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人才教育专题 > “西部之光”计划实施十周年专题 > 发言材料
张小雷:星光伴我行 前进无止境
  文章来源:来源:中科院人事教育局 发布时间:2006-09-29 【字号: 小  中  大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院长、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

    在“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十周年之际,站在这个讲坛上,回顾自己成长的道路,我心情十分激动。

    我1963年出生于陕西省华县,在陕西度过了我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习生涯。1986年从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毕业后,在陕西、湖南的中学和大学执教过3年,1989年考研到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所,在新疆经历了从硕士到博士、再到博士后的新的学习历程,尽管博士和博士后分别是在中国科学院地理所和北京大学完成的,但主要的时间还是在新疆。在中科院新疆地理所和1998年联合重组的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所,我从研究实习员到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再到研究员,并且成为博士生导师;在管理工作上,从科研处副处长、处长、所长助理到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新疆分院院长;在社会职务上,我担任了国际、国家、自治区相应学会的许多重要职务和地方各种专家委员会的主任或成员;在工作业绩上,我是国务院政府特贴获得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4项和其他奖5项,出版专著和主编、参编著作5部,发表论文30余篇;已培养博士3人、硕士10人,现有在读博士生4人、在读硕士生6人。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和九年前一样,我始终觉得自己仍然是新疆资源环境领域知识创新队伍中的普通一兵。是“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的星光,照亮了我成长的道路,伴随着我去战胜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向胜利的彼岸不断挺进。

    我的专业是人文地理学,主要从事城市地理、经济地理、旅游地理、政治地理、资源开发利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由于历史的原因,新疆人文地理学研究基础十分薄弱。新疆占有中国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人口两千多万,具备现代意义的城市不多,除了首府乌鲁木齐市集中了新疆十分之一的人口外,大多数的城市(包括县城)人口数量甚至不及内地的一些乡镇,城市化水平很低,城市作为聚集财富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平台的作用很小。城市化的滞后,也导致工业化进程的缓慢,不能有效发挥以工业促农业、以城市带动农业的作用。为此,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我的导师吴传钧院士指导下,我选择了“新疆城镇地域系统理论与应用研究”的主攻方向。在“西部之光”计划启动第二年,即1997年,我的研究方向入选“西部之光”计划,2001年获得优秀后再次获得后续资助。

    “西部之光”计划的资助,给我打开了一个通向科学和科学为国家战略服务的大门。通过近十年的研究,我总结了地缘政治思想下新疆人地关系的动态模式,系统探讨了新疆城镇发展的自然地理和社会人文基础,在时间尺度、空间尺度、科技水平三个方面对新疆城镇发展的综合地理要素进行了三维分析,提出了新疆城市化战略的“多级、多极、多中心、多网络”的理想科学模式和“一圈(乌鲁木齐都市圈)、三带(北疆、南疆铁路沿线和沿边城镇发展带)、七区(七个城市经济区)”的城镇空间结构近中期发展模式,建立了县域和小流域、塔里木盆地、天山北坡和全疆不同尺度城镇空间结构模式。在发展时序上优先建设乌鲁木齐都市圈,重点发展北疆铁路沿线城镇发展带,逐步培育南疆铁路沿线城镇发展,纵深配置形成沿边城镇发展带,并提出了相应不同时段发展的量化指标。主编完成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委托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镇体系规划》,于2004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实施。出版了《新疆城镇体系的理论与实践》专著,使新疆城市化理论研究和政府规划管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在对新疆城镇体系的研究中,我特别关注首府乌鲁木齐市的城市化研究。参照世界各先进国家和东部沿海地区的经验,我提出了在西部地区依托数量极少的大城市,优先规划建设大都市圈的建议,在国内外、自治区学术界,政府和社会都引起了重大反响。在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会议、国务院13部委联席会议、建设部高级培训班、香山会议、中国城市化西部论坛等学术和官方论坛上做主题报告,曾向自治区党委常委会议和主席办公会议做专题汇报,一时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研究成果被人民日报、纽约时报、参考消息、瞭望周刊、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报道,对促进新疆城镇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促成乌鲁木齐-昌吉州经济一体化新机制探索的实施起到了科学支撑和科技咨询作用。

    吴传钧院士对新疆城镇体系的研究和专著的出版给了很高评价,认为是“在新疆城市地理学领域的科研建树和社会贡献”,“为我国干旱区和大面积省区开展相关研究和规划工作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成功范例,丰富了我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在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理论模式和系统性研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国际意义。”该项研究成果2004年获新疆优秀规划设计成果唯一一个一等奖,2006年获得新疆科技进步二等奖,获1998、1999、2005年新疆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1篇。

    由于上述成果和其他研究贡献,我被聘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一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专家顾问团成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市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发展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和专家委员会委员,乌鲁木齐市和奎屯市专家顾问团成员。一个“西部之光”计划资助项目,带来了这么多的成果和后效益,带来了我科研工作的一个高起点,使我对“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的作用和影响获得极其深刻的印象。在我担任研究所所长、处级领导职务过程中,对“西部之光”项目的组织申报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全所“西部之光”项目各类别的入选项目数量和质量每年都有新的进展,在任的所级、室主任级青年科学家几乎都是“西部之光”的受益者,它在稳定和培养边疆青年科技人员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研究应当是触类旁通的,从对新疆城镇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出发,让我在研究理念和方法上、在科研为国家和地方服务的理念上都产生了新的飞跃,研究的范围更为广阔,特别在人文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的融合贯通上产生了新的认识。近年来,在我担任首席科学家的中科院重大创新项目“塔里木河中下游荒漠化防治与绿洲生态系统管理试验示范”、作为主持人之一的国家攻关课题“新疆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态需水研究”等,都分别取得了重大进展。前者已通过相关验收、勘验和鉴定,后者被评价为国际先进水平。在塔里木河研究和实践中,通过相关国内会议,形成由我执笔的致国务院和新疆人民政府的建议书,促成塔里木河的地方立法,后来通过我所参加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咨询报告,促成塔里木河纳入国家大江大河治理工程和国家对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投入巨资107亿。

    星光伴我行,前进无止境。“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在我和新疆许多青年人的科研道路和人生征程上开创了一个新的起点。站在今天这个讲台,我们总结过去取得的一点点成绩;回首十年,我和在新疆工作的所有青年科技人员以及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科院新疆分院不会忘记中组部、中科院和新疆党委的英明决策和亲切关怀,我们一定不负众望,加倍努力,取得新的更大的胜利,无愧于“西部之光”的崇高荣誉。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