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副刊专题 > 抗震救灾专题 > 综合报道
记抗震救灾先进人物中科院微电子所所长叶甜春
男儿本有凌云志 如今恰逢报国时
  文章来源:微电子研究所 发布时间:2008-06-12 【字号: 小  中  大   

6月7日下午,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来临之时,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所长叶甜春和党委书记李培金正匆匆飞赴四川绵阳抗震救灾第一线慰问科技救灾人员。这已是汶川8.0级地震发生后叶甜春同志第三次飞赴灾区。

“5.12”大地震不仅震塌了房屋,毁坏了道路,更使得灾区通讯系统遭到破坏性打击,灾区一度成为信息孤岛。各级领导、全国人民急切了解灾区救援的最新进展,解决通讯问题成为抗震救灾的当务之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联合多个单位开发的MiWAVE宽带无线应急通信系统的建立,有效地解决了震灾后信息传输特别是图像传输的问题,使抗震救灾工作明显受益,在抗震救灾一线、前方指挥部和后方总指挥部之间搭建了一条“直观通道”,方便了各救灾队伍尽快地开展工作。5月24日开始,叶甜春同志与微系统所科研人员一起在重灾区平武县南坝镇等地建立并维护移动通讯终端。为保证宽带应急系统24小时正常运转,协助上海微系统所完成系统的全天候维护,叶甜春积极响应中科院发出“动员院属各单位集成已有知识积累,充分发挥跨所、跨学科协作精神,为当前抗震救灾提供科研支撑”的号召,他迅速抽调所内优秀科研人员组成抗震救灾小分队并于5月31日亲自率队赶赴灾区。

冒着频繁的余震,在恶劣的天气和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叶甜春发挥党员领导同志的带头作用,始终坚持在第一线,带领队员们紧张地开展工作。在他的率先垂范和严格要求下,微电子所科研人员不怕困难,连续工作,不怕牺牲,勇挑重担,受到了当地政府和各救灾队伍的好评。

灾后至今,叶甜春三进绵阳,三上唐家山,最危险的地方到处显现着他的身影。随着灾情的发展,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成为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MiWAVE宽带无线视频监控系统已成为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指挥的核心监控手段,唐家山大坝及堰塞湖沿线的14个监测点的维护任务成为唐家山抢险信息生命线的保障。当危险逐渐增强、大部分抢险人员陆续撤离后,为了确保监控系统稳定工作,叶甜春同志不顾个人安危,与微系统所领导交替到唐家山堰塞湖坝顶进行指挥,带领科研人员坚守进行系统维护。6月9日晚,因堰塞湖泄洪已到关键时刻,他和两个所的科研人员决定冒着时刻都可能发生的危险在堰塞湖坝顶过夜,以确保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为各级救灾指挥提供高质量的实时画面传输。

在一线的救灾工作中,叶甜春还承担了大量的协调工作,他充分利用老家在绵阳的优势,与当地政府和各救灾部队指挥员紧密联系,充分沟通,最大程度上保障了中国科学院各单位联合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叶甜春就带领全所职工开展了“情系灾区,众志成城”爱心捐献活动,掀起了所内的捐助高潮,全所通过各种渠道共向灾区捐款206444.3元。在紧张忙碌的科技救灾的同时,他还时刻关注着灾后重建特别是学校的重建工作。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他知道灾区孩子们重返校园的心情是多么迫切,他四处奔走呼吁,积极争取为重灾区北川、平武的受灾学校定向捐款,到目前为止,已通过中国教育基金会和中国科学院青联募集部分企业100多万元。他个人还通过捐献“特殊党费”、捐助北川希望小学等途径共为灾区捐献13000元。5月15日,在教育部就支援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工作有关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特别介绍了叶甜春的事迹。

6月8日,叶甜春在平武县南坝镇查看了MiWAVE宽带无线应急通信系统的运行维护情况,在原定的行程之外,他和党委书记李培金又冒着蒙蒙细雨和频繁的余震,驱车前往平武县锁江羌族乡查看拟灾后援建的希望小学校址,就选址问题与当地乡领导进行了磋商,等他们返回绵阳时已是晚上10点多,这时才想起还没有来得及吃晚饭。

目前,灾后救援工作正处在关键阶段,有一支身穿中国科学院“创新为民、科技救灾”字样T恤的救援队正与广大解放军官兵活跃在抗震救灾的最前线,他们以先进的科技手段为武器,投入到了这场抗震救灾的攻坚战中,这支队伍的带头人之一就是叶甜春。在他的心目中,当祖国需要的时刻,自己就是一个时刻准备冲锋陷阵、为国奉献的战士!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