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论坛专题 > 经济现代化-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 内容提要
徐冠华部长为《报告2005》所作序言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5-03-17 【字号: 小  中  大   

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就没有经济社会的进步,也就没有现代化。世界发展的历史证明,重大科技创新能够导致新的产业革命,从而改变世界经济的基本格局。古典科学、蒸汽机和纺织工业的发明与创新,导致第一次工业革命,催生英国的崛起。有机化学、内燃机和化学工业的发明与创新,导致第二次工业革命,催生德国的崛起。量子力学、计算机和电子工业的发明与创新,导致第三次产业革命,催生信息时代的来临。在21世纪,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和能源技术等都酝酿着重大突破,也必将再一次改变世界经济的面貌,人类社会面临着新的历史性转折,中华民族面临新的重大机遇和挑战。

众所周知,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者。要把握21世纪新科技革命的机遇,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完成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就需要系统的、科学的、扎实的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我们既要研究世界科技和现代化的基本规律,又要研究世界科技和现代化的新机遇,还要研究中国如何面对和抓住新机遇,为我国现代化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群策群力。

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秉承我国科学家的爱国传统和科学精神,不断将现代化研究推向新的领域,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新的建议。课题组采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先后完成了四期《中国现代化报告》,现在又完成《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

《报告2005》以世界经济现代化研究为主题。它采用经济时序分析、经济截面分析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世界经济现代化300年的历史进程,完成了过去52年131个国家经济现代化的定量评价,归纳了世界经济现代化的26个事实和14个启示,拓展了经典的经济现代化理论,总结了广义经济现代化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促进我国经济现代化建设的若干建议,包括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运河战略和路径图等。报告完成我国52年(1950~2002年)经济现代化进程定量评价和34个省级地区20年经济现代化进程定量评价,同时完成对2002年世界131个国家和我国34个地区现代化指数的分析,为科学研究和政策制定等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大量信息。

毋庸置疑,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经济进步是现代化的主要动力。科技创新和经济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我相信,《报告2005》的出版,对于我国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研究制定科技和经济现代化战略,都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报告2005》反映了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目前的研究进展。世界经济现代化是动态的,中国经济现代化是复杂的。希望课题组能够不断 深化和改进研究结果,加强政策性研究;同时希望课题组的观点,能够引起大家的讨论。

最后,衷心祝愿课题组再接再厉,在现代化研究领域中取得新的成绩。

国家科学技术部部长 徐冠华

2004年11月18日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