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副刊专题 > 侯祥麟:红色科学家 战略科学家 > 风雨历程
面对西方封锁挑起千钧重担
  文章来源:中国广播网 发布时间:2005-09-06 【字号: 小  中  大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进行经济和技术封锁,我国只能依赖于苏联的经济技术援助。50年代苏方供应我国所需各种军用油品,并援建了兰州炼油厂,两国科技人员的合作是比较好的。为了适应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防工业建设的需要,我们必须解决一些技术难题。可是中苏两党两国关系恶化,苏联撤退专家,单方面宣布中止了一切援助,使我国面临极大的困境。我国主要的技术难题:一是用国产原油提炼的航空煤油在试验中造成发动机火焰筒(燃料室)腐蚀,尚未找到原因和解决办法;二是我国原子弹、导弹、卫星的研制所需要的特殊润滑材料尚不能生产;三是大庆原油虽然产量很高,但缺乏先进炼制手段,不能加工高质量油品。前两项直接影响了国防建设。

侯祥麟到研究院后,科研工作主要以军用油品的研制为重点,石油部的军用油品研制任务的归口管理落实到院里,分工由侯祥麟负责。

1958年,总后勤部向石油部提出订购140种油料的清单,要求给以解决,部党组要求逐项给以安排落实。除已经能够生产的品种外,有的品种需要研制,于是侯祥麟的团队分别安排研究所和炼厂进行。经过科技人员和工人的努力,一年后大部分油品已经生产或试制成功的有102种,但主要航空油料在技术上还没有突破。

1959年2月初,余秋里部长在部里做过一次形势报告,给侯祥麟印象很深。余秋里在讲了形势和生产任务后,又着重讲了科技工作的重要性,强调科学技术工作一定要跟上去,他说,近来科研工作没有受到重视,而现代工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要用最大的力量发展科学技术,多搞发明创造,做好细致的科研工作,要对先进技术进行大力推广,努力发挥科学技术在生产建设中的作用。

1960年1月21-29日,在李人俊副部长的主持下,石油部召开新产品会议,检查军用油品的试制及生产情况,研究如何进一步落实和扩大生产,会议期间还邀请了总后勤部有关同志就产品给侯祥麟的团队提意见。余秋里部长在会上强调,润滑油必须保证质量,并要求解决空军用油问题。

1960年7月,苏联撤退专家后,形势更为紧张。石油部不仅要求石油科学研究院全力以赴研制军用油品,还陆续把试制和生产的任务分配下达给一些炼厂,动员最大的力量来解决军用油品的供应问题。

在这种形势下,侯祥麟所承受的压力是前所未有的。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