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党建专题 > 2007年“两会”专题 > 会议报道
中共陕西省委书记李建国:建设创新型陕西 打造西部经济强省
  文章来源:科学时报 3月12日 发布时间:2007-03-12 【字号: 小  中  大   

一、发挥优势,建设创新型陕西

党的十五大以来,陕西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结合陕西实际,作出了一系列推进科教兴陕和人才强省的决策部署。1999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产业化的决定。2000年召开的全省科技教育大会,明确提出了进一步实施科教兴陕战略的思路、重点、措施和方法。2001年,召开全省民营科技企业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意见。2002年,提出了关于加快“一线两带”建设、实现关中率先跨越发展的意见。2004年元月,召开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制定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强调人才强省战略。同年,首次设立陕西省最高科技成就奖,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实行重奖。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后,陕西省委迅即召开常委会,专题学习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和陈至立同志的重要讲话,提出6条贯彻意见,组织专门力量开展调查研究,对2004年开始编制的《陕西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陕西省“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进行充实完善。

这些年来,陕西省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科技工作的大政方针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全省科技事业快速发展,成效显著。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广大科技工作者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顽强拼搏,取得了“西杂1号”小麦、“秦油2号”油菜、陶瓷复合材料、第三代移动通讯国际标准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在高新工程武器研制、国防现代化建设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西安、杨凌、宝鸡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迅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迅速崛起,造就了一批拥有自主知名品牌的优秀企业。全社会的科技观念明显增强,科技水平显著提高,为陕西连续9年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从国际国内的发展趋势来看,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来看,陕西省的科技进步和创新还存在不少不相适应的地方。全省经济增长的方式总体上还比较粗放,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高,束缚科技进步的体制机制障碍还没有完全消除,推动自主创新的外部环境还有待优化。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从国内的情况看,经济欠发达、后开发的地区,也只有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数量规模和质量效益互相协调,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的目标,就必须顺应汹涌澎湃的世界科技发展潮流,跟进日新月异的全国科技发展形势,把立足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陕西作为关系陕西省现代化全局的重大战略。

实现陕西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立足于自身的资源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培育特色产业。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陕西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从1997年到2005年,经济连续9年年均增长11.4%,发展进入快车道,正处在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近几年工业利润和财政收入状况明显好转。之所以有这样的局面,从经济工作的角度看,就是在西部大开发中,陕西的资源优势正在转化为经济优势,尤其是能源资源和农业资源的转化发挥出巨大的效益。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和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渭北老的能源企业和新兴的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丰富的农业资源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在渭北旱塬上形成了全国第一、世界知名的陕西苹果产业。可以说,陕西的资源优势才刚刚发挥出来,进一步发展的潜力非常之大。

同时,陕西省科教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科教优势是陕西最大的优势,有一支优秀的科技队伍,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实力,我们完全有条件把陕西的资源优势与这种科教优势结合起来,形成巨大的后发优势,转化为巨大的经济优势。

二、突出重点,加快建设创新型陕西

第一,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大幅度提高产业竞争力。一是在高新技术发展及其产业化上要有新突破。陕西将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领域进一步加强基础性研究和高技术研究,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以西安、杨凌、宝鸡3个国家级高新区、全国唯一的阎良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区为重点,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孵化一批创新型科技企业,培育若干个高科技产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和“一线两带”建设,推进关中率先发展。要统筹区域发展,充分发挥关中高新技术密集的优势,辐射带动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和陕南绿色产业基地建设,使高新技术成为陕北跨越发展、陕南突破发展、三大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二是在重点产业领域的科技创新上要有新突破。要在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科技发展战略重点的同时,把能源、水资源、环保、装备制造业等领域的创新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在促进发展的同时,取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三是在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上要有新突破。发展现代农业的进程,本质上是农业科技化的进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将以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技术创新,建立健全农业科技示范推广体系,在果业、畜牧业、绿色产业发展中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良种选育、作物种植、检测认证、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科技含量,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科技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做到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要加强重大疾病防治、新医药、食品安全、防灾减灾等领域的研究与开发,提升科技抵御自然灾害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能力。高度重视现代科技在服务业发展中的应用,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就业容量大、经济效益好、社会功能强的现代服务业,让更多的科技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第二,着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陕西省现有企业6万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00家,这是陕西经济实力的基础和支柱。努力解决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提高企业的科技素质,增强核心竞争力,明显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带动全省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第三,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一是坚定不移地加快应用开发类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步伐。要引入市场机制,积极推动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它们尽快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要稳步推进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分类改革,支持从事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的科研机构建立健全现代科研院所制度。二是大力整合科技资源。

以项目为牵引,打破条块分割、相互封闭、重复分散的格局,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为科技人才的流动与合作提供良好的平台,形成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引导和推动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承担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科技和工程项目,共建研发机构,形成产业技术联盟,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

积极推动军工技术和民用技术的双向交流与合作,支持军工企业面向市场、面向陕西现代化建设,大力开展军转民科研攻关,创办科技型企业,推动军工企业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三是推进政府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把政府科技管理的重心从直接管理项目和资金,转到研究发展战略、完善科技开发规划、制定政策法规、引导社会力量、创造环境条件、优化公共服务上来,建立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政府管理科技事业的体制机制。四是建立以各种中介机构为支撑的科技服务体系。要按照政府主导和市场引导相结合、发展和规范相结合的原则,大力培育和发展一批面向自主创新的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拓宽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大胆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鼓励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知名企业在陕建立研发机构,形成以我为主、内外结合的创新合作机制。

第四,以发展创新文化为引领,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发展创新文化,是培育创新思维、造就创新人才、激发创新活力、建设创新型陕西的重要条件。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文化基因。要把发扬创新文化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推陈出新,努力培育具有陕西特点的创新文化。认真抓好创新型教育,积极倡导创新意识、创新理念和创新精神,使创新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成为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风尚,使创新的活力在全省迸发涌流。

三、优化环境,大力培育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一是,坚持在创新实践中培育人才。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最重要的是要给人才创造能干事、干成事的创业平台。将以重点产业、重点学科、科技产业化基地、重大科研专项和工程项目为依托,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物、科研骨干和创新团队,一批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国际化视野和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队伍,一批社会急需的高技能型人才,形成自主创新的人才高地。着眼于人才总量的增加和人才素质的提高,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强基础教育现代化,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实现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加快培养高层次人才。健全机制,加大力度,加快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是,加大引进人才、引进智力工作的力度。采取灵活多样的引进措施,重视运用“柔性”引进人才方式,吸引和聚集国内外一流的科技人才和国际化人才直接或间接来陕西省投资创业,吸引广大出国留学人员来陕西省创业。坚持把项目工作、工程建设、科技攻关同人才工作结合起来,把招商引资同招才引智结合起来,解决好人才需求错位的问题,真正使人才有创业的机会、干事的舞台和发展的空间。

四是,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从用好现有人才入手,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才选拔任用、合理流动和分配激励等政策,努力创造一个拴心留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特别是加快建立和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使广大科技人才的创造性劳动得到应有的回报。

四、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努力开创建设创新型陕西新局面

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抓紧抓好。陕西省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科技创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西部经济强省中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加强和改善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把科技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陕西省委、省政府出台了陕西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作出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竞争力的决定,印发了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陕西的若干政策规定,要落实责任,加强督促检查,把出台的这些政策措施一项一项地落到实处,使之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全省各级政府必须按规定要求逐年加大对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投入,同时调动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的能力,逐步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体系。要建立稳定的财政科技投入增长机制,逐步提高财政性科技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要调整和优化投入结构,引导、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逐步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促进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相结合,建立完善风险投资机制,拓宽科技投融资渠道特别是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渠道,积极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和境外投资者参与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创办和支持民营科技企业,鼓励各类社会团体、组织和个人以各种方式参与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公益性科技活动。

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建设创新型陕西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各行各业、方方面面。为适应建设创新型陕西的要求,党委的工作要创新,政府的工作要创新,方方面面的工作都要创新,使创新成为陕西工作的一个鲜明特色。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陕西,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矢志艰苦奋斗,勇于开拓创新,为建设创新型陕西、建设西部经济强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陕西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的召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