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党建专题 > 2006年“两会”专题 > 两会报道
院士代表委员日记:为解京城交通拥堵献一策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3月13日 发布时间:2006-03-13 【字号: 小  中  大   

3月12日晴有风

今天上午,陈至立国务委员来到科技联组会与大家座谈。下午,休会半天。明天,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举行闭幕会。

按规定,政协委员的任职原则是“新委员六五不进,老委员七十不续”,所以,明年是我15年政协委员任期的最后一年,我的态度是站好最后一班岗,画上圆满句号。

担任政协委员这么多年,我的体会是建言献策、参政议政的题目俯拾皆是,关键是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才能提出有分量、有见地的好建议,而这一切的源头是政治责任感。

这几天,天天往返于人民大会堂和驻地宾馆之间,目睹北京交通拥堵之严重,促使我又情不自禁地思索:城市交通之困,说到底是城市交通需求和供给的矛盾,而以往的解决办法和目前报章、杂志所提出的一些方案,大都着眼于提高交通供给能力,即增加道路的数量、宽度、通行能力以及实施交通控制等等,而偏少分析如何抑制城市的交通需求;即使谈到,也主要只谈控制私家车增长。殊不知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人均收入超过2000美元,汽车进入家庭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也是发达国家普遍经历的历史事实。况且汽车工业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经济增长还要靠它。至于提高牌照税等,以抑制汽车需求,同样不可取。剩下来就是如何抑制城市居民的出行量和出行距离。我认为要转变思维方式,在城市规划创新上找出路。

我的建议是,要避免城市布局功能单一化,不要大搞CBD、金融街、工业区、大学城、高档住宅区等单一功能的布局,更不能学美国的城市郊区化,大建回龙观、天通苑那样的郊区“睡城”,徒增频繁的跨区交通出行之烦恼。美国曾经历过郊区住宅和汽车保有量增长互相呼应,城市居民汽车出行量占总出行量的90%以上;而北京2003年8月汽车保有量就达到200万辆,比预计的2010年提前了7年多;去年更达到260万辆。在此情况下,城市总体规划创新,就要优化布局,统筹考虑城市居民的工作、住与行的区位配套,尽量缩小生活区、工作区之间的空间距离,文教卫生和服务行业应贴近生活居住区。抑制了出行量和出行距离,就抑制了交通需求,就有望缓解交通拥堵。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