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科研专题 > 珠峰地区综合科考 > 最新动态
2005收获珠峰
  文章来源:科学时报 8月1日 发布时间:2005-08-02 【字号: 小  中  大   

珠峰地区冰川属于山谷冰川,运动速度远远高于南极北极的大型冰盖。绒布冰川总面积约为150平方公里,分为东绒布、中绒布、西绒布冰川。科考队队长、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康世昌,决定将此次科考的观测点设在东绒布冰川的垭口,因为这里是冰川的上部,也就是冰川的积累区域;垭口海拔6500米,由于气温较低,雪冰中记录的气候和环境变化信息相对完整。

填补空白 突破极限

垭口的积雪非常坚硬,康世昌几个人花了3个多小时的时间,才挖掘好一个1.5米长、1.7米深的供采样用的雪坑。珠峰的天气非常糟糕,垭口的雪和风都很大,为了保证雪样纯净,康世昌等人一直戴着薄薄的无菌手套,手冻得不行,却不能呵气取暖,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不再说话。在雪坑采样的同时,一套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和三套大气气溶胶采样系统也在垭口建立了起来,此前在珠峰高海拔冰川区的雪冰、气象、气溶胶等资料几乎是空白,现在这些空白都被一一填补了。

“这次我们上到了7200米,首次突破了以往科考队员在珠峰地区6500米采样的极限!”康世昌兴奋地对记者说。4月29日,康世昌与两名辅助队员一起,从6350米高山营地出发,在没有上升器、腰带等登山安全设施的情况下,顶着八级大风,只靠冰爪等简陋的登山装备,在极其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成功地到达7200米高度,并采集回了雪冰样品。

我国科学家在今年珠峰地区综合科考中,采集了雪冰、岩石、水文、气溶胶、植物、人类毛发等样品近2000个,其中包括非常珍贵的珠峰峰顶的岩石和雪样以及3支20多米长的冰芯。研究区域大大拓展,垂直高度从海拔800米至7200米,面积达40000多平方公里。此次科考将成为历次珠峰科考中,采集样品数量最多、垂直范围最大的一次。对高海拔地区雪冰样品的采集,对全面认识珠峰地区不同高度大气环境的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冰芯揭示气候环境变迁

现年37岁的康世昌先后7次踏进海拔5200米至6500米的珠峰冰川地区,进行考察研究。康世昌说,目前在人类所发现的所有可以提取古气候环境信息的物质中,惟有冰芯所提供的信息最丰富、最准确、分辨率最高。研究人员发现,在珠峰地区,从新雪变成冰的过程大概需要10~30年的时间。从已获得的亚洲冰芯资料看,本世纪以来的增温,特别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的气候变暖是所有冰芯记录的共性。而甲烷浓度呈快速的升高趋势,则揭示出了工业化以来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造成了污染。从珠峰地区采集的冰芯中,科学家观测到了20世纪50~80年代之间开始出现的污染物,主要有铵和草酸等,这表明亚洲地区大量使用铵肥和工业化的草酸生产对大气环境造成了影响。

对雪冰的研究远不止这些。研究人员还将通过分析它们的化学成分,来研究珠峰地区的环境变化。如大气中的尘埃物质较高的时候,雪冰中的可溶性离子,如钙离子和镁离子就比较多,而且微粒的含量也高;而雪冰中铅、汞等痕量金属含量的增加,表明大气受到了工业化的污染。另外,还可以通过检测雪冰中的POP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来了解人类生产活动对大气所造成的污染。

北坡冰川加剧消融

1966~1968年珠峰地区科考发现,绒布冰川末端自500年前的小冰期以来一直处在原来位置,只是冰层厚度减薄,成为了死冰,冰塔林后退。康世昌通过这次科考,初步确定了绒布冰川的末端,比40年前科考时找到的位置向上退缩了大约2公里。康世昌等人向上寻找了大约2公里,在谷地的横截面上发现了大量的冰川冰,其中东西侧均为30米高的冰崖,中间的表碛物也为冰川冰,由此确定了绒布冰川的末端位置海拔5226米,这一新末端已由GPS定位。冰川退缩是对全球气候变化最显著的响应。

近年来,珠峰地区绒布冰川的强烈退缩形成了大量具有蓄水功能的冰碛湖。40年前,绒布冰川末端有1亿立方米的水流入绒布河,但此次初步研究成果显示,至少有1/3的融水,即3000万立方米不能向下游输送。康世昌分析说,近年来的观测发现,绒布冰川消融区扩大、消融增强,冰川快速退缩形成了大量的冰碛湖,而且冰碛湖形成的趋势正在向上游扩大。

康世昌认为,冰碛湖将对该地区的水资源利用造成巨大影响。由于这一地区水资源的60%至70%由冰雪融水形成,因此春季下游地区急需水资源灌溉时,冰川融水可能无法有效补给,而冰碛湖中积蓄的大量水还有可能溃决而造成洪灾。如果这一初步研究成果被证实的话,则必须予以高度重视。20世纪下半叶以来,由于冰川退缩造成的青藏高原水资源损失量高达5869.24亿立方米,相当于10条黄河的水量。

科考队员已经将采集到的冰雪样品带回实验室,通过对其化学成分等的分析,来研究珠峰地区的环境变化。

链接:

3月10日开始,来自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等10个单位的50多名科研人员参加了由中国科学院组织的、以"珠峰地区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为主题的珠穆朗玛峰地区综合科学考察活动,来自不同学科的科学家分别对珠峰大气物理等进行了研究,6月10日大部分科考队员圆满完成任务。国家测绘局也同时对珠峰高程的重新测量,结果有望在8月公布。

珠峰科考是青藏高原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50年来青藏高原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凝聚了三代科学家的心血与汗水。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而引起的全球环境变化及其有可能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