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论坛专题 > 聚焦:以科技的名义行骗
一个非职务发明人的十年推广路
  文章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5-08-22 【字号: 小  中  大   

“世界第一桥”的诞生

“那是1985年冬天的一个晚上,那时母亲还在世”,坐在记者对面的郑学信开始回忆。

天很冷,郑学信开车回家,车堵在了三元桥附近,一堵就是两个小时。心烦意乱的郑学信突然想到:为什么所有的立交桥远远地就开始那么堵?回到家后,郑学信找来一根竹竿,一根尺子,走到离家最近的立交桥。12点以后的冬夜,寒冷刺骨,偌大的立交桥上空无一人,郑学信开始测量起来。

量完了各种他想要的数据后,一回到家他就开始在一块大大的橡皮泥上画图,然后用手抠出了一个立交桥模型。边抠边想:那么多人搞桥梁设计,为什么不想办法解决立交桥的拥堵问题?

后来,他不停地研究那个模型,并画了图纸,反复地研究反复地画。几天后,他发现了问题所在。问题出在左转弯上,这些左转弯造成了许多交织点,而只要是交织点,就必然会出现拥堵现象。这样,他照着画好的图纸在家里的一张木桌面上用小锤子砸出了他的第一个立交桥模型。“郑氏立交桥”自此诞生。

后几经改进,最终定下来的就是摆放在记者眼前的刻在一张软木桌面上的立交桥模型。郑学信指着它对记者说:“这就是我发明的立交桥,我称它为‘世界第一桥’。”

据郑学信称,他发明的立交桥:

1.占地面积小(直径130米),造价低,与其他桥相比可节省50%~70%以上的造价;

2.没有冲突点,没有交织点,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的生命,节省时间,节省能源,节省空间,节省人力物力;

3.开创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离形式的先例,结束了机动车左转弯先向右行驶的历史,可以直接左转弯;

4.设有调头线,路标、方向清晰。没有杂乱的感觉,新老司机可以一目了然;

5.坡度合理,视线好,拐弯角度大,超高车也可以顺利通过;

6.能彻底根除因堵车给司机带来的一切烦恼,让他们可以没有顾虑地开车。

申请专利 两次被拒 一次放弃

1985年,郑学信第一次去北京市专利局为他的“世界第一桥”申请专利,北京市专利局告诉他:“桥和楼房是固定物,不能申请专利。”

郑学信只有保存下了他的发明。但从那时起,北京一建桥,他就跑过去看,从玉泉营桥到四慧桥到西直门桥。他告诉记者:“没有一个能解决左转弯的问题。”

一段时间后,郑学信直接去了北京市委。在门卫处打了电话后,出来了一位北京市委人民政协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那位工作人员告诉他,让他把模型拍成照片寄到政协办公室。

照片寄去后,如石沉大海。郑学信顿时有了“报国无门”的感觉。

有一天,郑学信无意间买了一本书:《中国隐蔽角》,书上有立交桥的发展史,并专门提到了北京立交桥的复杂与困难,还提到上海市长曾说过“什么都解决了,就解决不了堵塞”。郑学信想起,北京的某个设计院曾请国外设计师来察看中国的立交桥,外国设计师竟然怎么都看不懂中国的桥。从那天起,郑学信更坚定了要把他的立交桥发明推广出去的信心。

后来,郑学信把自己的立交桥模型带去给北京市道路设计院的马国雄老师看,马老师看后说:“有人也能解决左转弯的问题,但没有人能在这么小的面积内解决这个问题。”

在得知家住展览路的一位姓叶的老人设计的立交桥也解决了左转弯问题并获得了专利,2002年11月,郑学信第二次找到了北京市专利局,北京市专利局又一次拒绝了他。

没多久,北京市专利局给了郑学信一张专利申请表,他填了,但却没有去专利局回答相关方面的问题,因为北京市专利局告诉他:如果专利申请到,一年后必须再到国际上申请一个专利。否则,国外同行就可以剽窃这个成果。国际专利昂贵的维护费,让郑学信暂时放弃了专利的申请。

去投资公司找市场推广,被骗

郑学信的精力从申请专利转向了与投资公司合作。在一家投资公司里,郑学信作为项目供应商第一次与投资商见面。像许多其他怀揣着技术发明而来的“同路人”一样,他很迫切地想要与投资商建立起合作关系。投资公司和投资商迅即通知郑学信要对他的立交桥发明作评估,让他交纳评估费用,他一次性地交了1万多元。

后来,郑学信得知,这家投资公司和投资商全是骗子。他转向了其他的投资公司。但一遇到要交钱的,他就不再联系。

“好多投资公司都是假的,没有一个让人信任的机构。”郑学信淡淡地说。在与投资公司打交道的过程中,郑学信耽搁了两年时间。他亲眼看到,一个项目供应商跟投资商打了起来,指责投资商骗了他10万元评估费。“不上当受骗就好了,跟投资公司打交道,没有法律保障,只有依靠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来维系。显然,这很脆弱。”郑学信的语气依然是淡淡的。

寻求企业合作,不被信任

投资公司让郑学信耽误了太多精力和时间,郑学信彻底放弃了投资公司。就在这时,很多企业听说了他的立交桥发明,纷纷找上门来。安徽和无锡的两家承办政府建桥工程的公司找到了他,郑学信又看到了新的希望。但最终因为种种原因,与这两家公司的合作都没能实现。

郑学信开始主动联系其他的企业。但很多企业都不相信他的立交桥发明。他们认为,全世界那么多人都没做出来,更何况学文出身的郑学信?他们对郑学信说:“如果你要是有国家的认可证明,我们才可能相信你。”

就在这时,他认识了北京市技术市场协会资深评估师丛伟。丛伟用了半年时间全面地考察了北京16座立交桥后,除了力学方面无法确定之外,确认了郑学信所述的其立交桥发明在各个方面的优势。丛伟将详细的考察情况和结果写成提案提交给中共中央和全国人大,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大在回信中表示有时间会来看看郑学信的立交桥发明,郑学信立即在酒店租下房子,等待人大来人看看他的立交桥,但等了好久都没有等到。

向银行贷款,只为能注册国际专利

企业的话让郑学信决定:要想方设法筹到一笔钱,去注册一个国际专利。他把目光投向了银行贷款。为了贷款方便,郑学信成立了一家公司。开始以公司名义找担保人向银行贷款。

这期间,四川绵阳市三台县政府请郑学信为该县设计立交桥。有一家投资公司出钱,铁十六局完成建筑任务。最终因为三台县没有收费(养路费)权限,合作搁浅。

郑学信说:“最近,河南省有家公司也在跟我联系合作建桥的事情。不管怎样,总是个机会。”

十年前,郑学信为了专注于“世界第一桥”的市场推广,辞掉了工作。当记者问及他十年间的经济来源时,他平静地说:“我中学毕业就去插队,回来后开过鞋厂,搞过运输,有了点积蓄,这十年就吃这点儿钱了。”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