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党建专题 > 2007年“两会”专题 > 热点话题
增收 扶贫 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谈新农村建设
  文章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7-03-07 【字号: 小  中  大   

3月6日,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招待会,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耀邦,全国政协常委、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和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林业局原局长王志宝四位委员就“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农民增收的两个车轮

在回答记者关于新农村建设中的形象工程问题时,林毅夫——我国最早提出新农村建设的学者谈到:“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1999年,林毅夫开始倡导新农村建设,目标是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村现代化。他谈到,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生产、生活设施严重落后,新农村建设以村容整洁作为切入点,确实可以给农民带来一些实实在在的利益,但一些地方把新农村建设片面理解为新村庄建设,要农民拆掉旧房子、盖新房子。林毅夫认为,把新农村建设引向新村庄建设,会增加农民负担,给农民带来伤害,应该避免。

林毅夫说,新农村建设或者其他的农业政策,主要目标都建立在提高农民收入之上,只有农民收入提高了,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等目标才可能实现。要提高收入,就一定要发展生产。而发展生产当然要用现代科技手段、现代市场固有的方式来实现。同时,在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当中,农村的耕地和农民数量会减少,要满足人民对粮食和农产品的需求,农业生产力也必须不断提高,而现代生产力提高了,农业生产也就稳步提高了。

除了把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手段之外,林毅夫认为,另外一个重要手段是农民进城务工,到第三产业赚取工资收入。他分析说,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254元人民币,其中1174元来自工资,占36%。为了解决农民进城务工的问题,国务院去年出台了《关于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意见》强调,农民进城以后要有平等的工作机会,而且要解决农民进城带来的子女上学和职业培训问题。2006年,政府帮助农民追讨1834亿元的拖欠工资,占历史积累拖欠工资的98.6%。通过这些措施,农民进城务工的工作环境和机会会增加,而且会更好。“发展现代农业和进城从事非农产业,就像增加农民收入的两个轮子,当这两个轮子都驱动起来,我相信农民的收入会有比较快的增长。”林毅夫说。

1亿人民需要帮扶

“现在中国需要帮扶的人口还在1亿左右,其中绝对贫困人口2148万,低收入人口还有3550万。”王志宝委员在回答有关中国贫困人口的问题时这样表示。他介绍说,2006年中央财政投入137亿元,地方财政投入50多亿元,总共近200亿元用于扶贫,把人均年收入683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减少了217万,把人均年收入不到958元的低收入人口减少了517万。“在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上,一些贫困县与比较发达地区的差距很悬殊。即使和全国平均数字比,重点贫困县的农民人均收入也只有全国平均数字的1/2,人均生产总值只有全国平均数字的1/3,人均财政收入只有全国平均数字的1/6。”王志宝说。

陈耀邦委员为大家算了一笔账,如果每一个贫困人口补差300块钱,全国只要拿出60亿元,就可以使2100万人超过最低生活保障线683元,从而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他提到,国家要到2010年基本解决全国绝对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他对实现这个目标非常乐观。从今年开始,我国将全面推行农村最低收入保障制度,如果这个制度能够很好地落实,2100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就可能从目前的不到683元提高到超过683元。

王志宝透露,我国政府下一步对扶贫工作会更进一步加大力度。首先是分地区加以研究,以进一步明确下一步扶贫思路。第二是采取综合性措施,不能单打一,除了扶持农民发展生产以外,还要帮助当地搞好社会性建设,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还要提高当地贫困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

1800余件提案关注新农村建设

陈耀邦谈到,每年关于“三农”问题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问题都有大量的调研、发言和提案。从2006年3月十届四次会议以来,全国政协委员和相关单位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的提案就有1800多件。去年,全国政协还专门开了一次常委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会议主题之一,在会上提了很多重要的意见和建议。

“去年,我所在的经济委员会还专门组织委员对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问题进行了一个调研,到福建、浙江等6个省市作了实地调研,并且在江西开了一个有15个省政协代表参加的专题座谈会。调研以后,我们向中央提交了一个建议,内容包括建立有益的领导协调保证机制,完善调动农民参加建设新农村的基础性设施,大力调整财政的收入分配格局,加大自主力度,建立完善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放手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农村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等。”据他介绍,全国政协的其他专委会也就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生态环境保护、法制、社会保障事业和农民工问题作了专题调研,并递送了报告。而今年,经济委员会计划到西部地区去,包括西南和西北地区,专门研究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问题。同时还会组织全体农业界的委员,对如何加强农村的科技工作、提升农业的科学水平的问题作专题调研。

从“五保”到“低保”

陈耀邦谈到,在农村建立低保制度已成为紧迫问题。他说,农村有些地方的土地被征用,出现了一些“三无”农民——没有土地、没有职业、没有社会保障,这必然会导致一些社会问题。从解决所谓的“三无”农民问题出发,就很紧迫地需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据介绍,这两年,在许多地方已经开始做一些最低生活保障的试点,在东部地区,特别是一些比较富裕的地区已经解决得比较好。陈耀邦说,现在的重点是解决中部和西部地区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问题。这个问题既跟扶贫工作结合在一起,又有一些区别:最低生活保障是解决生存问题,而扶贫进行的经济开发是解决贫困地区的发展问题。

陈耀邦说,在最低生活保障方面,我国过去在集体经济里面有“五保”,对五保户进行生活救助。现在,“五保”制度要转变成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变成一个政府行为,成为一项国家制度。

王志宝委员谈到,低保问题不仅仅是关系到农村发展的一个大问题,也是扶贫工作当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据统计,现在,在贫困县里由于残疾、长期患病等原因最后丧失劳动能力的占贫困县人口总数的6.7%。2005年,因残疾、患病返贫的大概占返贫人口的26%。所以,农村低保首先要把这部分人的问题彻底解决。据介绍,2006年,全国农村通过低保解决了1500多万低保户的问题,今年将在全国推进实施。

十大行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张宝文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建设现代农业可以说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系统工程,建设现代农业必须从国情出发,要遵循客观规律,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去推进,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根据我国国情,发展现代农业有6个方面内涵:用现代的物质条件武装农业,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的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的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的发展理念指导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并提高农业的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的素质,提高农业的效益和提高农业的竞争力。

据介绍,为了加快现代农业的建设,农业部2007年将从四个方面来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第一,农业部将继续实施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转变就是要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拓展就是拓展农业的功能和领域,提升就是提升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第二,要强化四大支撑,也就是要强化政策支撑、科技支撑、社会装备支撑以及人才支撑。第三,要构筑六大产业体系,包括粮食产业、经济作物和园艺产业、养殖业产业、农产品加工产业、生态和生物质产业以及农业的服务产业。第四,实施现代农业的十大行动,即: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健康养殖业的推进行动、高效经济作物和园艺作物促进行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行动、农业科技创新应用与新型农民培训的推进行动、农业产业化和组织化的水平提升行动、循环农业促进行动、现代农业设施装备加强行动、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行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通过这十大行动的实施来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