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科研专题 > 珠峰地区综合科考 > 最新动态
珠峰记者手记:在艰难中“爬升”
  文章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05-04-28 【字号: 小  中  大   

新华网珠峰大本营4月27日电 新华社记者 张景勇

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二本营已在海拔5300米处建成;准备登顶测量的队员在6500米的前进营地进行适应性训练;8300米的冲顶突击营地已经建成……

截至目前,珠峰高程测量工作正一步一步向地球之巅推

进,然而,在一系列可喜成绩的背后,却是向上"爬升"的艰辛。

天公不作美 登顶测量日期一再推迟

按照珠峰高程测量的计划,参加这次测量活动的专业测绘工作者将和专业登山队员合作登上珠峰峰顶进行测量,这则需要看"老天眼色"行事,气候条件对登顶有直接影响。

然而最近的气象观测数据显示,珠峰大本营地区平均温度低,并且湿度小、气压低,非常干燥,七八级风甚至是10级以上大风也不鲜见,珠峰前进营地的降雪还时断时续。这些都表明珠峰地区最近的气候同往年同期相比更为恶劣,对登顶不利。

正是由于天气状况恶劣,测量队员等待已久的登顶测量一再推迟,已从最初计划的5月5日冲顶,推迟至10日左右,从现在各方面的情况看,冲顶时间将再次延迟,可能要到15日以后才能冲顶测量。

"虽然天气十分恶劣,但珠峰高程测量工作一直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队长岳建利说。

300多公里"搓板路"跑坏两个轮胎

在珠峰地区,行车走路成为一个大问题,由碎石铺成的"搓板路"不但让坐车人难以忍受,就是性能优良的越野车也常常"累出病来"。

重力测量是珠峰高程测量的一个重要方面。重力测量组组长施仲强向记者讲述了300多公里"搓板路"跑坏越野车两个轮胎的故事。

根据测绘要求,在48小时内,重力测量要用同一组设备按顺序完成珠峰大本营重力点测量——日喀则基准点测量——大本营重力点二次测量。这一段路程来回700多公里,由于道路崎岖艰险,一般行车需4天左右。但测量时间是绝对不能拖延的,施仲强说:"这一段48小时的工作几乎没有任何喘息的余地,我们第一天早上10点在珠峰大本营附近的测量点测量后,马上开车赶往日喀则,由于路途艰险,一路上扎坏了两条轮胎,在1点赶到日喀则基准点。时间紧迫,重力测量等不到第二天早上,只好马上进行测量。随便吃了一点东西,休息几个小时后,天一亮,一组三人又马上往回赶,一路奔波,连饭也没吃,终于在晚上10点前赶回大本营,完成测量。"

不只是越野车"受伤",一辆大卡车在进驻珠峰大本营的途中,挡风玻璃被狂风吹起的碎石全部打碎,这时离大本营还有一段距离,司机硬是迎着大风把车开到了大本营,并且在几天后开着这辆没有挡风玻璃的车到100公里外的定日县城安装玻璃。

帐篷搭在悬崖边

测量队员近日确定了与珠峰峰顶进行联测用的6个交汇测量点,从位于海拔5200米到6300米之间的这6个点上都能够看到珠峰峰顶,一旦测量觇标在峰顶成功竖立,测量人员将对准觇标,进行有关珠峰顶部的高程测量。

然而这6个点的确定并非易事。测量队员们自进驻珠峰大本营之后,就兵分6路开始找点,但这些点所在的地方几乎都没有路,队员们冒着大风和严寒,完全靠徒步去踏勘这些交汇点。

有的交汇点不但难找,并且所在地势非常险,比如"Ⅲ7"点,虽说这个点海拔高度不是最高的,但其位置奇特,搭帐篷的地方仅可容身,旁边就是悬崖,上方还有一块巨石摇摇欲坠,让人提心吊胆。

峰顶测量关键仪器设备"罢工"

珠峰,地球之巅,登上其峰顶是无数人的梦想,也是对人类极限的挑战;同时,对珠峰测量来讲,运抵峰顶进行测量的仪器设备也在经受极限的挑战,能否适应峰顶的恶劣环境成为一个关键因素。

在类似峰顶条件下进行峰顶测量仪器安装操作时,用于测量峰顶冰雪深度的冰雪深雷达探测仪突然出现故障,无法正确显示数据。这可是峰顶测量的关键设备,因为珠峰峰顶冰雪深的测量一直是一个难题,1975年我国测量时是靠登山队员用人力向积雪中插杆量取冰雪深度,容易因力气、角度等原因产生误差。为使冰雪深度的测量更趋科学性、合理性,这次测量我国第一次利用带至峰顶的冰雪深雷达探测仪测量冰雪深度。

因此,故障的出现让现场指挥人员十分着急,他们立刻作出决策:一方面迅速把出故障的设备运回北京维修,另一方面联系意大利的生产厂家,请他们立刻将新仪器尽快运到我国。

新的冰雪深雷达探测仪很快运到北京,23日测量队员携带仪器从北京飞往拉萨,并日夜兼程赶往珠峰大本营,终于在24日夜安全抵达。

大本营的艰辛

因为珠峰大本营正处于风口处,六七级甚至是十几级的大风光临十分常见,帐篷里滴水成冰已不是怪事,因此只有睡在含绒量较高的睡袋里才可与外界的冰雪世界隔开。每天早晨的起床对平时生活在平原地区的测量队员来讲都是一件"苦事",大多数队员在只能容一人的睡袋里从里到外穿戴整齐,已是气喘吁吁了,在整个起床过程中间休息一会已属正常。

在大本营,洗脸是免了的,一是缺水,二是皮肤无法忍受刺骨大风的亲密接触,三是怕感冒。由于缺水,测量队员们吃的水是从十几里外拉来的,必须节约使用,吃喝大家一般都自觉定量。洗碗的水则是从附近凿冰化水。

在珠峰大本营,由于通讯不便,几乎和外界断绝了联系,晚饭后,大家都会聚在帐篷食堂里,互相交换自己得到的最新信息。夜里十一二点钟,又将各自返回帐篷,钻进睡袋,听着风吹帐篷的声音迷迷糊糊睡去。其实很多时候大家睡得并不踏实,因为大风吹得帐篷哗哗作响,有时竟把靠帐篷边的行军床吹得晃动不止,谁还能安心睡觉?

有的队员因不能适应高寒缺氧的环境而生病,当被送到4000多米的地方进行治疗时,却成了一种待遇,因为可以好好洗一下澡,大口吸口氧气了,虽然那里氧气并不丰富。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