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科普专题 > 化学与新材料
中国古陶瓷科技鉴定的基础和现状 (多图)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2-06-18 【字号: 小  中  大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吴 瑞
一、 前言
中国古代陶瓷的出现与发展及其科技和工艺的成就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中国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陶瓷科技考古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后形成的新学科。中国古陶瓷科技鉴定是这一学科的一个具体领域。还是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我所得第一任所长,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工学实验馆馆长周仁院士即开创了这一新学科的研究。五十年代后他和他的学生李家治先生等开展了对这一学科的系统研究。五十年来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数据,为开展这一学科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中国古陶瓷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生产地区广阔。真是代有名瓷,地有特色。很久以来就吸引着国内外收藏家、观赏家和各大博物馆的高度重视。由于中国古陶瓷在历史、文化艺术和科技上的突出成就,历来就价格不菲并出现仿制品,特别是近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精仿的各类名瓷更层出不穷。这就要求考古界和科技界联合起来建立一套多学科综合鉴定模式。这套模式必须能对大件器物进行无损可靠的鉴定。
二、 鉴定基础
古陶瓷的科技鉴定包括断代、断源和辨伪三大功能。它的鉴定模式基本上采用从已知探未知的方法,也就是先收集在考古发掘中有可靠地层和年代依据的标本进行系统的研究。,并将所得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行运算和处理,然后总结出更为有代表性的规律,从而归纳上升为理论,这一过程可以简化为标本收集、测试分析、数据处理和演绎归纳四个阶段。
根据以上情况,为了保证所得规律的可靠和精确就必须做好以下8点基础工作:
1) 所收集的标本应是考古发掘中有可靠地层的遗址或窑址出土的陶瓷碎片和有明确档案记录或带有纪年的传世品;
2) 每种陶瓷碎片标本或整器的数量不得少于10个。当然所收集标本的数量越多,所得结果就越接近真实;
3) 标本的化学组成分析应尽可能多的包括主、次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和种类;
4) 标本的工艺研究应包括原料来源和处理情况,烧成方法和烧成温度以及其他在工艺上的特点;
5) 无损检测化学组成时需要一套元素种类和含量覆盖面广的适合于瓷器测试的标样;
6) 必须建立容量大以及操作性和通用性强的《中国古陶瓷物理化学基础数据库》。
7) 对所得数据可使用多元统计分析所属各种方法以及其他方法运算和处理以求得最能接近真实的结果。
8) 根据中国古陶瓷发展史及其烧制工艺结合所取得的规律加以演绎和归纳,从而获得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结论或更高级的理论。
综上所述要做好中国古陶瓷科技鉴定,不仅要有大量可靠的标本和近代分析手段的硬件,而且要有合理的运算处理和上升为理论的软件。二者缺一不可,不争取尽善尽美也不行。可见这是一个最具中国特色的系统工程,需多方面多学科的通力合作来完成它的断源、断代和辨伪三大功能。这是历史和现实付于我们的使命,需要我们做长期艰苦的努力。绝不能有半点急功近利和浮躁心理。
三、 现状和展望
由于多种原因和需要使得中国古陶瓷的鉴定工作受到考古界和科技界等多方面的重视。根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在北京、上海等地间接或直接参与这一工作的单位就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上海博物馆、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合肥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考古系、陕西科技大学(原西北轻工业学院)、郑州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单位。
目前我所古陶瓷实验室已建立约含有2000个标本的数据库。其中景德镇瓷器胎、釉的主、次、微量元素数据比较多,可以作为鉴定景德镇瓷器的初步依据。现仍在收集相关标本进行测试。争取所得的规律更具有代表性。图1和图2为近期利用已有的主、次、微量元素数据,经过初步运算处理所得的结果。
图1
图2
另外这一数据库中还收集了越窑青釉瓷和南宋官窑瓷较多的数据,也可以作为初步鉴定的依据。但必须强调的是收集标本和研究工作还在继续,特别是有关可供鉴定的名窑瓷的品种还有待增加。与此同时为了配合XRF测试的需要,用陶瓷工艺制备了一套主次量元素符合瓷器实际情况以及微量元素种类和含量覆盖面广的测试标样,经过初步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再经过一定的检测验证后,可供需要的各单位使用。
应该说我们的工作还是初步的和不完备的,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摘其要者简述于后:
1) 目前从事这一领域的从业人员不外两个方面,一是考古方面的专家学者。二是从事各学科研究的科技人员。由于历史原因和现状存在一个关键性问题,即是考古从业人员缺少科技培养;科技人员缺少考古知识。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只有培养出新一代既懂考古又懂科技的人才。另外在目前情况下只好大力提倡考古界和科技界的通力合作。
2) 各行各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努力都可以出状元。但如果你是这行的状元,你必定是另一行的外行。有了这样的认识,就要求科技工作者必须向考古工作者学习,反之亦然。即使是科技工作者也分门别类,各有所专。也需要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取长补短,争取做到最好。
3) 在新技术的应用方面,我们与国际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如美国Smithsonia Institution就有一间实验室。它们的XRF测试设备只要能搬进实验室门的大件测试标本即可以进行非破坏测试。在测试设备上,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4) 在这一领域与国际上交流合作也还很不够。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