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科学会议专题 > 2003年度院工作会议 > 科考文粹
四莽大雪山探险
  文章来源: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 发布时间:2003-10-15 【字号: 小  中  大   

□周 正

位于云南与西藏边界上的横断山脉——四莽大雪山,是一条非常美丽而神奇的大山。特别是它的最高峰,海拔6740米的卡格博峰,高入云霄,终年为云雾缭绕,人们很难看到她的真面目。当地和西藏与云南流传着许多动听的故事和传说,吸引着世界各国的高山探险家。从1902年起,就有英、德的高山探险家们前来挑战。1986年到2000年间又先后有日本和美国的探险家们多次前来攀登,但除了1991年元月发生的一件特大惨剧——17位中国和日本的登山家们被一场特大雪崩埋葬之外,至今卡格博峰依然矗立在滇藏高原的万山之上,等待着它的征服者。我先后五次造访过卡格博,虽然没有登上它的顶峰,却弄清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不解之谜。

1991年大惨剧的教训

1987年日本上越山岳会登山队前来攀登卡格博峰,他们从永林旁的主冰川上山,但大雪不断的6月份,使人无法前进而而告失败。紧接着, 1988,1989年美国高山俱乐部队先后两次沿明永冰川上山,他们曾到达了5800米和6100米的高度,但也都因天气恶劣,大雪越来越大而无法登顶。

日本人好像中了什么邪,从1988年起,春天一次秋天一次一直持续了4年,有时还是两个队一起来,虽然都没有成功,但他们却得出冬天是登卡格博的最好季节的结论,因这时天很少下雪,晴天多。因此,1990年11月底,以45岁的井上治郎为首的11人日本京都大学梅里雪山登山队,在以宋志义为首的6名中国登山家的配合下前来挑战。这支中日联合登山队在装备上是当时世界一流的,特别是在通信设备上,每人手中都有一台对讲机,可以随时互相联系,也随时都能与基地营联系。

1991年元月1日,登山队已将登顶所需要的物资运送到海拔6100米的4号营地,并返回5100米的3号营地,等待向顶峰冲击。原计划元月2日分两组直冲顶峰(6740米)。但2日这天下了整整一天的大雪,当夜9点钟他们还与基地营联系过一次,只说帐篷上的积雪很多,不时要走出帐篷去除雪,以防帐篷被大雪压坏。10点以后大家都入睡了,约定第二天元月3日早晨7点再联系。可就在这天深夜,一场特大的雪崩扑天盖地而来,千万吨的积雪将正在睡梦中的全部17位中国和日本的探险者们一个不剩地埋葬了。17人中竟没有一个人发出求救信号!

第三天,中国空军先后出动3次在3号营地上空进行低空侦察,因为当时人无法上去抢救。但除了白茫茫一片大雪之外,什么迹象都没有,可见积雪之深厚。过了七年半也就是1998年8月18日中午,民永村的两位青年农民在村右边的冰川上,发现有足球场那么大小一块面积的冰川,有一片红兰黄等五颜六色的东西,他们走近一看,冰川上不但有帐篷,相机、高度计、望远镜,而且还有羽绒服、睡袋和死者遗骸。不用说,这就是当年失踪的那17位勇敢者了。于是传来了政府官员、中国和日本牺牲者的家属前来辩认自己的亲人遗骸。

很清楚,他们遇难是在海拔5100米的第3号营地上,而遗骸和遗物出现在同一条冰川的下游海拔3700米的明永村边,说明这里是中国少有的低海拔冰川;冰川与森林和这里茂密的竹林处于同样的海拔高度上,这也是中国仅有的。队员是在海拔5100米处被埋葬,7年半以后在海拔3700米的冰川上被发现,5100米的3号营地距3700米的遗骸露出位置之间的距离是4000米,说明明永冰川——四蟒大雪山的主冰川每年的流动速度是530米,这也是中国境内冰川运动速度之最,也是世界冰川运动少见的快速。证明这里虽然距南中国海与印度洋都有近2000公里之远,但这里的冰川却是海洋性冰川。

就在人们从明永村前往遗骸发现地点的过程中,附近不断地传来隆隆的雪崩和冰崩声,几乎每小时达15—20次之多,说明这里是个多雪崩区。多雪崩,又常常降雪,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四蟒大雪山上的梅里雪山和太子雪山是我国著名的怒江和澜沧江的分水岭,怒江的中下游是进入缅甸境内的萨尔温江,最后注入安达曼海和印度洋。而澜沧江的中下游是流经老挝、越南、泰国和柬埔寨,最后注入南中国海的湄公河。海洋里潮湿空气沿着两条大江而上,到了卡格博附近被后边的高山所阻挡,降水云在这里停留不散,因此这里的降水(雪)很多,冰川的雪源十分充足,因而其运动就大,流速也就加快。所以雪崩多,冰崩也多是很自然的。

早在1987年和1988年,中日联合登山队在侦查登顶路线时,就已发现5100米处的3号营地附近是个雪崩区。1991年元月2日傍晚,联合登山队的日方队长井上决定在5100米的冰川上宿营时,中方队长宋志义曾提出过反对意见,宋认为那个地方不宜宿营,应该躲开危险区到更远一些的边缘上宿营,但井上坚持在那里,双方争执不下,通过对讲机征求基地营的意见,当时的基地营只有两个中国的后勤人员,所有的日本人全在山上,而且都在5100米的营地上,宋志义得到的回答是让他与日方协商解决宿营地地点的争执,不要搞得太僵。宋志义就没有再坚持,委屈地同意了井上的主观意见,以致酿成大祸。所以该坚持原则的时候,就必须坚持原则,这一点值得我们大家吸取教训。另外,他们选择宿营地的时间也不对,按高山探险的要求,在太阳落山前一小时就必须选择好宿营地,而他们是在太阳已落而且天色已晚,四周环境已难真切看清的时候才选择营地,这也是一个大错误。这些教训都值得我们认真记取。

值得欣慰的是,我们得到了一个非常难得的科学数据,那就是明永冰川是海洋性冰川,而且其流动速度中国第一,每年530米的运动速度如果没有这次重大事故,是很难测出来的。

有人问:“人类能不能登上梅里雪山(四蟒大雪山)?”(《图形科普》杂志2000年第二期)我说:“你问的这个问题帽子太大了,何必说人类?我们中国人就肯定能登上它,因为宋志义他们已经到达了海拔6490米的主山脊上,如果不是日本人坚持在雪崩区边沿宿营,中国人早已在1991年的元月3日就已经拿下了卡格博……”。因为,从6490米往上,沿着山脊到顶峰已经没有什么更险的地方了,而且山脊上是不会发生雪崩的。

四蟒大雪山和卡格博峰,正因为有这么多的危险存在,才更焕发出它那吸引各国高山探险家的魅力,只是大家要吸取中日联合登山队的惨痛教训。

作者简介:周正,男,研究员。研究领域:高山探险。1955年毕业于苏联登山教练员学校。从1955年10月至1997年10月一直从事高原登山的教学和研究。主要研究的是青藏、滇藏、新(疆)藏等地区的高峰的自然、人文地理,各座高峰的攀登历史,攀登路线和登顶的战术与技术等。共有15部专著,其中4本在日本出版,英国和美国各出一部。还有多篇获部委级和国家级学术论文。1997年离职仍从事本专业研究。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