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党建专题 > 2006年“两会”专题 > 热点提案
莫让教育体制遏制青少年创造力
  文章来源:科学时报 3月10日 发布时间:2006-03-10 【字号: 小  中  大   

一个科学问题往往会引起许多科学家的浓厚兴趣,激励他们去创造和发现。“同样道理,对于正在学校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青少年而言,如果教师能够向他们提出一个个开拓其创造性思维的科学问题,或者启发他们自己提出类似问题,青少年又怎么会不去探索和解决呢?”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理事、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翟立原这样说。

遗憾的是,许多青少年不仅在学校“难逃”死记硬背的厄运,在校外也深受其害——名目繁多的知识竞赛至今仍然在凭记忆多寡论“英雄”。

翟立原认为,要激发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向青少年提出这样的科学问题。教师在课堂上不乏向学生质疑问难,但这些问题中有没有能开拓其创造性思维的科学问题呢?翟立原直言不讳地说:“应该说很少。”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生态学会会长、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如松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从四大发明到研制原子弹,可以说中国人的创造力并不亚于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但是我国的大环境却让现在的青少年变成了只会死记硬背、回答问题,不会提出问题的“机器人”,这个大环境就是教育体制。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庞丽娟在她主持的一项调查中发现,75%的教师存在教育能力不足或缺乏,包括教育内容的选择。例如,不知从哪些方面教育孩子、内容难度的把握、年龄的适应性;教育方法、策略的适宜性,如何根据孩子的兴趣、个性进行引导,教育时机的把握,管和放的度;怎样成为儿童学习、活动的支持者与帮助者,以及如何培养儿童良好的人格、人生态度,促进儿童学习和交往能力的发展等。

庞丽娟深切感到,目前教师重点需要两方面的帮助:一是帮助他们明确教师职业的专业内涵;二是切实帮助他们提高教育专业素养,尤其是专业教育能力。

“我国这一代教师和家长,本身受的是传统的知识积累型教育,但却要培养下一代在继承的基础上具有批判与创新的能力,显然需要我们自己在观念的转变上下功夫。”翟立原说,教师、家长首先需要自己学会创造,才能为青少年营造有益于其创造的良好氛围。教师、家长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青少年自然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王如松说:“教育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长期努力。当然,教师和家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