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人才教育专题 > “西部之光”计划实施十周年专题 > 西部英才
张富春
  文章来源:来源:中科院人事教育局 发布时间:2006-09-29 【字号: 小  中  大   

    男,44岁,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院长,从事生物技术专业。1995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获博士学位。1999年入选“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入选项目是“新疆草原兔尾鼠鼠害动态变化和免疫不育控制研究”。

    张富春教授本项目的研究目的在于利用生物技术控制新疆荒漠草原兔尾鼠种群数量,为保护荒漠草场植被提供科学理论依据。项目启动一年多的时间,就克隆获得了影响精卵结合的一个重要基因--草原兔尾鼠卵透明带3基因。在此基础上连续获得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的资助。他领导的新疆生物资源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逐步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目前是科技部和自治区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新疆大学的动物学科建立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四级人才培养体系,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唯一拥有自治区重点学科、长江特聘教授岗位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高水平基地。

    张富春教授先后获得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攻关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多项科研项目,获得各类研究经费达1000多万元。主要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完成了新疆维吾尔妇女宫颈癌组织的HPV16基因组的序列分析,研制了适合新疆维吾尔妇女宫颈癌的检测体系和疫苗;克隆获得新疆家蚕抗菌肽新基因,并通过酵母表达系统对所表达抗菌肽的抗菌活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已开展了工业化应用技术研究;通过克隆在新疆荒漠草地非常猖獗的草原兔尾鼠卵透明带基因,研制的免疫不育疫苗经实验动物注射后,抗生育达70%以上;研究新疆盐生植物的抗盐碱机理,探索从新疆盐生植物筛选耐盐碱功能强大的基因,并通过抗盐碱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培育适合在新疆盐碱地种植的农作物、树木和牧草。

    目前正在从事的科研工作情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4至2006年,18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5至2007年,40万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技术发展计划(2003至2006年,50万元)、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005至2008年,30万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计划创新研究群体基金项目(2005至2007年,20万元)、教育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2005至2007年,25万元)、中韩国际合作项目(2005至2007年,3.6万元/年)。

    张富春教授发表论文80多篇。2001年获得全国师德先进个人,2002年获得宝钢全国优秀教师奖,2004年获得新疆第三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自治区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同年11月获得自治区先进工作者称号,2006年获得自治区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称号。

    张富春教授培养硕士31人,目前在读硕士研究生20人、博士研究生9人,在站博士后2人。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