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科学会议专题 > 春天的脚步—纪念全国科学大会召开30周年 > 专题报道
座谈会嘉宾:罗伟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网站 发布时间:2008-03-13 【字号: 小  中  大   


    (罗伟,当时在中科院政策研究室工作)

    1978年3月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其筹备工作是从77年5月30号中央作出决定之后不久就开始了。当时国家科委还没正式恢复,筹备工作主要是以科学院为主来进行的。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参加了文件简报组的工作。


    由中共中央主持召开全国科学大会,这在中国历史上尚属首次。会议的规格和规模(有5000多人)都是空前的。大会的主要内容是表彰先进、制定规划、动员最广大的科技人员投身四化建设,就这些内容来讲,当然很重要,也很鼓舞人心,因为自然科学奖已经停了20多年,这些年来科技人员主要是挨批,谈不上奖励;而科技规划也因“文革”不了了之。当时,各个省市、各个部门、以及广大科技人员都热情高涨,不少地方都召开大会传达中央召开科学大会的决定。但是如果没有邓小平在大会上的讲话,这次大会的作用和影响将是有限的,群众的积极性也很难持久。


    从当时情况看,特别是在科学院,揭批“四人帮”、拨乱反正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对“四人帮”颠倒的是非基本澄清,过去正确的东西基本恢复。这些实际上在75年邓小平复出之后进行的整顿就已经开始了,而且像邓小平所说的是改革的试验。


    但是问题并未从根本上解决,主要是两个“凡是”还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对我们科学院来说,长期以来在两个问题上(即理论与实际、科学与生产,知识分子政策),始终受到“左”的严重影响。邓小平首先从科技界、从这两个根本问题上突破了两个“凡是”,才真正出现了科学的春天,开辟了科技战线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回顾这30年,自“科技是生产力”这个论断提出之后,继之有迎接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对策;有1985年科技体制的改革,放活科研机构,放活科研人员,解放科技是生产力作为主要的目标,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随着进一步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从而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以及后来的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和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建设创新型国家。


    纪念科学大会30年,我想首要的是要继续贯彻邓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指导方针,更好的理解和实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因为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们才取得了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伟大成就,给这个成就做再高的估计也不为过。


    党的十七大要求我们对这30年做系统的回顾和总结,这就需要继续解放思想,不唯上、不唯物、不唯外,实事求是。我们不能认为凡是改革的措施,就一定都是正确的,因为改革是个长期的不断探索的过程;我们不能认为凡是市场化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因为市场经济有好坏之分。邓小平同志关于科技的性质和作用以及改革的目的有很明确的表达,他提出改革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当然包括科技这个生产力在内,而且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邓小平又讲“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显然作为这个时代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科技的高速发展。


    根据这个精神,我想以下一些问题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1.我们更多的注意了科技为生产提供新的工具和手段,而对科技的关键的、指导的、基础的作用注意不够。与此有关的是注重成果的转移,而忽视更广泛的作用是提供知识,更直接有效的作用是提供人才。


    2.我们比较注重科技体制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对建立市场经济体系正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却注意不够。


    3.我们强调了市场需求对科技的拉动作用,其实政府的推力和科技本身的动力也十分重要。


    4.我们更多的注重了微观的、机构方面的改革,而对宏观的、机制方面的改革还注意不够。


    5.我们强调了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而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政府应当起主导作用,而这个系统中多个主体的有机结合则至关重要。


    当然需要研究的问题还很多,每个问题都难免有各种不同的意见,但只要思想路线端正,我们就能够更快更好的前进。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