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科普专题 > 癌症及防治
洪昭光:好医生是让人不得病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2-09-13 【字号: 小  中  大   

洪昭光“火”了,但“火”得与众不同,很多人不知道他确切的名字,于是被传成:洪绍光、胡昭光、洪昭邦、胡绍广……然而,他的健康讲座内容被中老年人手抄笔录,竞相传阅,据不完全统计,手抄本已达68种之多,几十家出版社争先恐后要和他签订出版协议,数十个单位团体排队等着邀请他去讲课……
洪昭光是安贞医院的一位大夫,心内科专家,但是他又是一位与众不同的大夫、专家。在当代,似乎还没有任何一个学者的任何一部专业著作能像洪昭光教授的健康报告这样有如此多的传抄本和翻印本,也从没有任何一位医生因为做科普宣传而成为明星,如此受到公众的追捧。
■好的医生是让人不得病
记者:一般说来,人们认为一个医生的本分是治病,您怎么做起了健康讲座呢?
洪昭光:(笑)这是每个采访我的记者都会问的问题。健康教育不是谁想做,而是老百姓发自内心的需求。一开始,我只是讲给我们病房的病人。心血管病人一住院就花几万、十几万,但我发现很多人是完全可以不得病,不花钱受罪的,只要他记住几句话。这样我就给他讲,你怎么得的这个病,你如何可以不得、可以不复发。我给他一个人讲的时候,同病房的人也专心的来听。第一次讲,两个人来听;第二次,隔壁病房的人也来听;第三次,病人把家属也叫过来听。有的带着笔记本,有的带着录音机,听了以后,还对笔记、整理重抄、打印复印。我想既然群众这么渴望,我就在整个病房讲、定期地讲,就是这样开始的。
记者:健康科普的重要性大家都明白,但是医务界好像也有一种看法:大专家的正经事应该是作学问、作研究,您不觉得自己不务正业吗?
洪昭光:专家做健康教育要比他看几个病人对社会贡献大。我们来算一笔帐,去年,我国卫生资源消耗6100多亿,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4%,因病、因伤残、过早死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800多亿,占国民生产总值的8.2%,两项加起来不得了,是14000多亿。我们的健康科普教育如果做好了,基本上可以使各种疾病减少一半,寿命延长十年,这个效益同样不得了。
而一个医生,即便有再大的本事,能看几个病人。而且病人即便治好了,也是一个得过病的人。在美国心脏病大会开幕式上,美国心脏协会主席讲,任何再先进的高科技都无法使病人恢复到得病前的状态。因此,好的医生是不让人得病——上医治未病。
医学现在有一个误区——许多医生当了几十年医生对医学的基本目的不了解。医学是治病的,错;医学是治病人的,也错。医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健康,让健康不变成亚健康,亚健康不变成早期病,早期病不变成晚期病。使人群健康水平提高,发病率下降,寿命延长。
有一次,洪教授讲完课,一位老干部就大哭。洪教授问他哭什么,他非常伤心地说:“我就是两年前夜里上厕所,起得快了一点,猛了一点,头晕。第二天一早醒来发现半身不遂,整整在床上躺了8个月。我要是早听这节课,就不至于半身不遂,早知道“三个半分钟”,我哪至于受8个月的罪。”洪教授说,这样的病例总是让他感觉到健康教育的重要和迫切。
他说,同美国相比,我们的药物、器械并不落后,人群中医生的比例也不落后,但是,美国人的冠心病、脑卒中死亡率年年下降,我们是年年上升,这就有问题了。问题就在于健康意识太落后。所以我做健康教育是出于一种社会责任感。
■科普要又科又普
记者:听你讲健康,我的最大感受是——好听、好记,你总结的餐桌上的“红黄绿白黑”、“适量运动三五七”、“三个半分钟和三个半小时”等都又形象又简单易行,我特别感兴趣您是怎么编出这些“段子”的。
洪昭光:我曾经请过一个有名的专家来给我们的病人讲营养,一讲就是2200卡路里、300毫克胆固醇、8%的多不饱和脂肪酸、7%的单不饱和脂肪酸,还有10%的饱和脂肪酸……这些名词没人懂,结果,课讲一半,人走一半;课讲完了,人走光了。
所以我想,科普首先要普,让大家听得明白。第二是要可操作,要具体。比如你说要少吃饭,多运动,少和多没有具体标准,人家没法照着去做。第三是要有用,也就是有科学依据,每种方法都言之有据。过去很多科普普而不科。有人说睡觉要顺着磁力线好,南北睡;有人说要切割磁力线,东西睡。这些说法是用了什么睡眠仪、以什么做指标、观察了多少病例得出的?没有!完全是想象。
所以我给健康科普总结了三条标准:一听就懂,一懂就用,一用就灵。当然,要达到这个标准并不容易。首先要有医学科学知识,是个医学专家;其次要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和能力,这样才能准确、简练、流畅地表达;第三还要有艺术修养。三者结合才能有可能把一个深奥的东西变得浅显。
记者:您的科普文章不仅仅是告诉大家保健知识,好像还贯穿着一种养生哲学,您多次提到顺应自然、保持心态平和。
洪昭光:对,我非常推崇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古人讲,阴阳平衡、天人合一,它是一种整体观点,而且考虑的是全面、系统。中国的传统医学很好,不像西医,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记者:我很惊讶,您自己学西医,却很欣赏中医的思想。据我所知,相当一部分西医对中医是不“感冒”的。
洪昭光:中国搞了几十年中西医结合,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中西医结合,以为吃点中药,吃点西药就是中西医结合,那叫中西药混合。中西医结合的本质应该是用中医的宏观的、哲学的、整体的观念加上西医的X光、心电图、化验这些。中医在把握方向上挺好,西医有先进的量化标准。而且中医的一些理论、观念对养生防病特别有帮助。
“比小说还好看”,京城文化界的一位学者看过洪昭光的健康讲座笔录后由衷地赞叹,北京市卫生局局长金大鹏粗看洪昭光的手稿后爱不释手,评价说,自然而高远,精辟而不俗。而老百姓的评论就是听得懂,有意思、有用。
为了加工出那些好记顺口的健康格言,洪昭光下了不少功夫,先对复杂繁多的医学知识进行分类概括,然后是提炼,最后是字斟句酌。有时睡梦中灵光一现,醒来后也会赶紧找纸笔记下来。
■我的健康理论不是用来教训别人的
记者:教育最讲究身体力行,我想知道您平时的生活是怎样的。
洪昭光:我的健康理念可不是用来教训别人的,而是我一直确信这个理念,自己也一直照着做的。我每天早晨6点半起床,起床后出去散步、锻炼。7点半左右回家吃早饭,早饭一般是面包、燕麦、牛奶。8点多,到办公室上班。我每天三餐吃得很清淡,很少有烹炸的食品,我喜欢吃新鲜的蔬菜,而且喜欢生吃,最爱吃凉拌蔬菜沙拉。每天中午会小睡一会儿。
记者:很多人对于一些基本的健康道理都懂,譬如说知道要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但是他做不到,尤其是坚持不了。以您的体会,怎样才能克服困难、保持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洪昭光:有些吸烟的人,你对他讲吸烟有害健康,他就不吸了;而有些人在没得肺癌之前,你再讲有害健康他也不会听、不会去下决心戒烟。人和人的悟性是有区别的,对健康理念的接受也是有悟性的差别的。其实最重要的是健康意识,你一定要意识到生命和健康都是单行线,是一江春水向东流,一旦逝去,永不复返,因此再忙也不能透支健康、浓缩生命。
记者:但是的确有很多人忙得没时间运动,忙得无法按时吃饭,没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特别是中青年白领们。
洪昭光:忙不是理由。新加坡总理吴作栋每天带着大家做操,小布什每天坚持跑步,56岁时,5000米的成绩是21分钟。你首先要想清楚你想要的是什么,如果你想要的是健康,那再忙也不能忽视健康。这就好比是一个小学生,要想数学取得好成绩,就必须下功夫多学多做练习。
我自己遇到再忙的时候,也尽量保持每天走路、午睡的习惯。有时也连着几天参加宴会,但我会尽量吃清淡的,吃七八分饱。
记者:我看您说话总是慢声细语,做事总是态度平和。您有没有着急上火的时候,还是您按照您的健康理论已经修炼得能总保持良好的心态。
洪昭光:我一般很少有着急上火的时候,因为我知道急了也没用,于事无补。但是,心理再平衡,该着急也会着急,该上火也会上火,只是,别过分。我说过,心理平衡不是麻木不仁,不是心如枯井,是理性的平衡。喜怒哀乐一样,都要适度。
现代人物质生活很丰富,但心态不够好。物质的需求容易满足,但心灵达到满足则太困难。所以要加强这方面的修养。不然,面对当今变幻的世界和激烈的竞争,物质再丰富,心灵也会痛苦。在任何情境下,如果能听其自然,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态,就拥有了健康的基础。
记者:能打听一下您平时的爱好吗?
洪昭光:我喜欢养花、养鱼养虾,喜欢看着它们生长,喜欢闻它们的味道。还有,我喜欢茶壶、邮票,喜欢艺术品。它们都让我体会到从容和和谐。文学艺术,唐诗宋词、道家思想更是我的最爱。一句话:我崇尚自然,喜欢东方胜过西方。
60多岁的洪昭光教授真的是他的理论最好的实践者,1961年他大学毕业时体重是62公斤,至今他的体重仍然是62公斤。血压不高,心脏很好,身体没有任何问题,工作起来精力充沛。
在生活中,洪教授的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早年,他因为出身不好而影响入团、入党,后来,他研制的“北京降压0号”因学术之争被搁置了20年,他经历过中年丧妻,经历过大病考验……但什么时候看到他,永远是一派平和从容。
在他的并不宽敞的办公室里花木葱茏,十几把茶壶随意地点缀在办公桌上方,据说他的一大绝技是养盆栽的竹子和在盆景石头上培植苔藓。
采访结束时,洪昭光教授送了记者一本他的新书,在扉页上,他题下了四行字:大道至简/大医至爱/适者有寿/仁者无敌,他说这段话出自老子,既是他40年从医的感悟,也是为人、为医、养生的至理箴言。
(据《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彤)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