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科学会议专题 > 全国科技大会专题报道 > 媒体报道
光明日报:写在全国科技大会召开前夕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06-01-09 【字号: 小  中  大   

编者按 载人飞船两度潇洒航天,远洋考察船让五星红旗飘扬四海,三峡工程气势磅礴,国产汽车各领风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辉煌的科技成就。在神州大地上,自主创新的凯歌渐奏渐强。回望27年科技发展历程,多少哲理深藏其中。

人们难忘,是1978年的科学大会,解放了科技人员禁锢已久的思想,全社会迎来了“科学的春天”。那是新时期科技发展的第一座里程碑。人们难忘,是1995年的全国科技大会,确定了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科技又一次展开腾飞的翅膀,将新的丰碑载入共和国的史册。再过几天,我们又将迎来新世纪的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发出新的科技动员令,由此,中国将更加响亮地奏起自主创新的时代强音,新世纪的科学春天将更加绚烂多彩。今天,在大会召开前夕,让我们一起回首上世纪的两次科技盛会,在思索中激发无穷的奋进力量。

岁末年初,中国自主创新的脚步犹如催春的咚咚战鼓,一阵响过一阵。人们的思绪,飞到27年前那掀天揭地的伟大序幕。

1978年3月18日,中共中央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复出不久的邓小平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彻底驳斥了“四人帮”打击迫害知识分子、破坏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种种谬论,阐明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的理论,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重申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强调“必须打破常规去发现、造就和培养杰出的人才”,把“尽快培养出一批具有世界第一流水平的科学技术专家,作为我们科学、教育战线的重要任务”。大会通过了《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新中国的第三个科学技术发展长远规划。

这是在经历十年“文革”浩劫后召开的第一次科学大会,在科技界乃至全社会产生了异乎寻常的反响。那些曾经亲耳聆听过邓小平同志讲话的科技工作者,至今记忆犹新。

科技部部长徐冠华说:在新中国科技史上,1978年是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是广大科技人员和知识分子永远铭记的一年。在这一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小平同志深刻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等一系列重大而深远的论点,一举荡涤了笼罩在知识分子头上长达十年之久的沉重思想阴霾。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王大珩回忆道,1977年8月,为了深刻了解科技界的真实情形,小平同志召开了科教座谈会,我荣幸地参加了这次座谈会,并在会上作了汇报。根据我的记忆,这是一次科教界高层次的座谈会,约30余人参加。在这次座谈会上,有一件事令我印象深刻。小平同志在认真听取了教授们关于教育的意见之后,他说:“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他果断地提出了恢复高考,推翻了进入大学依靠推荐的做法,决定从当年开始进行全国统一考试。这使我从内心里敬佩小平同志实事求是的果断的政治风格。

王大珩讲,1978年3月,在党中央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小平同志作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开幕词。他的开幕词在我听来十分熟悉,因为其中的有些讲话在1977年的夏季科教座谈会上已经说过了。这次会议是在拨乱反正的背景下,小平同志对科技界的一次表态。在这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提出了在新形势下,要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论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后来他又创造性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给我们从事科学技术的工作者指明了努力的方向,确实感到科学的春天到来了。他关心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多次风趣地表示,我要当全国科技事业的“后勤部长”。我们科技工作者发自内心地感到小平同志是我们的好领导和知音。小平同志对科技工作者的鼓舞,使我们都怀着建设祖国的热望,决心大干一番。

中科院院士沈之荃说:我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知识分子,由于我在橡胶合成方面的贡献,很荣幸地参加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并代表吉林省上台领奖,亲耳聆听到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示,很受鼓舞,深感科学的春天来到了。自己作为科教战线上的一个老兵,将尽全力贯彻这个方针,培养更多的优秀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并在新材料的合成制造和应用、稀土催化剂的开拓应用方面,创造出新成果。

中科院院士徐光宪回顾道,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在科学大会上,面对数千科技工作者,邓小平响亮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他说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时,脱离了讲稿,声音高亢,话音一落,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20多年过去了,如今,著名化学家徐光宪院士还记得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说的那句话。

当时的中国还没有完全走出那场浩劫的阴影。徐光宪说,“全国科学大会之后,大家都受到了鼓舞,干劲更足,感觉是科学的春天来了。”科技工作者心里都有数,认为到了好好干一番事业的时候。

谈起他个人的成长,江铃汽车集团原董事长孙敏总有一句话:“是科学大会解放了我”。尝过十年内乱之苦的人都记得当时流行的名词之一——“臭老九”,谁戴上这顶帽子,谁就被视为“异类”而受到打击。孙敏作为新中国培养的大学生,先是因为品学兼优成了清华大学研究生,不久因父亲被错划为“右派”被清洗出清华园,接着被下放到了江西农村。孙敏在困境中没有消沉,他在大学学的是机械专业,便萌发了造新式农机的念头,他设计出小四轮拖拉机,在全省农机评比中一举夺魁。1978年,作为科技获奖项目的主持人,孙敏到了北京,出席了全国科学大会,并登上了共和国的领奖台。从此,与祖国命运相连的孙敏人生道路发生了巨大转折。

这些科学家的经历,在1978年科学大会到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17年间,被人们反复提起。这是“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伟大思想逐步深入人心的17年,是“科教兴国”战略从酝酿到提出的17年,是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17年。随着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的召开,我国科技史又掀开了新的篇章。

如果说,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揭开了科学春天的序幕,那么,1995年的全国科技大会就催生了万紫千红的壮阔景象。在“科教兴国”战略指引下,在1995至2005年,即第九个至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科技事业进入了黄金时代。

核心技术买不来

在喜气洋洋辞旧迎新的前夕,嫦娥工程总指挥栾恩杰、嫦娥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为全国人民送上了最好的节日礼物 宣布继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之后,我国航天事业开始成功迈出第三步——我国绕月工程总体由初样阶段正式转入正样阶段,绕月探测卫星可望于2007年择机发射。

这是我国科技人员攻克了大量关键技术难题,在自主创新道路上取得的又一个重大进展。

核心技术花多少钱也买不来。对这句话,如今的企业体会越来越深刻。而自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后,在高新技术领域,国家从宏观层面作出了战略部署。著名的“863”计划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取得了重大进展,振奋国威的载人航天工程,也是从那时开始埋兵布阵。

此外,一系列科技攻关、基础研究计划,“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软件”、“电动汽车”等12个重大科技专项,这些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新技术领域,我们正一项项地从无到有,从引进消化吸收,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发展,高新技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

一个国家缺乏核心技术,无以确保国家安全。一个企业没有核心技术,就只能在市场上随波逐浪。大到国家,小到企业,如今,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已经成为全社会的自觉意识。全国千万科技工作者万众一心,发奋图强,各领域的核心技术正在一个个被攻克、被掌握。

“科教兴国”战略使我国科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我国国家竞争力从2000年的第30位提高到2004年的第24位,整体科技实力已居于发展中国家前列,部分重点和关键领域,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经济发展添双翼

搬运煤气罐是个累活,烧煤更熏得满屋都是脏兮兮的。当天然气输送到北京时,一位住在北京胡同的大妈高兴得把新装的燃气灶擦了又擦,嘴里直说 这下可好了,又省心又干净。

青藏铁路、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三峡工程、国家电网、六大林业工程……近年来,我国成为世界上大工程最多的国家之一。每一项大工程,都是科技发展史上的一次大跨越,都是科技自主创新的一曲凯歌,也都是百姓的一个福音。

实施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工程建设,对于我国中东部的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但这些工程技术的难度都非常大。

西气东输工程横跨中国大陆东西,是我国燃气管道建设史上距离最长、建设条件最复杂、科技含量最高的输气管道工程,8家专业设计院、30多家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展开了7000余项科技攻关,攻关中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

青藏铁路需要穿越632公里的多年冻土区,这是世界铁路建设中罕见的难题。我国青藏铁路冻土科研攻关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保护冻土新思路,创造性地提出了解决方案。

青藏铁路铺轨胜利通过世界铁路海拔最高点——5072米的西藏唐古拉山口,比此前由秘鲁人保持的4817米的世界铁路最高纪录高出255米。

在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和安全的重要战略高技术领域,我们也取得了重大创新成就,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软件、高性能计算机、高速宽带网、电动汽车、磁悬浮列车、清洁能源、特种功能材料等领域频频取得突破,形成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产品和先导性产业,培育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科技,以其第一生产力的威力,有力地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前进步伐,正如一首赞美西气东输工程的诗赋所写 “它向世人展示的,不仅是智能的风景,亦是科技的伟力;不仅是自然界的奇观,亦是新时代的礼赞。”

提升人的生活品质

今天,面对高致病性禽流感,我们要比面对非典时冷静得多,其危害也得到了及时控制。这一切归功于党和各级政府的正确指挥,而科技的贡献也值得大书特书。

非典肆虐,使我国科技发展指导思想上发生转折,从比较侧重提高劳动生产率、专注GDP增长,向“以人为本”、重视社会综合协调发展转变。面对非典以及其后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突袭,全国动员了科研机构、高校等近3万名科技人员参与,涉及学科、技术门类和技术领域数百种。通过学科的交叉和技术的集成,一批基础性、公益性技术研究重大项目取得大跨度进展,有力地推动我国科技的原始性创新能力的提高。

此后,包括“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在内的各个课题,陆续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科技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多方位的安全保障。

近年来,科技日益深入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为维护人民生命健康、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当前,我国非典疫苗的研制已走到国际前沿,完成了临床一期研究,拥有全球首支进入临床研究的非典疫苗。

在我国首次牵头制定树果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标准1项中,改变了过去我国只能遵守国际游戏规则的历史。从过去参加国际比对试验变成了组织国际比对试验,实现了从“应试学生”到“出题老师”角色的转变。

面对苏丹红、孔雀绿、奶粉事件等等食品安全问题,我国专门设立了食品安全重大科技专项,成功研制出各种检测试剂盒29个;建立食品安全各类快速检测方法和确证方法共94项,对于提高我国生物毒素、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快速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湖泊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研究,初步形成了我国湖泊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方案及技术应用体系;人工湿地技术,形成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系统,建立了以城市湖泊水环境保护为中心,以污水处理、生态净化、水环境质量控制为一体的城市污水处理新模式;一批大气污染控制、土壤污染修复和固体废弃物处理等关键技术,提高了我国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的水平。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在促进经济不断快速增长的同时,科学技术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不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进入2006年,我国科技工作者精神振奋。即将召开的又一次全国科技大会,是检阅,更是动员。27年前奏响的向科技进军的交响曲,将演出更加威武雄壮的乐章。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