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论坛专题 > 科学时报本周聚焦:人类大流感
传染病:人类不可承受之痛
  文章来源:科学时报 10月24日 发布时间:2005-10-24 【字号: 小  中  大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传染病给人类带来的重创绝不逊色于两次世界大战,每一次传染病的大流行都几乎使我们“元气大伤”……

  天花:免疫学制服“死神帮凶”

  天花曾造成至少一亿人死亡,另外两亿人失明或留下痘皮后遗症——终生疤痕。天花是被人类消灭的第一种传染病,爱德华·琴纳功不可没。

  天花的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使拿破仑下决心命令所有的远征军官兵都必须接种牛痘,以确保战斗力。

  天花是一种由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死亡率极高,一般可达25%,有时甚至可高达40%~50%,天花因其流行迅猛和极高的致死率而被称为“死神帮凶”。天花在全世界的大流行曾夺取了许多人的性命,患者即使不死,脸上和身上亦会留下永久性麻点疤痕。有历史学家形容说,18世纪的欧洲,一个女人,只要脸上没有天花的痕迹,就意味着她有着不同寻常的美貌。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高福研究员向记者介绍说,三千年前人类就有了天花这种急性传染病,古代中国、印度和埃及都有相关记录。最早有记录的天花发作是在古埃及,公元前1156年去世的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的木乃伊上就有被疑为是天花皮疹的迹象。随后的记录是大约到了六世纪,欧洲也出现了天花;十七世纪初,欧洲殖民者又把它带到了美洲大陆,席卷海地及多米尼加,造成350万人死亡;十七、十八世纪,天花在西半球肆虐,当时欧洲的天花病死率为10%,而美洲则高达90%;二十世纪50年代初,每年估计仍有5000万个病例,到1967年,患天花的人数已经降低到1000多万,同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起了推广接种、消灭天花的运动,正式展开了人类针对天花的战役。最后一个自然感染的天花病例发现于1977年的索马里,而最后一个天花病例的发现是在1978年,当时一名妇女在伯明翰大学的实验室里感染了这种疾病。一些历史统计认为,天花曾至少造成一亿人死亡,另外两亿人失明或留下痘皮后遗症——终生疤痕。

  天花面前,没有皇帝和草民之分。1694年英国女王玛丽二世、1700年安妮(Anne)之子Gloucester公爵相继死于天花;1911年德国皇帝约瑟夫一世(Joseoph)死于天花,此后法国皇帝路易十五、俄皇彼得二世等都因感染天花而毙命。

  高福说,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因为天花病毒在环境中相当稳定,不易受到破坏,而感染所需剂量又很少,容易染病的人与患者近距离接触时,吸入病患释放的具感染性的唾液飞沫就会被感染。而天花病毒的悬浮微粒释放后,散播的范围非常之广,加上社会的进步,全球各国间的跨区域的人员流动越来越频繁,加剧了天花在全球的大规模流行。

  天花之所以在历史上造成如此之大的危害与天花的特性密切相关。天花病毒繁殖速度快,而且是通过空气传播,传播速度惊人。带病毒者在感染后1周内最具传染性,因其唾液中含有最大量的天花病毒。但是直到病人结疤剥离后,天花还是可能透过病人传染给他人。同时天花病毒有不同的品种,对人类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感染,使得治疗极为困难。天花感染者一般都会在皮肤上形成凹陷的小瘢痕,即通常所见的“麻点”,留下终身疤痕。如果病变波及眼睛角膜,可导致失明。

  18世纪,英国著名医生爱德华·琴纳(Edward Jenner,1749~1823)可能从古代中国的做法中得到启发,并且发现,英国乡村一些挤奶工的手上常常有牛痘,而有牛痘者全都没有患上天花,因此想到用牛痘来代替人痘接种可能既能防止天花的侵染,又能减少人痘对人体造成的损伤。

  1796年5月17日,琴纳成功地进行了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医学试验——天花接种。他为一名8岁男孩接种了牛痘,此后这个男孩再没有患过天花。这是人类通过有意识预防接种来控制传染病的首次科学实验。在更多成功的试验后,琴纳发表了题为《接种牛痘的理由和效果探讨》的论文。这项试验的成功,标志着困扰了人类上千年、曾夺走了上亿人生命的、被称为“死神帮凶”的天花从此开始难以猖獗,琴纳的天花接种试验也由此开创了现代人工免疫学先河。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试验取得了成功,人类征服天花的日子为期不远了。到1801年,接种牛痘的技术已经在欧洲许多国家推广开来,并在十八世纪中期传入我国。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后,天花被列为应该控制的第一个世界性疾病;1959年,世界卫生大会要求各国普遍进行牛痘接种;1967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起了消灭天花的全球运动,天花的发病率明显降低。1977年非洲索马里发生了20世纪世界上最后一次自然发生的天花流行。

  通过全人类长期持续的不懈努力,1979年10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在肯尼亚郑重宣布,全世界已经消灭了天花。这是人类利用人工免疫方法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取得的伟大胜利。1980年,联合国第33届世界卫生大会正式宣布天花已经完全绝迹。天花病毒在自然界已不存在,致命的天花病毒现保存在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4个世界著名的实验室里,供研究使用。

  艾滋病:“杀手”正疯狂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预计,到2010年底中国将有100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1998年3月,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研究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1959年生活在现刚果(民)境内的一名班图族成年男子是迄今所能确认的世界最早的艾滋病患者。这名男子原先诊断是患了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病,他在1959年抽取的血样一直保存至今。美国科学家对该血样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含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这一发现表明,HIV可能在1959年之前就已经开始感染人类了,比过去医学界普遍认定的时间要早10~20年。通过与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的合作,研究人员认为HIV感染可能始于20世纪30年代。

  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的免疫学家麦肯鲁·科德利浦(Michaek Gottkieb),于1981年6月5日在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出版的《发病率与病死率每周报告》中撰文介绍说,洛杉矶5名男性同性恋者是在没有确认病因的情况下死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这也是世界上第一篇有关艾滋病的报告。人类从此开始遇到了一个新的难缠的“对手”。

  进入1982年,情况变得更糟糕了。这一年的7月8日,美国境内已经发现452例艾滋病病例,涉及23个州。研究人员不断吃惊地发现,除了男性同性恋以外,艾滋病在女性同性恋、男性异性恋、吸毒者、血液病患者、接受输血者和婴儿中也在扩散和蔓延,并且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输血是艾滋病的重要传播方式。美国以外的14个国家也于1982年报告发现了艾滋病。

  现代免疫学理论认为,一旦人体的免疫机能受到严重损害,人不但会失去对病毒和细菌的防御能力,而且那些本来并不致病的病原微生物也可能在人体内大量繁殖,从而致人发病。1982年9月,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将这种疾病正式命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中文译名“艾滋病”。艾滋病患者随着免疫力的降低,会越来越频繁地感染上各种致病微生物,而且感染的程度也会变得越来越重,最终会因各种复合感染而导致死亡。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艾滋病是由HIV所致。HIV为一种逆转录病毒,人体在感染HIV后,免疫细胞逐渐减少并最终使人体免疫系统无法发挥功能。HIV同样具有较强的变异能力,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越多,病毒发生变异的机会就越多。

  目前,虽然说艾滋病疫苗和抗艾滋病药物研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整体上并无太大的突破。截至2004年11月,全球范围内约有3940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死亡300多万人,而且许多国家的艾滋病正在从城镇向农村快速蔓延。艾滋病不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备受歧视。

  2005年10月14日卫生部宣布:我国自1985年报告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疫情逐渐扩散蔓延。截至2005年6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26808例,其中艾滋病病人28789例,累计死亡7375例。专家估计,我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84万,其中艾滋病病人约8万。

  西班牙流感:来自“上帝”的“惩罚”

  400多年前意大利威尼斯城一次流感大流行,几乎在一夜之间使数十万人染病,并短时间内造成六万多人的死亡,万分惊惶的人们认为这是来自上帝的惩罚。有人将这种病命名为“Influenza”,意思是“魔鬼”。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造成2000万人死亡。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战争不仅造成1000多万人死亡,而且使更多的人流离失所。在经历了多年惨烈战争后,人们期盼着和平宁静的生活,然而这时一场巨大的人间灾难正悄悄地降临到这个刚刚经历了战争磨难的星球上。无数刚刚逃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劫难、侥幸活下来的人们还没有喘过气来,便又被1918年~1919年暴发的“西班牙流感”打倒在地,再也没有站起来。西班牙流感是继天花之后又一个给人类带来空前灾难的传染病。西班牙流感以其前所未有的毒力横扫世界,流感病毒如同一台制造死亡的“机器”,许多人在被感染几天甚至几小时后便一命呜呼,一年内数千万人死于非命。

  西班牙流感的真正起源地并不在西班牙,根据有关医学史料记载,西班牙流感最早出现在美国堪萨斯州芬斯顿(Funston)的一个军营里,并被误认为“感冒”。此后流感从美国传入西班牙和欧洲多个国家,仅在西班牙就造成了800多万人的死亡,因此这次流感也就得名“西班牙流感”。面对肆虐的西班牙流感,人人自危,人们上街要随身携带着大蒜、洋葱,昔日繁华喧闹的商店、酒吧、餐馆一派萧条。1918年9月是西班牙流感最严重的阶段,这一时期美国国内流感的死亡率也达到了创纪录的5%。尽管这次流感的流行不过一年左右的时间,但它给人类带来的损失却是难以估量的,估计大约有2000万到4000万人在这次西班牙流感中丧生,而美国人的平均寿命也因这次疾病的大流行而下降了10~12年。

  流感作为一种传染病对人类来讲实际上并不陌生,并且至少有了2000多年的历史。有记录表明,1173年至1875年间曾发生了299次流感,平均每2.4年暴发一次。每次暴发的范围和严重性都有所不同。既有发病率低、分布局限的,也有诸如发生于1580年的世界第一次流感大流行。进入18、19世纪,流感的流行和大流行的次数比以前更为频繁。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流感病毒变异外,世界人口的数量和分布变化以及大规模的旅游与经商活动也加剧了流感的传播。流感一般是从东到西开始传播的,虽然不同国家和地区风土人情和地理地貌变化万千,但流感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特征却十分相似。世界有时很大,但有时却又显得很小。

  流感病毒感染可引起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即流行性感冒,其中又以甲型流感病毒威胁性最大。流感病毒在低温环境下十分稳定,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流感多发生在冬春季节了。流感的流行特点是突然发病、传播迅速、流行广泛、发病率高、流行过程短。20世纪以来,流感已发生了多次世界性大流行,分别发生于1900年、1918年、1957年、1968年、1977 年;其中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最为严重,而1957年、1968年的香港流感和1977年的流感大流行均源于远东地区。流感的大流行间隔期并不固定,难以预测。

  人们一直不明白是什么原因、是哪种类型的流感病毒导致了数千万人死亡的西班牙流感的大流行。美国科学家经过基因研究发现,1918年~1919年期间流行世界的流感病毒,与目前在亚太地区流行的禽流感病毒拥有同样的基因变异。10月份刚出版的《自然》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流行在亚太地区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完全有可能成为与当年超级流感一样具有杀伤力的世界性超级病毒。同一期《自然》的另一篇文章称,另一组美国科学家已经成功地在小老鼠身上培植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肆虐全球的超级病毒,这种病毒目前被保存在戒备森严的美国实验室中。科学家们希望通过进一步试验,来解释为什么此类感冒病毒会有如此巨大的杀伤力。

  其实,人们要追踪西班牙流感“元凶”的真正目的在于更多地了解流感病毒的真相。现在最令科学家们感到担忧和无可奈何的是,流感病毒的迅速变异进化使之成为一个长期处于不稳定性状态的病毒,这也是为什么人们至今对各种新发的流感“束手无策”的原因。与天花不同的是,对流感这种传染病来说,即使接种了疫苗或患过流感,获得了一定的免疫力,也不能保证你今后能够逃出流感的“魔爪”,死神可能会随时叩开你的门。

  流感病毒的变异,科学家通过长期的研究后发现,主要是由于病毒表面的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抗原结构的改变而产生的。正是由于流感病毒的变异,使得曾经在人群中建立起来的免疫屏障不再能发挥有效的保护作用,只要人群免疫力下降到足够的程度,变异病毒株将很容易再次攻击易感的人群,引起流感疫情暴发,这也是流感大流行反复发生的重要原因。目前,根据流行病学事实和血清学发现,人们已逐渐对甲型流感病毒有了更多的了解,发现每隔10~15年,通常会发生一次流感大流行。

  在流感面前,人类的免疫系统总是显得那么脆弱,人类随时都面临一场1918年西班牙流感的严峻生死考验。

  SARS:世纪初的危机

  2003年一场突袭而来的SARS,共造成全球8456人发病,809人死亡。

  进入21世纪,SARS“发威”,人类再次陷入传染病的恐慌之中。

  2002年11月16日,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了一例特殊病人,临床表现为肺炎:发烧、咳嗽和肺部感染。此后两个多月,在广东省的河源、中山等地都接连出现了这种类似症状的怪病,参加护理和救助的医务人员很快也被感染。

  到了2003年的1月末,临床医生们分析确定,这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非典型肺炎,有一定程度的传染性,能致人死亡。2月8日,作为华南门户的广州在结束7天的春节长假之后,也陷入到了这种疾病侵袭的阴影之下。许多亲戚朋友通过电子邮件、手机短信传递着相同的信息:一种怪病袭击广东,极易传染,原因不明,无药可治!一时间,整个东南沿海地区陷入惊慌之中,不少人买白醋熏,买板蓝根服,有的干脆逃之夭夭。2月10日,广东方面正式对外宣布:这种病为非典型肺炎,具有传染性。当时感染者已有300多人,死亡5人。此后不久,在我国香港和北京、山西等地也出现了这一“怪病”。2月26日以后,越南、加拿大、新加坡、美国等其他国家也相继出现了这种疾病。

  3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正式向全球发出警告,声明一种非典型肺炎已经在广东、河内和香港蔓延,经空中旅行通道向世界其他地区传播。紧接着,全球陷入了这种怪病的恐慌和困扰之中,感染人数不断攀升,死亡人数也在增加,全球的交流也相对放缓。一瞬间,这种后来被称作“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传染病,震荡了地球,向人类发出了挑战。而由SARS传播所引起的恐慌和影响,更远远超过了SARS本身。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全国科学家合作确证,导致全球肆虐的SARS病症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5月1日,美国《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美、加两个研究小组关于SARS基因组的学术论文。他们将SRAS病毒命名为SARS-CoV冠状病毒。

  2002年12月~2003年6月24日,SARS流行共造成全球8456人发病,809人死亡,城市累月的瘫痪,经济损失数以亿计,中国和世界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大学艾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何大一博士说,SARS无疑给中国敲了一次警钟,中国做好应对重大微生物威胁的准备了吗?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