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副刊专题 > 抗震救灾专题 > 媒体报道
北京晚报 中科院专家:民间志愿者别盲动
  文章来源:2008-05-26 北京晚报 发布时间:2008-05-27 【字号: 小  中  大   

本报讯(记者蔡文清)大灾发生后,与生命救助同等重要的是精神安抚和心理援助。昨天,中科院管理学院副院长、社会与组织行为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时勘表示,灾难过后要重视对各类人群的心理援助,用坚定的信念面向未来。

为孤儿找到新平衡

时勘说,对于灾难的幸存者,目前存在三方面的问题,第一表现在生理上,由于目睹灾难,原有的平静心情被打破,生理本能产生焦虑;第二在行为上,可能会出现慌乱的行为;第三在心理上,一种情况是完全麻木了,另外就是惊恐,非常敏感。

对于灾难中幸存下来的孩子,特别是孤儿,时勘认为援助他们,不是恢复原样,而是要重新找到平衡,“因为面对这种大的惊恐,有些孩子表面看起来不错,但是在数月后可能会表现出一些问题。儿童可能无法直接表达自己的情绪,只能通过转移的方式,比如说睡眠不好、神情呆滞、做噩梦、不说话。这个时候要尊重孩子的情绪宣泄,按照孩子的心理规律进行心理辅导和援助。”

现在许多人都关心孤儿领养的问题,时勘说,想领养孩子的人,一定要想办法去跟他建立一种平衡,比如要重建孩子的控制感和安全感,要了解并支持孩子的情感表达、情绪表达。

民间志愿者别盲动

不仅是灾区的人需要心理干预,地震中救援人员、医务工作者、记者、志愿者等亲身经历了大灾的场面之后,精神上也多多少少受到了影响,他们也应进行适当的心理援助。时勘说,各类人群在大灾后都要尽量避免创伤后的心理障碍,它的特征体现为痛苦的回忆、梦境、幻觉等。

对于救援人员来讲,在灾区不要忘记吃饭、睡觉,要和战友多沟通,分享抗震救灾的经验。对于在一线工作医护人员和新闻记者,要客观面对后期现场搜索的结果;同伴之间要交流,要适度的宣泄;和患者建立友好的朋友关系也可以帮助医护人员。

前往灾区的民间志愿者,时勘建议他们一定要跟当地政府沟通;避免盲目行动,一定要周密计划,严密组织,而且要注意自己的后勤保障;遇到挫折要乐观自信,学会表达和求助;要提高自我情绪管理能力,心胸坦荡,要深信志愿者工作是神圣高尚的工作;要承担力所能及的事情。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