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副刊专题 > 侯祥麟:红色科学家 战略科学家 > 风雨历程
重返北京,喜获爱情
  文章来源:中国广播网 发布时间:2005-09-06 【字号: 小  中  大   

1954年初,时任石油管理总局副局长的刘放被派到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当商务参赞。因为商务参赞需懂技术,希望侯祥麟也能跟他去,并让侯祥麟回去把大连的工作交待一下。侯祥麟虽然不愿意,但也不好说什么,而且刘放已在为他办调回北京的手续。侯祥麟回到大连,向张大煜所长讲明了情况,他舍不得侯祥麟走,说市委统战部准备提名选侯祥麟为人大代表,但因为侯祥麟的行政关系在石油管理局,他也只好同意。

可是,总局领导不同意侯祥麟随刘放到苏联去,把他分配到炼油处当主任工程师,主要抓人造石油项目。侯祥麟到炼油处工作后,结识了李秀珍。李秀珍原籍山东省福山县,1930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947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因该校用俄语授课,李秀珍在预科学习了两年俄语后,1949年转入本科化工系,1952年院系调整时转到大连工学院,1953年毕业于大连工学院化工系。大学毕业后,李秀珍被分配到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兰州炼油厂筹建处工作。当时,石油管理总局要为兰州炼油厂选送一批人到苏联去培训,李秀珍的俄语不错,领导安排她来教这批人学俄语。到苏联培训本来也有她,没想到她的政审没通过。因为解放前夕她跟一位英国老太太学过英语,这竟然成了问题,使她不能出国学习,结果留在了炼油处。

这样,侯祥麟和李秀珍在工作上接触就比较多了,加之又都是单身职工,节假日有时一起到北海去玩,还经常去鼓楼大街的马凯餐厅吃米线、鱼汤。这样,过了一年多,他们彼此加深了了解,产生了爱情,决定结婚。在1955的除夕之夜,他们结为夫妇。婚礼非常简朴,没有婚纱,没有大宴,只有同事们的聚会和祝福。李人俊副部长也来祝贺,还送了一幅画。1956年李秀珍终于得到了去苏联学习的机会。一年后回国,调炼制研究所筹建处。石油化工科学院成立后,李秀珍一直在那里工作,担任过题目组长、高级工程师、研究室主任等职,直到1991年退休。

侯祥麟从大连回到石油管理总局以后,跟国外还有联系,对民盟还做些工作。刘放对此不满意,要侯祥麟终止这两方面的工作。刘放还给民盟写信要求暂停侯祥麟的工作,于是侯祥麟这两方面的工作就都不再干了。从此,他的共产党员身份也就公开了。

1955年,中国科学院仿照苏联模式成立了学部,侯祥麟被选为第一批技术科学部委员。侯祥麟在技术科学部一直担任常委,也是石油研究所(大连)学术委员会委员。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