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科研专题 > 中科院东北振兴科技行动计划专题
发展海水养殖,促进优质渔业建设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8-09-28 【字号: 小  中  大   

摘 要

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承担的中科院东北振兴科技行动计划重点项目“重要海珍品健康苗种规模培育和高效清洁生产体系构建”,经过3年的研究试验和示范推广,实现了海水滩涂贝类、鲆鲽鱼类和海珍品苗种的规模化生产,创制了国内工程化养殖关键水处理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构建了现代化的养殖设施和清洁生产技术工艺体系,建立了优良海珍品健康苗种规模培育基地和养殖生产示范园区。项目实施以来,新增产值86690万元、利税40800万元,增加就业2000余人,较好完成了预定的研究目标,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承担的中科院东北振兴科技行动计划首批重点项目“重要海珍品健康苗种规模培育和高效清洁生产体系构建”旨在通过实施苗种的规模化生产,构建现代化的养殖设施和清洁生产技术工艺体系,实现滩涂贝类、鲆鲽鱼类和海珍品规模化养殖,建立优良海珍品健康苗种规模培育基地和养殖生产示范园区,实现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提升辽宁省海水养殖业的技术水平。

地处东北的辽宁省是我国的海洋大省之一,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的潜力和空间很大。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为满足人民对高质量蛋白质日益增长的需求,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提供优质海产品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当前困扰辽宁乃至全国的海水养殖发展的主要问题是良种匮乏、种苗培育和养殖技术体系尚未完备、产品质量有待提高等。推动水产养殖业生产方式的升级,向优质渔业、效益渔业、设施渔业转变,已成为国内外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目标。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在海洋生物学基础理论和技术研发方面具有很强的综合实力,在我国大型经济海藻、海水贝类与鱼类以及其他海珍品的人工养殖方面,做出了许多原创性的贡献。近年来,在海水经济动物苗种繁育和人工养殖技术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菲律宾蛤仔健康苗种培育和高效养殖技术,在我国北方沿海实现了其种苗的大规模全人工培育。在经济鲆鲽鱼的引种、驯养、亲鱼培育及人工调控亲鱼性腺发育成熟技术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初步开发了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并进行了批量生产。建立了海参和海胆的无公害育苗保苗技术以及池塘养殖技术。研制成功一些鱼类、贝类育苗和工程化养殖设备,初步构建了工程化养殖的理论和技术体系。“重要海珍品健康苗种规模培育和高效清洁生产体系构建”项目以上述研究结果为技术成果转化的主要内容,面向辽宁省海水养殖生产现状,开发高效的清洁生产工艺,实现养殖生产与海洋环境保护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经过3年的研究试验和示范推广,实现了海水滩涂贝类、鲆鲽鱼类和海珍品苗种的规模化生产,创制了国内工程化养殖关键水处理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构建了现代化的养殖设施和清洁生产技术工艺体系,实现滩涂贝类、鲆鲽鱼类和海珍品的规模化养殖,建立了优良海珍品健康苗种规模培育基地和养殖生产示范园区。

通过项目实施,系统集成并优化了菲律宾蛤仔种苗规模培育、高效养殖和清洁生产工艺,在示范基地庄河市海洋贝类养殖场全面推广使用该套生产工艺进行菲律宾蛤仔生产,生产效率、规模和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实现了蛤仔的高效安全养殖,实现海区养殖的持续高产稳产,黄海北部核心示范区养殖产量平均为2151kg/亩,产品全部达到有机食品质量。三年来,培育菲律宾蛤仔健康苗种620亿粒,新增菲律宾蛤养殖规模超过5万亩。

完成了圆斑星鲽与条斑星鲽的引种、驯养、亲鱼培育及人工调控亲鱼性腺发育成熟技术,培育鲆鲽商品鱼苗80余万尾,池塘和工厂化车间养殖30余万尾,池塘养殖面积800余亩,工厂化养殖面积近2000平方米。

建立了海参和海胆的无公害育苗保苗技术流程和体系,生产海参无公害苗种3.88亿头以上,研制并推广了新型的池塘养殖海参礁,在试验和推广应用中取得显著的效果,示范养殖1800亩,亩产200斤以上商品海参。培育海胆健康苗种6000万只,塞里岛海洋牧场底播增殖4000亩。

重点研制了工程化育苗和养成循环水处理设施设备,突破了固液分离、快速去除水溶性有害物、泡沫去除、高效增氧等技术,创制了国内工程化养殖关键水处理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水处理设备优良可靠,具有良好的性价比,水处理系统的造价为国外同类产品(德国MEGA FISH公司)的41%。水处理系统推广应用面积3.6万平方米。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对企业的稳定生产起到了关键作用。

项目实施以来,新增产值86690万元、利税40800万元,增加就业2000余人,项目合作单位和其他推广应用单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合作单位的企业竞争力居行业领先地位。另外,为项目参加单位培养了海珍品健康苗种培育和养殖的技术骨干,为滩涂贝类的规模化生长、新鱼种的规模化开发和相关技术转移奠定了基础。循环水处理系统示范工程的建设为示范单位及附近地区的水产养殖企业培养了一批工程化养殖关键设备的操作人员。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和成果的后续转化,对提高辽宁水产养殖业的技术层次、调整辽宁水产养殖业生产布局与结构、孵育水产养殖业现代化经营企业将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