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科普专题 > “神七”专题
这里只有责任
  文章来源:科学时报 2008-9-26 发布时间:2008-09-26 【字号: 小  中  大   

一个月来了两次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记者的心情完全可以用“兴奋”和“激动”来形容:能来感受一下载人飞船发射前的紧张气氛实属荣幸。

“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9月4日,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第一天,记者被安排参观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发射场、东风控制中心以及一些卫星厂房。一走进水平转载测试准备车间的大厅,周恩来的题词便映入眼帘。“一切为了载人,决战保成功”、“每个动作系连着航天员安全”……各种口号、标语也随处可见。

奇怪的是,记者几乎从所有人的脸上都看不到紧张的神情。即使有众多记者的参观,无数摄像机、照相机的咔嚓声不停地在耳边响起,现场的工作人员依然全神贯注地做着手头的工作。

“这里只有责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载人飞行任务发射场系统总指挥崔吉俊告诉记者。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副总工程师、指挥控制站站长盛捷同样告诉记者:“可能刚来的新人会有激动的感觉,但是走一圈你可以发现,所有人的感觉只有两个字——责任。”

正因为有着这份责任,崔吉俊和盛捷虽然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待了30多年,却没有亲眼见过一次神舟飞船的发射。

“我从1982毕业后分配到发射场到现在已经36年了,大大小小的卫星发射我已经历过上百次,大的发射也已经有十几次了,但没有亲眼见过一次卫星发射。”当记者问他心里是否有遗憾时,盛捷笑了笑说:“我的责任是站好自己的岗位,等我不在这个岗位上了,再去看发射也不迟。”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待了30多年的崔吉俊,长期从事航天发射技术工作和技术管理,包括指挥工作。

载人航天飞船的任务,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他都在发射场从事组织指挥工作。在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中,他担任了发射系统的总指挥。

“责任更加重大,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崔吉俊说。

记者听说崔吉俊还是一位诗人,曾出版过两本个人诗集。当记者让他为神舟七号也书写几句时,崔吉俊婉言拒绝:“等发射成功之后吧。”

可能每个人对责任的理解都会不一样,但是对载人航天工程的每一个人来说,责任就是站好自己的岗位。9月8日上午,刚当过第29届北京奥运会火炬手的发射场测量控制室主任李乃忠,接到了父亲去世的消息,但他依然选择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郭忠来是今年新上任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0号指挥员,“神七”载人飞船的发射口令就是由他发出的。

“这个工作在普通老百姓看来只是从10数到1,然后一句‘发射’,火箭就上天了,但其中责任之大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郭忠来说,按照发射程序,有9个系统都由他指挥,包括航天员本身、航天员的医监医保、飞船、火箭、发射场、逃逸控制台、发射场的C3系统、通信系统、气象系统等。从发射前的负10小时他就要进入工作岗位,负8小时开始有几百个指令都是由他发出,任何一个口令出现错误,后果都不堪设想。

“我不仅需要熟练掌握几十份技术文件,还要对每个状态非常熟悉,每个系统有哪些工作,哪些工作需要多长时间,如果出了问题、故障影响不影响,这些问题都要了如指掌,同时还要对一些紧急的情况进行快速决策。”郭忠来说。但他表示,自己并不会因此感觉紧张:“最主要还是以技术为后盾,所谓艺高人胆大。”

尚志、张柏楠在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和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中,都分别担任载人飞船系统的总指挥和总设计师,但他们感受更深的是:“在这个位置上,就要担负这份责任。”载人航天对他们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职业,而是一种事业,其价值远远超过了职业本身。

已经62岁的顾逸东院士是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空间应用系统总设计师,他不仅要为空间应用系统在“神七”任务中所负责的伴飞卫星、固体润滑材料的舱外暴露试验等工作忙碌,也要思考载人航天工程二期以后,空间应用系统的方向和任务选择问题。顾逸东坦言,作为空间应用系统研究论证工作的主持人,其实压力很大。“我们希望空间应用系统有真正的科学产出,真正地获取新的知识,在科学发现和应用中作出一些实质性的贡献。”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