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科学会议专题 > 2003年度院工作会议 > 科考文粹
初识珠穆朗玛
  文章来源: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 发布时间:2003-10-15 【字号: 小  中  大   

□高登义

自1966年以来,我曾先后8次到珠穆朗玛峰地区,与珠峰——“第三女神”共度了8个春秋。在这8个春秋的日日夜夜里,我饮其“乳汁”哺育自己,呼吸其新鲜空气清新自己,观测其扬起哈达暗示风云的姿态,体会各种姿态的内涵,尝试将她的各种姿态翻译为人类可以理解的语言……我们长期监测珠穆朗玛峰地区的环境变化,关注着她生活的环境状况,与她同呼吸共命运。多年来,我和我的队友们亲近第三女神,体会第三女神的暗示,聆听第三女神的教诲,尽可能把她的教诲如实记录下来,通俗易懂地转达给更多的兄弟姊妹。这里仅选择我初识珠穆朗玛中的两点与读者分享。

扬起哈达 暗示风云

藏族同胞崇拜珠峰,将她视为第三女神,每年都要来到珠峰北坡绒布寺朝拜,献上心爱的哈达,乞求女神降福人类。传说每当明月之夜,在献给女神的哈达中,最真诚奉献者的哈达会冉冉升起,飘向珠峰的顶部,系在女神的头顶,随风飘动,宛如挂在顶峰的一面旗帜,故曰“旗云”。人们看到的挂在珠峰顶上随风飘动的“旗云”,正是若干年来无数真诚奉献者的哈达所组成。“旗云”并不是日夜出现,只有在太阳升起,人们开始登山活动时,第三女神才“扬起哈达”,以不同的“舞姿”向朝山者暗示珠峰山上风云的变化。若朝山者心诚意善,聪明睿智,便能从“旗云”的千姿百态中领悟风云的变化,遵循第三女神的示意,审时度势,到达峰顶,与第三女神亲近。否则,若不按第三女神的示意,一意孤行,必将受到惩罚,不能接近峰顶。

神话固然玄妙,其中却暗藏着传说者不明白的科学真谛。我在珠峰度过了8个春秋,仔细观测、记录和拍摄下珠峰“旗云”的变化,领悟到了一些第三女神的意旨,发现了“旗云”变化所蕴藏的点点科学奥秘。

所谓“旗云”,那是在珠峰顶上不断生成的对流性的“积状云”,受高空强风的影响,随风飘动,波涛起伏;远望宛如一面旗帜飘挂在峰顶,故曰“旗云”。

在我国,最早在书面上提出珠穆朗玛峰“旗云”概念的是地理学界前辈徐近之先生。他在一本内部出版物中指出,“旗云”是“从珠穆朗玛峰东南面上升的潮湿气流和强烈的西风相遇时,山头遂有向东伸出的旗状云。”

8个春秋的观测研究表明,珠峰顶出现的“旗云”绝大部分是自西向东飘动,但当特殊天气系统来临时,“旗云”也会自东向西飘动。

据多年观测研究,峰顶出现“旗云”的条件至少有三:

1.一个孤立的山头,2.山头有生成云的条件,3.山头有较强的风。

从我们多次制作攀登珠峰的登顶天气预告中,我们认识到,珠峰顶上的“旗云”的确可称作“世界最高的风标”。

首先,从珠峰“旗云”飘动的方向可以判断珠峰顶高度附近(海拔8-9千米)的风向;其次,从“旗云”顶部波涛起伏的状态可以估计高空风速的级别大小。细心观测研究“旗云”变化与天气和天气系统的关系,不难发现,从珠峰“旗云”的状态不仅可以知道当天的天气,而且还可以预测未来1-2天内珠峰地区的天气状况。

若“旗云”自西向东飘动,云的顶部平而光滑,并在离开峰顶后云顶高度逐渐下降时,高空西风风速在每秒17米以上,当日不宜于7000米以上的登山活动。1975年5月5-7日,由登山家邬宗岳率领的突击队从8100-8600米攀登的过程中,峰顶的“旗云”正是呈现上述状态,8000-9000米的风速在每秒20米左右,邬宗岳不幸牺牲,登顶行动因大风阻挡而告失败。

若“旗云”自西南向东北飘动,云顶起伏波动大,且其在离开峰顶后云顶高度逐渐上升,表明高空风速不超过15米/秒,当日可以在7000米以上登山活动,但1天后会有高空西风槽来临,大风伴随降雪发生,2-3天内不宜于7000米以上的登山活动。

如果“旗云”自东向西飘动,表明高空有偏东风气流,未来1-3天内会有印度低压来临,带来大雪伴随小风的天气,一般不宜7000米以上的登山活动。然而,在珠峰北坡,对于熟悉登山地形和路径的登山家,也可利用这种小风而气温高的天气,在8500米以下从事登山活动,因为从北坡攀登顶峰的主要威胁是大风。1966年5月1-3日,登山家王富洲就是在这种天气条件下率领20来名登山队员安全地完成了8100米的运输任务。据王富洲先生介绍,在8100米活动时,天空飘着雪,风小,气温高,中午可摘下手套工作,但下山时要注意辨认登山路线,否则容易滑坠。

如果在珠峰顶部的云很少,没有形成“旗云”时,有两种情况都表示当日和未来1-3天内宜于7000米以上的登山活动。第一,若在珠峰顶部的云慢慢向东南方移动,表示高空有弱的西北气流,珠峰地区受西风带高压脊控制;第二,峰顶及其附近的云直直上升,宛如炊烟袅袅,表明高空风速极小,珠峰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科学家和登山家在珠峰地区生活与工作,朝夕与第三女神相处,天长日久,人们和第三女神之间逐渐了解,逐渐相知,逐渐建立了合作的默契。风雪交加的日子固然是第三女神的劫难日,晴空万里但“旗云”急速飘动之日,也是女神挺身斗恶风的时刻;“旗云”徐徐飘动,或在珠峰顶部的云垂直向上,太阳高挂天空,那是第三女神在欢迎我们。

环境沧桑 鲜为人知

珠峰地区的环境状况一直可以与地球的另外两极——南极和北极地区媲美。科学家们认为,包括珠峰地区在内的地球三极地区的环境状况为少受或不受外界污染的本底状态,即可视为地球上的“环境本底”值。可见,珠峰地区的大气和水环境应该是相当纯洁的。

1975年春,由地质学家刘东生研究员提出“珠穆朗玛峰地区环境演变”研究课题,并准备好了大量的采样容器,委托我组织完成野外采样工作。按照研究课题的要求,需要从珠峰顶部到珠峰北麓每隔500米左右采集冰雪、岩石、降水、土壤和相应的生物样品,诸如动物的毛,人的头发,各种农作物种子,等等。

登山队员采集了从5500米到珠峰顶的冰雪样品近百件。海拔5500米以下的样品由冯雪华、李玉柱和我负责采集。野外采集的各种样品由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环境化学研究所、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物理研究所等进行室内分析,得到了珠峰地区的环境本底状况。

样品分析结果表明,在珠峰地区,海拔5500米以上的冰雪样品中,钾、钠、钙、镁含量的平均值比南极长城站1985年所采集雪样中的相同元素含量低,它们的比值分别为:0.09(钠),0.60(钾),0.61(镁),0.97(钙)。珠峰顶的雪样更为洁净,钾、钠、钙、镁含量比南极长城站的更低,各相同元素含量的比值分别仅为:0.06,0.01,0.18和0.24。

应该认为,珠峰地区确实是地球上最清洁地区之一,第三女神的的确确选择了地球上一方真正的净土安居。

然而,万恶的战争却曾扰乱了第三女神的宁静。1990—1991年的中东战争,燃烧了大量的油田,排放出浓浓的黑烟,曾经污染了第三女神洁白的境地。人们在这儿看到了从天而降的“黑雪”。1992年夏天,我们从珠峰北坡绒布冰川的冰雪样品和绒布河河水样品中,发现了10余种化学元素的含量比1975年猛增了几倍。其中,铁元素的含量猛增了近15倍。在1993和1994年的相同季节,我们又在珠峰北坡采集了冰雪样品和绒布河水样品,分析结果表明,在1993年以后,样品中的相同化学元素含量急剧减少,恢复到了1975年的环境状况。

显而易见,在1991—1992年,位于中东地区东侧的珠峰地区,由于一年中的绝大部分时间(10个月)盛行西风,中东战争燃烧油田排放的污染物被西风带到了这里,污染了珠峰地区的水环境。

带着这些分析结果,当我再次来到珠峰北坡大本营时,望着时隐时现的珠峰顶,仿佛看到第三女神的眼中充满了泪水,泪水中饱含了中东战争带来的污染烟尘。在依稀中,我好像听到了第三女神的悲泣声,悲泣她的不肖子孙的恶劣行为。

1996年6月5日,世界环保日,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与国家环保局、国家旅游局合作,组织了一次“热爱珠峰清洁珠峰”的活动。这次活动的目的在于唤起人们关注世界最高峰地区的环境演变,树立“地球村”的环境观。也就是说,人们应该懂得,地球宛如一个村,珠峰是这个村中的一员,“地球村”里发生的环境事件都会影响珠峰的环境状况。

然而,当我们刚到拉萨时,当地地方部门并不理解我们“清洁珠峰”的活动目的,认为珠峰己很清洁,不需要再清洁了。我很理解当地同志的想法,详细地介绍了1990—1991年中东战争引起的油田大火对珠峰地区环境的污染,指出珠峰环境主要受世界大环境事件的影响。听完后,西藏自治区登山协会副主席洛桑达瓦说:“原来,关心珠峰环境变化实质上是关心全球环境变化,我们要放眼全球看珠峰,呼唤全球关注珠峰。”藏族干部眼光真是远大。

曾多次参加珠峰登山科学考察的我国知名登山家王富洲、屈银华、贡布、潘多、洛桑达瓦,知名探险家李乐诗等,以无限怀旧的心情重返珠峰北坡大本营,探视第三女神,关心第三女神居住的净土演变。曾经在珠峰顶部躺在第三女神怀抱中进行心电图遥测的潘多,时而清理珠峰北麓的点滴垃圾,时而翘首凝望第三女神,仿佛要看清楚她曾经在珠峰顶部工作过的地方;曾经到达珠峰南北山麓为第三女神拍照过“夏装”的摄影家李乐诗,不断地为第三女神拍照“春装”,还不时地清理着地面,以便为第三女神拍摄最漂亮的“春之韵”。 贡布和王富洲谈及中东战争油田大火对珠峰环境的污染时,气愤地说:“我们的珠峰是世界上洁净的圣地,想不到竟遭到来自中东油田大火的污染,真是罪过啊!”

环境科学家采集绒布河水样,以便监测珠峰环境的变化。新闻工作者以电视画面和文字向人们宣传:地球好比一个小小的村庄,我们是村庄的一员,地球上的每一件大的环境事件都会影响这个村庄,珠峰是这个村庄的最高点,难免首当其冲;第三女神热爱我们,我们更应该热爱她,保持她洁净的圣地。

为了监测珠峰的环境变化,取得世界最高峰地区的长期的环境变化资料,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中国科学院院士叶笃正先生与山地气象学家高登义研究员联名写信,向国家有关部门呼吁尽快在珠峰地区建立环境监测站,中国科学大气物理所和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支持这项科学研究工作,由年青的科学家邹捍、朱彤教授承担这一项目。该项目计划每年定期到珠峰地区观测。相信中国人会坚持长期监测珠峰环境变化,永远与第三女神和谐相处,荣辱共存。

作者简介:高登义,男,研究员,博导。研究领域:大气动力学。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主席。1966—1998年,主要从事青藏高原山地环境气象学考察研究,在研究珠峰山地环境气象学和论证雅鲁藏布江下游水汽通道及其对藏东南气候环境与人类活动影响等方面有所发现,曾获198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86年度竺可桢野外科学工作个人奖。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