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论坛专题 > 中科院发布《中国现代化报告2006》 > 媒体反应
新华社:促进中国社会现代化 有关课题组提十条建议
  文章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2006-02-08 【字号: 小  中  大   

新华网 北京2月7日电(记者 李斌)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7日在此间提出了促进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3个战略重点和10条建议。

3个战略重点分别是生活质量、社会转型和国民素质。课题组认为,21世纪前50年是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需要协调推进社会和经济现代化。要以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现代化为重点,以生活质量现代化为重中之重,同时要促进社会转型和提高国民素质。

10条建议分别是:组织研制

和实施中国社会现代化和地区社会现代化的路径图;持续推动社会发展模式的两次转变(从“城市优先型”向“全面发展型”,从“全面发展型”向“生活质量型”),提高全民生活质量,建设信用管理社会;继续推进国家反贫困战略,建设没有“绝对贫困”(按联合国标准)的国家;实施社会福利化战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谐高效的新型福利国家;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实现人口空间结构的两次转变,建设城乡平衡社会;实施社会信息化战略,实现生活方式的两次转变,建设信息化社会;实施社会知识化战略,实现劳动结构的两次转变,建设知识化社会;普及免费义务教育,逐步普及高等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推进卫生体系现代化,增加公共卫生投入,建设健康长寿型国家;消灭信息鸿沟,提倡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

“如果我们全面完成上述任务,2050年的中国社会将是一个中等发达社会。”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何传启研究员说,届时,中国人的人均预期寿命将超过80岁;大学普及率、城市化率和信息化率超过80%;人们可以自由合理流动,出国旅游率超过50%;最低月工资超过1300美元(2002年价格)。

何传启着重指出,未来20年,是我国社会发展模式的第一次转型时期。这次转型,至少需要做好5件事情:一是建立社会信用管理制度,促进人口理性流动。包括采用信息技术建立数字化全民信用管理制度,为全民建立“数字化户口”,10年内以现代“信用管理制度”取代传统“户籍管理制度”,允许公民自由选择居住地;二是普及免费义务教育,保证义务教育公平;三是建立普遍社会福利制度,保证社会基本公平;四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消灭绝对贫困;五是加速新型城市化,建立城乡平衡社会。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