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党建专题 > 2006年“两会”专题 > 两会报道
鲁志强:“循环经济在相当长时期都是政策性经济”
  文章来源:科学时报 3月10日 发布时间:2006-03-10 【字号: 小  中  大   

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大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鲁志强指出,中央将循环经济定位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这使我国循环经济起步于一个高起点。但从实际调研情况看,实施循环经济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需要加强制度规划、政府和市场引导以及相关的深入研究,实际上,“这意味着循环经济在相当长时期都是政策性经济”。

鲁志强说,循环经济目前面临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社会对循环经济的认识还不够到位,这突出表现为政府“热”、企业“冷”。循环经济已经成为政府常用的关键词之一,频繁出现在各种报告、规划和媒体报道中,但相对而言,企业对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并不高,还处在被动观望状态,不少企业甚至认为循环经济就是环保的别称,或者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新说法。其次,循环经济缺乏健康发展的条件和环境。目前,基层面临资金投入不足、技术支撑缺乏、法律政策不适应等实际问题,结果,循环经济“循环”了就“经济”不了、“经济”了就“循环”不起来。

为此,首先要尽快研究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规划。鲁志强说,中央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已经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问题作了原则规定和要求,但要全面落实,还需要尽快研究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规划,以统一认识、协调步伐,防止循环经济流于形式和口号,或者沦为争项目的新由头。在制定规划时,应以科学发展观、建立可持续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指导,突出转变增长方式和结构调整,突出改革体制障碍,突出解决机制矛盾,完善政策和保障措施,制定重要资源的循环利用目标、实施途径和指标体系。

其次,要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鲁志强说,从传统的增长方式转向循环经济,不仅是发展战略转折的宏观问题,也是涉及各级政府、企业、消费者和社会组织利益调整和行为方式转变的微观问题。循环经济不是否认各相关主体的利益诉求,而是争取更高层次的协调和共赢。循环经济与企业的长远目标是吻合的,但不一定符合企业的近期、个体目标,因此,循环经济对政府、企业和消费者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进一步强化政府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公共管理职能,改进各级政府评价机制和指标,规范市场环境;改善废旧物资回收体系,加快制定新的行业设计、产品、环境、再生资源产品及市场准入标准、标志;要加强协调引导,建立政府、行业协会、企业新的合作关系,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其中,要使企业自觉“循环起来”,就必须通过制度创新构建新的赢利模式,使企业循环生产有利可图。

最后,要加强促进循环经济的探讨研究。鲁志强说,实施符合中国国情的循环经济是一个全新的前沿课题,特别是建立城市或更大地区的大循环经济体系,要横跨多个产业系统,处理复杂的物流和利益关系,没有深入的调研,不可能形成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模式。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