是权宜之计。

3、积极探索与经济较发达地区合作新模式、新机制

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合作模式。以共建华南植物园、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为代表,创新性地以1∶1∶1的比例各投入3亿元进行共建,并为正在商谈中的国家南方海洋科技创新基地提供了借鉴的模式。而正在筹划的工业技术研究院则提出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科技支撑”的另一种模式进行运作,面向国内资源全面开放,争取各种渠道资金的共同参与。

在合作的组织形式上,成立院地合作广东工作组,由中科院、广东省有关部门派人共同组成,负责院省合作的领导工作;广州分院作为执行的基本力量,负责院省合作日常联络与实施工作。

在共建项目的管理上,实行共建工作小组或理事会领导制度,主要成员由共建各方派人组成,并分别视情况采用不同的管理、运行模式运作,不断探索新的合作形式。

总之,过去和现在的做法证明,只有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能开创院地合作的新局面。

( 广州 510070)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