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副刊专题 > 抗震救灾专题 > 媒体报道
中国青年报 关注唐家山抢险:决战唐家山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2008年06月03日 发布时间:2008-06-06 【字号: 小  中  大   

核心提示

北川,大禹的故乡。在汶川大地震中,北川成为一片废墟。地震过后,离北川县城约6公里的唐家山堰塞湖再一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在国家最需要的关键时刻,武警水电部队主动请缨,承担被水利专家列为1号风险的唐家山堰塞湖抢险任务。

这支以劈山斩水、拦河筑坝著称的水电铁军,在大禹的故乡展开了一场与自然灾害抗争,与时间赛跑的生死决战。

6月1日上午,四川绵阳南郊机场出口处,近千名绵阳市民自发来到这里,迎接从唐家山堰塞湖抢险归来的武警水电官兵。

当列队整齐的武警水电官兵走到机场出口时,掌声雷动,夹道欢迎的群众纷纷涌上前,送上水果、矿泉水,献上鲜花。

当天18时14分,最后一批唐家山堰塞湖抢险人员抵达绵阳机场。至此,620多名抢险官兵和工程技术人员除留有少量监测人员外,已安全撤离。

“悬湖”险情,刻不容缓

汶川大地震,在四川北川、青川、德阳等灾区形成了30多处堰塞湖,如果溃堰,洪水便会咆哮狂泻,让已饱受地震重创的受灾群众再次遭遇灭顶之灾。

1亿立方米,这是汶川大地震后形成的最大、最危险的堰塞湖——北川唐家山堰塞湖5月23日已达到的库容量。被水利专家列为1号风险的唐家山堰塞湖,每天以800多万立方米的库容增加、以2米的速度上涨,风险等级正在逐步上升,如不采取应急措施,遇强降雨随时存在溃坝风险,唐家山堰塞湖成了悬在下游数十万群众头上的一颗“定时炸弹”。

根据中科院的测算,如果1亿立方米的洪水决堤,完全能够吞噬一座50万到100万人口的中型城市。

5月22日,温家宝总理第二次来到地震灾区时,一抵达绵阳即飞往唐家山堰塞湖视察。温家宝总理提出了处理堰塞湖问题的三条原则:一是主动处理,避免被动处理;二是要立足早处理,防止因水量增大增加处理难度;三是同时制订工程排险方案和人员转移避险方案,确保群众安全,确保部队和抢救人员安全,绝不能再造成人员伤亡。

按照当时水位的涨速,6月初之后,唐家山堰塞湖湖面将漫过坝顶,对下游形成水患。

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一下集中到唐家山,也集中到一支特殊的战斗力量——武警水电部队官兵的身上。

武警水电部队临危受命

情况万分危急。

指挥部政委贾方亮少将从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发出指令:在前期投入3500名兵力进行救援受灾群众、抢通道路的基础上,火速从广西、江西、湖北等8个省区抽调水文、地质、爆破、测量等工种的46名专家和1000多名官兵以及150多台(套)大型施工机械设备到四川灾区集结,急排“堰塞湖”险情。

水电官兵纷纷表示要把唐家山堰塞湖的抢险工作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流血牺牲也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因山体断裂,不断滑坡,专家虽多次想前往唐家山堰塞湖探明具体情况,均无功而返。由于无法到达现场,难以掌握准确的水文、地质资料,无法形成科学决策及处置意见,几十名专家心急如焚。5月16日,武警水电指挥部组建了一支30人的“堰塞湖”敢死队,前往事发地段勘测资料。官兵们虽不顾个人安危,连滚带爬用了12个小时走6公里的路,但终因滚石不断而不得不返回。

5月17日,武警水电指挥部主任李光强少将率10人专家组紧急从北京飞赴四川。这位曾经指挥过8年前发生的地质灾害史上规模为亚洲第一的特大山体崩塌——西藏易贡特大山体滑坡抢险任务的将军,此刻心急如焚。一下飞机,他就直奔北川,了解堰塞湖的相关资料和具体情况。

与此同时,武警水电指挥部指示所属一总队、二总队、三总队、三峡指挥部迅速派出精干力量向北川唐家山堰塞湖集结,并要求部队要不惜一切代价,全力以赴完成好抢险任务。

河水在上涨,降雨在持续,余震在发生。由于险区处于深山峡谷段,通往唐家山的道路已全被山体滑坡中断,任何机械设备都根本无法达到抢险现场。有人说,机械设备要想进入唐家山堰塞湖坝体,除非长上翅膀,否则不可能到达。

5月21日10时,水利部与武警水电部队组织专家乘直升机飞抵唐家山堰塞湖。由于无路可行,他们只能攀越陡立的巨石,踩着锋利的碎石,钻过倒下的树木,探寻这个巨型“天湖”的真实面目。现场监测出,唐家山堰塞湖堰体顺河长约803米,横河最大宽约611米,顶部面积约30万平方米,堰体由石头和风化土组成。

5月22日,国务院抗震救灾前方指挥部水利组召开的唐家山堰塞湖应急疏通工作会议上决定:由空军设立空中专用通道,负责施工设备运输。这是建国以来,国家首次为救灾设立专用空中通道。

由于场地受限、环境恶劣,直升机最大吊装量是15吨。这样一来,武警水电部队的大型机械设备无法吊装。为此,武警水电部队迅速购置可供吊装的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

5月23日凌晨5时,武警水电部队专家组乘坐直升机前往堰塞湖现场察看实情,初步确定开挖明渠、降低水位、减少蓄水量的方案。18时,首批350名抢险官兵和80台重型设备相继开抵绵阳,准备进驻唐家山。

穿越生死线

由于天气原因,连续两天没有飞行成功,而险情不等人。

5月25日18时20分,武警水电部队组织208名官兵从北川县城出发,在当地老乡的带领下连夜挺进唐家山。

这是一次艰难的跋涉。摆在突击队面前的是一条人迹罕至的崎岖山路,中间要翻越两座大山。汶川大地震,使江河断流、山峦移位,谁也说不清现在仍在持续的余震,会使途中的地质情况产生怎样的变化和危险……

向唐家山进发的每名官兵身上都背有炸药、食品等物资,负重最少26公斤。有的路段坡度达到70度,行路之难可想而知,每走一步都要很吃力地靠抓着两旁的树木向前爬行。队伍拉得很长,为给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道路,他们还在沿途用红布条做标记,官兵们就是沿着一路上的红色标记不断前行,形成了一条维系着一方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红色生死线”。

一路上,官兵们喊着号子,互相鼓励、搀扶着,在刀尖般锋利的乱石丛中行走、匍匐、翻滚、攀爬……突然间,大地颤动起来,人就跟着左摆右晃——又是一次余震!

官兵们的衣服被荆棘刺破了,手臂被刺得鲜血直流,脚也磨出了血泡,汗水把装炸药的纸箱湿透了。他们踩着松软的滑坡体、尖锐的山石小心翼翼地下行,稍不注意,一脚踩空就会顺势滚下山崖,生命也许就在一脚之间,身边不时还有踩落的石头滚过,耳边不时传来山体滑坡的声响。

武警水电三峡指挥部溪洛渡水电站项目部新战士罗少兵,刚满18岁,从小就生活在山里,擅长走山路,出发前,他从老乡家里借了个背篓,一个人就背了近30公斤炸药,一路上跌跌撞撞,几次差点连人带篓滚下悬崖。

经过8个小时的艰难跋涉,次日凌晨1时30分,终于到达了唐家山堰塞湖坝体上,为及时排除堰塞湖险情争取了时间。

这条由官兵的鲜血和忠诚开辟的小道,先后有3000人次背着数十吨炸药、帐篷和食品源源不断地运进唐家山堰塞湖坝体,虽然空中通道已经开辟,但是这条系有小红布的羊肠小道,仍被指挥部定为唐家山堰塞湖抢险的备用通道。

鏖战6天7夜

5月25日,根据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命令,按照溃堤三级风险,堰塞湖下游有近7.5万名群众被迫转移。

第二天11时30分,第一台挖掘机通过世界上最大的运输直升机米-26运到了唐家山堰塞湖抢险现场。从这一刻起,唐家山堰塞湖变成了不眠之夜,在不到1平方公里的坝体上,600多名官兵开始了一场与自然灾害抗争,与时间赛跑的较量。

施工现场一片繁忙,官兵们在唐家山堰塞湖工程抢险总指挥岳曦统一指挥下,紧张有序地进行施工。

数十台机械设备川流不息,数百名官兵为开挖导流槽提供作业面。1500米高的大山半个山体在震后垮塌,塌方在余震后时有发生,飞石滚到堰塞湖中溅起五六米高的水柱,危险异常。但官兵们毫不畏惧,他们只有一个信念:尽快挖出一条导流槽,使唐家山堰塞湖的洪水按照控制流量下泄,确保下游数十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曾经参加过三峡船闸建设、被战友们誉为“重机医生”的三峡指挥部五级士官曾云大25日接到赴唐家山堰塞湖抢险命令时,正在家里休假。了解这一情况后,他赶紧买了一张站票,一口气站了12个小时,连夜随200名战友奔赴唐家山堰塞湖。到达现场后,他带领22名技术精湛的操作手甩开膀子24小时两班倒昼夜不停地干起来,在炙热的太阳下,迷彩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一天下来,站都站不起来。

由于要不断运送大型机械设备,运输机米-26在起降时,直升机机翼刮起巨大的风浪,100米范围内的帐篷和官兵都能刮倒,掀起的灰尘弥漫了整个施工现场,官兵们汗水和灰尘混在一起,每个人身上都是厚厚的灰尘,就连吐出来的口水都带泥。

晚上,因帐篷数量不足,部分战士只好露宿坝上,各种机械设备就在帐篷旁边施工。在轰隆的机械声下,轮班的官兵还是酣然入睡……虽然发电照明设备尚未到位,但工地依然热情高涨,秩序井然。

5月27日9时10分,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副总指挥回良玉到唐家山堰塞湖工程抢险现场看望武警水电官兵,了解数百名武警水电官兵每人负重26公斤徒步翻越几座大山,现在又是24小时昼夜施工时,回良玉副总理对武警水电官兵顽强的意志、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给予了高度肯定,赞扬他们是一支敢打硬仗、敢打胜仗的部队。

6月1日,水电官兵按照“疏通引流、顺沟开槽、深挖控高、护坡镇脚”施工方案,经过6天7夜的艰苦鏖战,一条长475米、宽约50米、深超过10米的泄洪槽成型,这标志着唐家山堰塞湖应急疏通工程任务正式完成。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