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论坛专题 > 我国兴起现代化研究新浪潮 > 百家争鸣
人类社会发展新理论:第二次现代化理论
  文章来源:中国现代化网 发布时间:2003-08-20 【字号: 小  中  大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文献中心副研究员)


摘要:199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科学院何传启研究员的专著《第二次现代化》。该书提出了人类社会发展新理论——第二次现代化理论。本文介绍了《第二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理论,并对《第二次现代化》和《第三次浪潮》作了比较。

关键词:第二次现代化 人类社会 理论 第三次浪潮

随着信息革命和知识革命的发展,世界工业经济走向衰落,知识经济在全球崛起,人类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些新现象已经超出了经典现代化理论的范畴。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学者就纷纷研究这种新变化,提出了许多新理论,例如第三次浪潮、后工业社会、后资本主义社会、后现代化、信息社会、知识社会、数字化社会、网络社会、学习社会、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数字化经济和网络经济等。这些新思潮不断涌入我国,它们既让人眼界大开,又令人无所适从。随着21世纪临近,人们越来越关心,21世纪人类社会究竟要走向哪里?

最近参加“第二次现代化理论与21世纪的中国”学术讨论会,看到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第二次现代化——人类文明进程的启示》一书,很受启发。该书的作者是中国科学院何传启研究员。《第二次现代化》共分三篇。

第一篇,人类文明进程,描述人类文明进步的前沿。该书把人类文明进程分为四个时代,即工具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知识时代(到2100年),每一个时代又分为四个时期,即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过渡期。书中重点对比分析四个时代人类文明在知识、遗传、财富、权力、组织、竞争、战争和文化等8个方面的变化。利用世界银行1997和1998年《世界发展报告》提供的数据,对当今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文明进步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90年代有10个国家达到知识文明水平、约40个国家和地区达到工业文明水平,约80多个国家和地区处于农业文明水平。目前,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都处于农业文明水平。

第二篇,第一次现代化,描述人类文明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转移的过程。书作者认为,在这个转移过程中,部分国家实现了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移,人类社会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质和量的变化,诞生了经典现代化(第一次现代化)理论。书中介绍了第一次现代化的前奏(文艺复兴、商业革命和科学革命)、启动(工业革命、思想革命和政治革命)和四次浪潮,比较分析了第一次现代化进程中知识、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介绍了第一次现代化理论的六个学派,并对第一次现代化理论进行了系统批判和重构。

第三篇,第二次现代化,描述人类文明从工业时代向知识时代的转移过程。这是该书的重点内容。书作者指出,目前,人类正处在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的转移的进程中。同第一次现代化一样,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将要或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产生了第二次现代化理论。书中介绍了知识革命(现代科技革命、信息革命和学习革命),分析了知识经济、知识社会和知识文明的起源、演化及其特点,描述了世界五大洲的第二次现代化新进展。该书还对两次现代化的过程和特点作了比较分析,提出了中国第二次现代化的发展设想。

《第二次现代化》提出了第二次现代化理论:到2100年,人类文明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时代,即工具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知识时代,其中,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的转移过程及其深刻变化是第一次现代化(即经典现代化),从工业时代向知识时代的转移过程及其深刻变化是第二次现代化。在20世纪,约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第一次现代化,部分国家启动了第二次现代化。在21世纪,人类将全面实现第二次现代化。两次现代化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本质的差别。如果说,工业化、城市化和民主化是第一次现代化的重要特征,那么,知识化、网络化和国际化就是第二次现代化的主要特点。第一次现代化是对大自然的掠夺和征服,第二次现代化则是对大自然的贡献和回归。

读完全书,我深深为作者开阔的视野、严谨的学风所打动。作者用自然科学的严谨方法来把握人类250万年的发展历史,用文明进程的周期性和科学新突破来预测21世纪一百年的发展,在经典现代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第二次现代化理论。自然科学新理论,要求不仅能够解释已有的事实,而且可以预测新的事实,同时理论的表达形式应简洁、优美。第二次现代化理论,就具有这三个特点。它能够解释和包容20世纪70年代以来社会新变化和现有社会理论,而且预测了21世纪的发展,它的形式也是简明的。《第二次现代化》全书约30多万字,用这么少的篇幅描述人类文明的整个历史进程,显然是不够的。在许多地方,书中的描述过于简单,给人的是“粗线条”,而不是详细阐述。本书提出了第二次现代化理论的总体框架,大量的理论研究工作还等待人们去完成、去发展。

众所周知,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风靡全球,在我国亦有大量读者。那么,《第二次现代化》与《第三次浪潮》相比,有哪些不同呢?

《第三次浪潮》(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分4部分共28章,分别介绍浪潮的冲突、第二次浪潮、第三次浪潮和结论。托夫勒把农业文明称为第一次浪潮、工业文明称为第二次浪潮、新的文明称为第三次浪潮。他用9章篇幅介绍第二次浪潮的特点,虽然他选的角度(题材)有吸引力,但没有系统性。在第三部分,托夫勒用14章篇幅描述第三次浪潮的新现象,包括科技、文化、环境、生产、家庭、公司、社会、思想和民族国家等;人们看到的是种种新事物,而没有发现它们的内在联系,但它们都被贴上“第三次浪潮”标签。而且新现象的选取没有规律。结论部分共有4章,分别是“新的心理环境、未来人的性格、政治的陵墓和21世纪的民主”。作为一本未来学著作,《第三次浪潮》取得了巨大成功,它启迪了人们的智慧,唤起人们对未来的关注。

《第二次现代化》分3篇14章,分别是人类文明进程、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第二次现代化》把人类文明进程分成4个时代16个阶段,建立了文明发展的“坐标系”,具有严谨性、系统性和规范性。作者用大量的历史事实和统计数据,分析人类文明进程和两次现代化,并以经典现代化理论和现代文明成就为基础,总结归纳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新变化,预测21世纪发展趋势,提出第二次现代化理论,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第二次现代化》不仅系统描述了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知识时代的文明特点,而且重点分析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第一次现代化)、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第二次现代化)的转移过程和发展理论。《第二次现代化》吸收了《第三次浪潮》、后现代化、后现代主义、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等理论的许多观点,并把第三次浪潮等纳入第二次现代化理论研究的框架内。《第二次现代化》向我们描述的是一种新的人类社会发展理论,是一本严谨的、科学的、创新的社会科学专著,它内涵丰富,涉及历史、文明、社会、经济和未来等诸多领域。

如果说《第三次浪潮》是一个巨人,那么,《第二次现代化》就站在巨人的肩上。

我们正站在21世纪大门口。谁把握了21世纪的发展脉搏,谁就可能掌握21世纪的主导权。而且,历史告诉我们,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思想的复兴。欧洲文艺复兴和文明振兴为我们提供了历史借鉴。在20世纪的最后一刻,我国学者独立提出了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新理论——第二次现代化理论,是否标志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兆?我们期待着中华民族复兴的那一天,而且我们相信,那一天并不遥远。

主要参考文献

何传启,第二次现代化——人类文明进程的启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托夫勒,第三次浪潮,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杨宏进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