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科学会议专题 > 全国科技大会专题报道 > 经验交流
近物所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
  文章来源:近代物理研究所 发布时间:2006-03-15 【字号: 小  中  大   

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闭幕后,中国科学院近物所组织科技和管理人员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落实大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积极推进研究所的创新、改革与发展。

一、召开所学术委员会扩大会议,按照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谋划研究所未来发展大计,动员全所科技人员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新贡献。

2月中旬,近物所召开了所领导班子成员、学术委员、部分业务带头人和管理骨干参加的所学术委员会扩大会议,认真学习了中央领导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院党组关于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的通知。会上共作了20个报告,就各个领域及研究方向的发展设想和规划、产业化发展规划、加速器改进及发展、科研管理改革等充分发表了意见。所长詹文龙院士分析了研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全所未来发展的战略设想。国家实验室主任魏宝文院士回顾了近物所在大科学装置建设的基础上科研事业发展的历程,介绍了国外著名核物理实验室发展状况,强调一个核研究所的发展必须要有明确的科学目标、先进的装置及技术和丰富的知识积累。经过深入讨论,进一步明确了研究所创新三期的发展思路和目标、重点项目及部署、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及人才队伍建设等,进一步坚定了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新贡献的决心和信心。

二、按照中央领导重要讲话精神,对照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对研究所三期科技创新目标进行了适当调整,使之更加符合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科前沿发展。

近物所按照中科院主管部门的部署,在进行发展战略研讨的基础上,制定了兰州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方案、研究所发展战略规划、创新三期工作方案和核技术产业化发展规划等。在全国科技大会召开、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公布后,近物所根据中央领导和路院长重要讲话精神,对照国家和中科院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对已经制定的发展战略规划和三期工作方案重新进行了审定,从领域前沿发展、国家战略需求及创新平台建设等三个方面对创新目标进行了适当调整。

一是按照国际学科前沿目标,在“物质结构”这个国际重大基础研究领域中选择具有重要意义的方向,开展超重元素合成、极端条件下核结构与核物质性质研究及相关的核天体物理、高电荷态原子物理研究,开始强子物理研究,并进行辐射生物效应、辐射材料科学等交叉学科研究。

二是按照国家战略需求目标,加强现代农业技术、新能源、人口与健康、国家安全等方面的研究。

三是按照创新平台建设目标,进行先进加速器和实验装置的研究。

三、以建设国际知名研究所和依托大科学装置的综合研究基地为目标,明确全所发展战略重点和总体部署,集中力量确保重点项目高质量按期完成。

根据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近物所在创新三期中要充分发挥拥有可提供从低能到高能全离子的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和多学科交叉的综合优势,以提高我国重离子物理及交叉学科的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凝炼和优化科技创新目标,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凝聚国内外优秀科学家,开展多学科前沿重大科技问题研究,大力推动先进技术向生产领域转移及产业化,培养相关领域的战略科学家和拔尖科技人才,把研究所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科研机构,将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发展成为依托大科学装置、面向国内外、多学科综合研究的科技创新基地——兰州基地。

兰州基地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重离子核物理及强子物理、高电荷态原子物理与重离子辐照材料、重离子驱动的高能量密度物理、重离子束辐照生物效应、先进加速器及实验技术。这5个前沿领域的研究将在创新三期及中长期发展中进入国际前列。在基础研究及交叉学科方面,要注重原始创新,在超重核合成、极端条件下核结构及核物质性质研究等重要前沿领域取得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成果。在先进技术方面,要注重集成创新,加强实验平台建设,在重离子治癌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在产业化方面,要注重辐照生物技术和大科学工程衍生的高技术的转移推广,积极参与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努力争取获得重大进展。

四、改革体制和机制,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扬研究所的优良传统,为实现创新三期及中长期发展目标创造良好氛围和政策环境。

为了实现创新三期及中长期发展目标,近物所决心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宽广的眼光,加强与国内外相关科研单位、大学、企业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实行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攻关,形成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体制和机制。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企业创新发展中发挥引领和骨干作用,并在与地方和企业创新合作中汲取营养和动力。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要坚持行之有效的“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竞争择优,动态更新”的方针,进行创新岗位确认与竞争上岗;进一步完善评价激励体系和分配制度。为了缓解研究所各个领域及研究方向上各类人才紧缺的突出问题,要加大凝聚人才的政策力度,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新的人才观,同时较大幅度增设创新岗位。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