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科研专题 > 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
中科院院士田刚——离菲尔茨奖最近的中国人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2-08-23 【字号: 小  中  大   

在本次国际数学家大会上,田刚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进行一个小时大会报告的学者。12年前,32岁时他就出现在京都国际数学家大会上。
在上一届菲尔茨奖评选中,田刚进入了最后一轮的角逐。虽然没能获奖,但他是所有中国数学家中曾经最接近这一号称“数学诺贝尔奖”桂冠的人。
在许多人看来,他是天才。可他却说:“我的独特之处在于我不是天才。数学家不需要天才,关键在于努力,在于有兴趣。”
44岁的田刚,是国际公认的最杰出的微分几何学家。1998年受聘为北京大学第一批“长江学者”,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北京大学教授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讲座教授。可1978年报考大学时,这位日后的著名数学家的第一志愿不是数学,而是物理。“当年想法很简单,我的母亲搞数学研究,我不想再搞数学。”田刚说。南京大学数学系一位负责人认为他是不 田刚在大学4年间居然做了上万道题,这种踏实的习惯一直伴随着他。读书期间,田刚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爬山。他说:“爬山的特点就是不喜欢走回头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登高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开拓人的视野。田刚追随张恭庆院士读北大,又追随菲尔茨奖获得者丘成桐到了美国。两人都是在数学界最出色的导师。无论哪位导师都告诉田刚:你要多读书,学会独立思考。
“我绝不鼓励学生像我一样,4年做上万道习题。”田刚强调:“但是有一个前提,必须踏实。”
(摘自《华南新闻》)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