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党建专题 > 2007年“两会”专题 > 聚焦科教
“绿金”时代:中国准备好了吗?
  文章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7-03-07 【字号: 小  中  大   

在石油天然气矿石能源面临枯竭,“黑金”时代日益去势之时,被誉为“绿金”的生物质能源已成为国际能源战略的重要着眼点。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应该把'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修改为'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源等可再生能源’。”来自河南省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农村与农业委员会委员张百良在发言中建议应该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今年两会期间,中国生物质能源发展问题再次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此前,两院院士石元春指出,发展生物质能源,直指中国三大世纪难题:“三农”、环保、能源问题。“我国发展生物质能源和生物质产业可做到不争粮、不争地,在缓解中国能源紧张和环境压力的同时,拉动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潜力巨大。”

石元春这样概括生物质能源对于中国的意义:在石油天然气矿石能源面临枯竭,“黑金”时代日益去势之时,被誉为“绿金”的生物质能源已成为国际战略重要能源。

“绿金”时代,生物质能源对于中国意味着什么?中国是否已经作好了搭上时代列车的准备?

“绿金”时代:生物质能源价值膨胀

资料显示:2005年全球燃料乙醇的产量已超过3000万吨,生物质供热发电、成型燃料等已经商业化运行。

2006年,美国提出到2025年,用生物质能源替代75%的中东石油进口。美国的目标是生物基产品和能源2010年比20世纪初增加3倍,2020年增加10倍;每年新增200亿美元的收入,减少1亿吨碳排放量。

欧盟也宣布,到2020年,运输燃料的20%将用燃料乙醇等生物燃料替代。

世界经合组织(OCED)的研究报告指出:“各国政府应大力支持和鼓励生物质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减小它与传统原油及天然气产品的价格差距,以最终达到替代的结果。”

“生物质能源战略已成为美欧等发达国家的重要能源战略。”石元春说,“在化石能源渐趋枯竭、环境压力日益沉重、需求和油价持续上涨及世界能源资源争夺战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寻求可再生清洁能源和能源的多元化已成为世界发展大势。”

“事实上,如利用秸秆培育生物柴油、生物成型燃料以及其他生物替代能源,这些技术在农村节能上大有潜力,能大幅减少农业耗能。”张百良认为,生物质能源对中国发展大有可为。

喜忧参半:中国生物质能源产业蹒跚上路

在世界各国将能源战略重心倾向于生物质能产业时,中国的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现状如何?

石元春院士指出,根据原料充足、技术可能、成本可行和市场急需的原则,中国的生物质能源的终端产品应当以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塑料、沼气供热发电、固化成型燃料以及相应的一些生物化工、有机肥料等衍生产品为主。

以备受关注的燃料乙醇产业为例,我国的生物燃料产业起步晚、发展快。“十五”期间,国家批准建设4个生物燃料乙醇生产试点项目,每年生产燃料乙醇102万吨,可以混配超过1020万吨生物乙醇汽油,乙醇汽油的消费量已占全国汽油消费量的20%,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国。

2006年8月,中国确定了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4个重点领域:农村沼气、农作物秸秆生物气化和固体成型燃料、生物液体燃料、秸秆发电。

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已经上路,但尽管前景看好、形势喜人,中国的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生物质能源产业在我国还很新,还在启蒙中。”石元春这样评价中国的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天津财经大学教授李炜光也指出,“目前,我国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从总体上看,大多数生物质能技术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一方面充满希望,一方面目前还很弱小,产业化和商业化程度比较低,缺乏自我持续发展的能力。”

2006年12月18日,国家发改委下发紧急通知,要求立即暂停核准和备案玉米加工项目,并对在建和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对国内一些地方盲目发展玉米加工乙醇燃料不予支持。

在此之前,国内库存的近1亿吨陈化粮是我国乙醇燃料的主要原料,目前这些陈化粮已经用完。乙醇生产开始转向采用新粮作为原料。一位企业负责人介绍,生产1吨乙醇,通常要用3.5吨左右粮食,生产过程中还需消耗2至3.5吨煤,从总的能源消耗来看,用粮食生产乙醇燃料并无优势可言。为了使乙醇燃料能顺利推广,国家规定,车用乙醇汽油与同标号的普通汽油同升同价,并给予适当补贴和减免税收等政策优惠,2006年该项补贴额为每吨2054元。有关人士预测,倘若在“十一五”期间以每年发展600万吨生物乙醇计算,每年的财政补贴将超过百亿元。“即便如此,企业每生产1吨乙醇燃料也要亏损1000多元。”这位负责人坦陈。

对于不希望看到高油价袭击自己钱包的消费者来说,越来越多的生物燃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未来。但由于生物燃料(包括乙醇和生物柴油)需求的增长,人们已经开始担心对农产品的竞争将日益加剧。除了玉米,白糖和油菜也是受到威胁的食物之一。

不与民争粮:扶持中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健康发展

盲目上马、大干快上、遍地开花、投资过热、与人争粮——在看到了“绿金”的价值的同时,人们开始反思:在利用生物质能缓解能源压力的同时,会不会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生物燃料会不会造成汽车与人类争粮的必然结局?中国又将怎样有效地规避遍地开花、投资过热所带来的诸种隐患?

李炜光指出,国家已经明确出台政策性原则,以规避中国生物质能源产业起步阶段所出现的诸多风险。

首要原则即不与粮争地。李炜光说:“不与粮争地,促进能源与粮食'双赢’,这一条最重要。发展生物质能产业,不能拆了东墙补西墙,不应对粮食供需格局和粮食价格产生不良影响。为保证这一原则的实现,国家财税政策应更多鼓励利用秸秆、树枝等农林废弃物,利用薯类、甜高粱等非粮农作物和小桐子、黄连木等木本油料树种为加工原料,鼓励开发利用盐碱地、荒山和荒地等未利用土地建设生物能原料基地,并将具备原料基地作为生物能源行业准入与国家财税政策扶植的必要条件。”

石元春多次提到,我国应依靠农林业的废弃物(包括城市工业的有机废弃物)和边际性土地种植能源植物解决生物质能源的原料来源问题。首先应利用农林业废弃物生产生物质能源。数据显示:中国每年产生包括秸秆在内的农林废弃物约15亿吨,可生产3.7亿吨乙醇。另外还有农业生产中的畜禽粪便、森林中的枯枝腐叶等;在城市,有堆积如山的工业有机废弃物、城市生活中废弃的厨余垃圾、剩余倒掉的泔水等等,所有的有机物质都可以转化为生物能源。

其次利用很难种出粮食的边际性土地种植能源植物,如木薯、灌木、甘蔗以及木本油料植物等。石元春指出,我国每年产出实物量20.29亿吨,相当于3.82亿吨的标准煤。

石元春强调:“目前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从以粮食为主原料向非粮食能源植物为主要原料进行转型。”

来自山东省的一位全国人大代表透露,山东也正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源,但目前技术瓶颈仍是制约生物质能发展的主要因素。据了解,一些核心技术,如酶制剂技术仍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这位代表建议,政府应当增加相关的研发投入,在产品技术相对成熟后,推动产业化生产。

“当今形势下,生物质新技术犹如雨后春笋,产业化突飞猛进,相关计划与政策陆续出台,生物质能源产业正处在一个即将蓬勃发展的时期。中粮、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国营企业及大量中小型企业已积极投入生物质能源的开发,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将在'十一五’期间显现成效。”石元春院士对中国生物质能源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