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论坛专题 > 经济现代化-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 理论探讨
陈永申:能源与中国经济现代化
  文章来源: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 发布时间:2005-03-17 【字号: 小  中  大   



一、经济现代化离不开能源的支撑

能源既是经济的一部分,又是经济运行的基础。能源对国家安全、社会运行、生态环境、人们生活和文明均有重大影响,是当代社会与经济生活中的一个核心的问题。能源以直接或间接方式,推动或制约经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能源是经济的血液,社会生活的中心。

未来20年中国经济的现代化,离不开与时俱进的能源战略的支撑,必须高度关注中国的能源趋势,制定符合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能源战略。在制定能源战略时,必须认真剖析发达国家的经验和中国国情,关注深层次影响中国能源发展的四大要素:智力与文化(包括人的理念、训练有素的人力资源、科技与创新);信息(包括信息技术。网络与信息平台);金融(包括资本运作、汇率、货币流与经验):体制与管理(包括市场机制、各种配套的政策、监督调控体系与效率)。

二、中国经济现代化直面严峻能源态势挑战

中国能源的保有储量、能源结构、较落后的能源转换方式和运行机制与开发技术等,使中国经济现代化面对重大挑战。

1.能源供需矛盾尖锐

中国煤炭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1%,石油储量占2%,人均能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矿物能源紧缺。

2000年,我国能源消费量虽然人均仅为世界人均的一半,发达国家人均销量总量的1/7,但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量已达 13.7亿吨标准煤,占全球消费总量的11%,成为仅次于美日的能源消费大国。照此发展趋势,到2020年,能源总需求将达29亿吨标准煤,是2000年的2.2倍。在矿物能源中,我国煤炭储量能满足发展需求。但从能源结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考虑,则应大力压缩煤能在一次性能源消费中的比例,由目前的71%,调整到 60%以下。

2002年,中国耗油量已占全球7%,其中33%需依赖进口。面对陆上油田已日益老化,储量不足,和日益发展的汽车等耗油大行业(据报导,2004年,中国将有450万辆新车上路和工业用油猛增),照此发展,到2020年,中国的原油进口将达60%以上。这潜伏着极为严重的经济问题。

目前,全球原油日销量已达8200万桶,较10年前增加了17%,日产原油为8100万桶-8700万桶间波动,世界原油增长量的约40%供应中国的增长需求,中东、非洲与南美等产油地区,政局不稳,和其它种种原因,使油价较去年上扬了60%,带动了美国同期标准普尔股票指数上涨了27%。予示新一轮的石油危机将来临。专家推测,原油价将上扬到每桶65美元以上(目前在50美元-53美元/桶间波动)。

专家预测,今年中国将进口原油1.2亿吨(8.8亿桶),按每桶上涨10美元计,需多支付88亿美元,仅油一项,将使中国贸易差额达300亿美元,拖累GDP下降0.7-0.8个百分点,中等石油危机,将使中国经济下滑1.2-1.4个百分点;严重石油危机(每桶达48.4美元),将使中国经济下滑3.5-4个百分点。仅从原油波动的剖析可知,能源对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

中国的电力日益紧缺,严重影响东部和重要经济地区的经济运行和人们生活。2003年,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实行限电,2004年,增加到21个。

2.煤能转换方式落后,效率低

2002年,中国在一次性能源消费中71%来自煤炭:在煤炭能源的转化中,仅20%用于直接发电,70-80%直接进入工业和民用炉,且燃前,仅20%进行洗选。若进行燃前洗选,可脱50-80%的灰粉,30-40%的流粉;烟气净化技术可脱硫90%以上。落后的转化方式,使中国煤炭资源,从开采到中端利用,损失了90%,效率仅9%;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50%效率。从加工贮运到中瑞利用的中间环节,效率仅 29%,较国际水平低10个百分点。此外,极为宝贵的焦炭,50%用于燃烧而不是烧焦。

专家分析,我国百万美元产值,耗煤量达3165吨,为印度的2倍,美国的5倍,日本的8倍。

3.炼油能耗大效率较低

我国炼油厂平均综合能耗为国外的1.3-1.5倍,乙稀装置为国外的1.6倍。每加工1亿吨原油,较国外少产186万吨成品油,约损失10亿元人民币。

4.落后煤能转化方式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煤炭在支持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危及我国生态和人们健康。由于燃煤,2000年我国排放的SO2约 2160万吨。它对生态环境是一种慢性、迭加性的危害,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引发呼吸器官疾病,通过叶面进入植物体,破坏其正常生理机能,降低光合作用造成危害,以酸雨形式破坏土壤、森林、水体的性质和影响大气能见度;每年因煤炭生产释放出47亿立方米甲烷,其温室效应较 CO2大 20-60倍,对臭氧层构成严重威胁;目前,我国已存积煤矸石16亿吨,每年仍以1亿吨速度增长,占用大量土地,严重污染水土等。

有关方面对322个城市的空气状况进行调查中,233个城市(占调查数72%〕,空气污染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大大超过城市本身的净化能力;30%的地区降酸雨。

据专家专析,因空气污染,使国民经济损失2-3个百分点。照此发展,到2020年,我国将为此付出 3900亿美元的代价,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13%。可见,对经济现代化进程的潜在冲击何等严重!

三、面对严峻态势的战略对策思考

上述表明,若不能高度关注中国经济在现代化进程中所产生与面对的能源态势;制定与时俱进的能源战略,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与规则的配套的能源政策与运行监管体系,要实现未来2O年中国经济现代化的目标是不可能的。

1.战略对策思考

科学发展观是制定中国未来20年能源战略的指导思想。在方法论方面,从发生学而不是现象学出发,唯物辩论,系统与非线性分析方法分析能源与经济、国家安全、社会发展、人们健康与文明等诸多方面的相互关系。

立足国内,立足现实,放眼世界,放眼未来,力争在沿海和大陆建设若干个新的抽气能源基地;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探索与建立几个稳定的国外原油供应基地;加强组织建设与指导,组建国家能源部或具有政府职能的国家能源委员会,制定配套的相关政策和监督、指导、咨询信息系统;合理调整各类能源在一次性能源消费中的比例:集中精英,攻克新能源和洁煤关键技术,并将其列入国家高新技术发展计划:提高煤能转换方式与效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各种大、中、小型水电;积极发展核电和新能源;提高水能、新能源、核能在一次性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使他们的比例在2020年达到40-50%。

2.各类能源发展设想

未来20年中国的能源格局仍将是煤能为主体,石油、水能、新能源和核能的作用和经济价值大幅提高的20年。各种能源充分发挥各自不可替代的功能。

(l)全力推进煤能“三化”——电化、液化、氧化和综合开发,大幅度提升煤能转换方式,提高煤能效率和经济价值。

用于发电的煤炭,由20%提高到80%。在坑口、码头大兴电厂;将煤炭的燃前洗选率,由20%提高到60-80%;发展油气代替产品——水煤浆和煤燃气等;对焦煤实行保护性开采;积极发展煤炭出口,以适当平衡进口大量油气。

(2)对老油田实行保护性开采,凡含水量达75-80%的,由原油基地逐步转为化工或其它产业基地;以提高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资源经济价值:对油产品进行深加工,并增加深加工产品出口,以适当补偿大量进口原油所需外汇;加速海上油田勘探与开发。充分认识国际原油市场的新变化,国际原油战略的新格局,采取灵活、多途径、多种形式,在中亚、俄罗斯、南亚、非洲、中东、南美等与相关国家企业积极合作,寻找稳定的油气供应,大力压缩工业和非交通用油,改变目前工业用油占燃料油41.5%的格局,探索工业用油大部分逐步由煤层气和水煤浆替代的技术路线和途径,使原油80%用于交通和运输业;到2020年提高原油在一次性能源消费中10个百分点比例。

(3)积极发展西部和海上天燃气勘探和开发工作,将西部天然气的 20-30%进行深加工和当地经济发展与民用;减少天然气用于发电,逐渐改由煤燃气和水煤浆代替,天燃气主要用于民用。交通和化工,并适当提高其在一次性能源消费中的比例,由目前的2%提高到 6-10%。

(4)积极发展水电。中国水能居世界之首,开发潜力大,其70%集中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积极发展水电,不仅能为电高负荷的东部地区送去清洁能源,有利于净化空气、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发展,还能促进西部经济起飞和保护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

水电成本低、洁净,是各国着力开发的能源。巴西、挪威等24个国家,90%的能源来自水电,加拿大、瑞典、瑞士等国其能源 50%以上依赖水电。世界总电量19%为水电;我国水电,在一次性能源消费中仅占6%,应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大、中、小型水电。到2020年,使其比例提高到15-20%。

(5)积极全方位发展生物质新能源。据研究,全球植物每年贮存的能量,相当于世界主要燃料消耗的10倍。生物质能洁净,有利优化生态环境,专家判断,将是21世纪的主要能源之一。目前的开发尚不足1%。 据报导,中国仅秸秆产量的干重超过7亿吨,其中仅80%被利用,70%在农村用于燃料,能源转换效率低,且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和粉粒,而污染空气。若对秸秆进行深加工——汽化,可提供相当于3000多万吨燃料的洁净能源,节省1亿立方米的薪柴,减少2000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据报导,中国城市垃圾每年超过亿吨,严重影响环境卫生,若进行汽化和综合开发利用,进行发电,则可变废为宝和保护环境。

国外专家预测,到21世纪中叶,生物质能将为全球提供3/5的电力。我国应大力发展生物质能,使其在一次性能源消费比例中占8—10%。

(6)在东部地区大力发展核电。核电是一种洁挣、安全的能源,随着其开发技术的成熟,材料便于运输,受到发达国家高度重视。目前世界总电量中,17%来自核电,19%来自水电,63%来自石化能源的转化。欧盟原14个成员国电力的32%来自核电。其中法国竟高达76%,比利时高达55%。专家预测,未来在亚洲地区,在总电量中,核电将由10%增加到30-40%。我国目前仅1%,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能源结构中核电所占比例。

专家建议到2020年,应在我国东部地区建造24一30个电站,使核电在一次性能源消费比例中占4-5%

(7)加速开发太阳能。据研究,地球表面接受的太阳能为目前世界总能源消费的2万倍。太阳能洁净、安全,可永续开发。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开发太阳能,发电技术不断取得突破。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有20余座太阳能电站。德国已于今年建成投产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电站,总功率5兆瓦,可供1800户用电;美国重视太阳能电池的开发,计划到2010年开发的太阳能电池达1400兆瓦,相当于目前太阳能电池的10倍;太阳能住宅是当今建筑新时尚。在70年代以年均6.50%速度增长, 80年代为15%,90年代达25%;20世纪,全球用于太阳能开发的投资为 60亿美元,预计2005年将达1200亿美元;我国石化能源短缺,而青藏、新疆等边远地区光能十分丰富,大力发展太阳能十分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保护环境和使人们生活得到跨越式提高。

(8)重视开发风能发电。风能是一种洁净和永续开发的新能源。在我国西北和沿海岛屿边远地区,风力资源丰富,应重视风能发电。风力发电运行简单,无需专人看管。世界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风能发电以平均60%速度增长,随着技术的提高,风力电机已跃升到600千瓦,正向兆瓦级发展。目前我国风力发电尚未大力开发,且主要设备靠进口,应尽快攻克其关键技术,提高单机等级和效率,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风电场,对开发边疆和沿海岛屿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9)重视探索研发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温差发电。温差发电是通过热电转换材料,直接将热能转换为电能的清洁能源,在微电子、空间、军用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

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完成了500W-1000W军用温差发电机制研究,并己装备部队,1999年研发成功用温差发电膜将士兵体热用于充电。发达国家已将温差发电列入中长期能源计划。其中,美国着重在航天、军用和高科技领域应用的研发;欧盟着重于纳米技术、小功率电源传感器方面应用研发;日本在废热利用方面研发处于领先。目前我国刚起步不久,仅在一些理论与应用基础方面探索,应加快步伐,增加投资攻克有关关键技术。

(10)积极跟踪探索,迎接氢能源时代的到来。氢能,因其洁净和取之不尽,正引起发达国家高度重视,竞争研发其开发技术。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与生态问题;美国一些专家认为,人类将步入“后石油时代”的“氢能社会”。氢能开发技术将是改变21世纪的技术。

美国于2001年1月公布了《向氢能过渡的2030年远景规划》,2002年发布了《国家氢能发展图》,2003年布什政府启动《国家氢能研究计划》拨款12亿美元,以大力推进燃料电池和混合燃料实用化研究,使燃料电池进入商业化生产阶段。在加州启动了“氢气高速公路计划”,拟2010年在加州建造数千个加氢站。

日本于1993年制定了《清洁能源氢的利用计划》,规定到2020年共投资30亿美元研究氢能开发技术。2003年,将该计划投资,大幅增加到110亿美元。2004年5月,日本在“新产业创新战略”中,将燃料电池等 7个领域作为重点,使其在 5-10年内成为日本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到 2010年,使燃料电池市场规模达一万亿日元,2020年达8万亿日元。燃料电池汽车达500万辆。日本在技术上重点攻克氢的制造、运输、贮存和燃料电池材料。

德国的汽车行业,为发展氢能汽车,大力投资研发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

据报导,韩国决心在下一代的能源转换技术核心——燃料电池开发方面超过日本。三星电子公司下一个的主力产品是小型燃料电池,以取代目前手机所用电池;

欧盟拟在未来5年投资20亿欧元研发氢能开发技术。

我国启动了燃料电池公共汽车商用的项目。应加大投入,积极跟踪研发氢能开发技术,迎接氢能时代的到来。

(11)我国还应关注、研发海流、潮汐和波浪能,以及埋藏于海底的固态甲烷水混合物——可燃冰的开发。

四、结语

基于中国的国情,面对难于把握的国际原油市场,能源战略,中国经济现代化必须遵循的途径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特别是能源节约型的社会。

在建立能源节约型的社会经济体制中,科学调整产业结构至为重要,除了限制、淘汰耗能、耗油大的产业、企业之外,调整交通运输业的结构极为重要。中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已由零增长到目前的近三万公里,计划到2005年超过3.5万公里,公路达190万公里。按发展目标,到2020年高速公路将达7-8万公里。而铁路,目前仅达7.3万公里,年增长速度仅2%,而且正大力发展私家车,原油的压力极大,预示我国可能在沿着美国发展交通运输业发展之路。这不符合国情。我国应大力发展铁路和轨道交通。巴黎的地铁在解决巴黎的交通中发挥关键的作用。有人说,巴黎的伟大不在地上而在地下,可见人们对巴黎地下交通何等赞叹。

国家和地区政府,在建立一系列引导,激励能源研发政策的同时,还应倡导,建立能源勘探、研发、风险基金,“绿色能源”和“绿电制”制度,“环保基金”等。 只要我们制定科学的赋有远见卓识,有胆略的能源战略,全民为之奋斗,我们将能从“万木霜天”的原油走势中迎来万木春、千帆过的美好前景。同时,新能的开发,将带动新材料,新的高新产业的发展,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推动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诠释21世纪中国能源战略、箴言文,中国产经新闻 2001年1月1日

2.新的世纪新的选择 柯伦文 中国产经新闻 2000年12月20日

3.中国的煤炭资源 杨起 共同走向科学(上) 1997年新华出版社

4.洁净煤技术 姚福生 共同走向科学(下) 1997年新华出版社

5.核能利用的现状与展望 杨裕生 共同走向科学(下) 1997年新华出版社

6.石油战略要点研究国际市场

陈淮 国际技术研究,第7卷第2期 2004年2月

7.日本倾全力开发氢能和燃料电池

张晶编译 国际技术经济报导第7期 2004年7月

8.可再生能源开发日益受到国际重视

9.国际借鉴 第19期 2004年10月5日


(作者陈永申为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原司长、研究员)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