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论坛专题 > 经济现代化-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 媒体精选
中国和谐发展实现现代化 本世纪末将跻身世界前10
——访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研究员
  文章来源:解放军报 发布时间:2005-03-17 【字号: 小  中  大   

过去的160年,是中国从沉睡到觉醒的160年。未来的100年,将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奋起直追并迎头赶上的100年。如果我们能够抓住新机遇,能够勇敢面对并战胜新挑战,那么,21世纪中国将实现经济现代化,中华民族将实现伟大 复兴。——摘自《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

2月18日,《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发布。主持此项研究的课题组组长、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研究员认为:“提升中国经济现代化程度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中国没有任何理由松懈或自满。”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指出,20世纪后20年,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的高增长,经济成就世界瞩目,然而,中国经济距离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仍然很大。虽然中国人均GDP的年增长率很高,但因为起点很低,年增长量很小,中国与世界经济先进水平的差距仍然很大。

“根据我们的测算,即使中国能保持过去20年的高速增长,要达到2002年经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还需要很长时间。”何传启加重语气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头脑清醒,不能说大话,更不能有自满的情绪。”

在本世纪末跻身世界前10名有科学依据

考虑到中国与世界经济先进水平的差距还很大的现实,很多人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中国经济现代化能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发展步伐吗?”

何传启说,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必须肯定。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中国与世界经济先进水平的相对差距大大地缩小了,而20多年前这个相对差距是在扩大的。这是一种质的变化。“由于我们的增长率相对比较快,基数也会不断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即便中国的增长率只比美国高一点儿,绝对增长量也会持平。也就是说,照目前的态势发展,大约在三四十年后,中美人均GDP的绝对差距就会逐步缩小。那时候,才是真正追赶的开始。”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提出,中国在21世纪中叶经济现代化水平应进入世界前40名左右,到21世纪末跻身世界前10名,达到世界经济现代化的先进水平,全面实现综合经济现代化。也就是说,中国要在不到100年时间内,将自身的世界经济现代化水平排名向前提升60位。

何传启说,制定这样的目标是有科学依据的。课题组认真研究了近300年来世界经济现代化的进程,并做了详细的定量与定性分析,同时结合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对世界经济未来100年的走势建立了相应的理论模型框架。运用这一模型测算中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在经济现代化的道路上分别能走多远,结论是,只要发展战略不出现偏差,抓住经济信息化和全球化、绿色经济和生物经济、体验经济和文化经济带来的新机遇,中国到2050年大体上能达到2002年世界经济现代化的先进水平,也就是2050年当年世界经济现代化的中等水平。“这样,我们就基本实现了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80年代制定的‘三步走’战略的宏伟构想。再花上40—50年时间,我们把同美国的差距缩小到10年左右,就可以进入世界经济现代化先进水平的行列。那时候,我们才能说是真正实现了现代化。”

实现现代化必须走适合自己的创新之路

何传启说:“中国要实现经济现代化,必须寻求适合中国的合理路径,而不能模仿发达国家,重走它们走过的老路,那样是不可能赶上去的。”

这条创新的、合理的经济现代化路径是什么样子的?何传启打了一个比喻——“挖运河”。也就是说,在人类文明的曲折河道上,有些国家已经进入知识社会河道,有些国家仍然航行在工业社会河道。后者为了赶上去,在两个河道之间开凿一条运河,沿着运河航行,才有可能迎头赶上发达国家的船队,而不是在原来的河道上亦步亦趋地拼命追赶却看不到希望。“既然沿着固定的两次现代化河道赶不上去,为什么不找一条小道或开辟一条小道,抄近道赶上去呢?”

为了避免重复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弯路,《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十分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强调要“协调推进经典经济现代化(工业化)和第二次经济现代化,协调推进新工业化、知识化、绿色化和全球化,协调推进从新工业化向知识化的转型,推进从经典经济现代化向第二次经济现代化的转型”,强调“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工业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高技术与适用技术协调发展,工业化与全球化协调发展,工业化与工业转移协调发展,走高质量和绿色化的新工业化道路,完成从工业化向知识化的转型”。

何传启说,目前,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最突出的有三个“不协调”,即:城乡不协调,地区不协调,工农业不协调。流通分配领域内的不平衡所造成的贫富差距的扩大,也是需要特别加以注意的问题。这些“不协调”任其发展,必然会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影响经济现代化的稳步推进。我们党和国家已经注意到了这方面的问题,提出要加强“五个统筹”,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这对我国经济现代化战略的最终实现,是一种有力的保障。

只有艰苦奋斗才能实现现代化蓝图

1962年生于湖北武汉的何传启,念大学时的专业是生物遗传工程,跟经济现代化战略研究可谓是隔着好几座山。是什么因素促使何传启做出跨度如此之大的改行选择的呢?

“我这是响应时代的召唤。”何传启从武汉大学生物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工作。这么多年来,他搞过生物学研究,也搞过科研管理,当过科技外交官,也做过规划研究。“每一个阶段的事都做完了,告一段落了,就想着开辟新的领域了。”1998年,他把注意力转向现代化研究,因为邓小平同志在“三步走”战略中提出,21世纪中叶中国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而这个水平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水平,当时却没有人做研究。

“13亿人要用50年时间实现中等现代化,这不是以哪个领导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也不是以普通老百姓的良好愿望为转移的,必须实事求是。”基于这样的理念,何传启开始做这项深入的研究。

连续推出5本《中国现代化报告》后,是不是觉得这个课题也做得差不多了?对这个问题,何传启回答得斩钉截铁:“不,我们准备做50年到100年呢!要跟踪研究世界经济现代化进程100年,同时要跟踪研究中国现代化进程100年。我们要作为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见证人,积累基本数据、信息,提出宏观决策建议,避免国家出现政策的重大失误。”

的确如此,中国的经济现代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样的思想准备与精力投入,努力奋斗出一个现代化来。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