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党建专题 > 2005年“两会”专题 > 创新话题
原创发明产业化“搁浅”暴露体制弊端
  文章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5-03-14 【字号: 小  中  大   

  一年前,也是在两会期间,记者采访报道了几位全国政协委员对发明人曹培生研究员“非线性振动临界萃取技术和装置”的原创技术的高度关注。一年后的今天,这项原创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依然牵动着委员们的心。

  作为一种原创性基础发明,曹培生研究员自筹经费发明的“非线性振动临界萃取技术和装置”,被称为植物萃取技术的一个创举,得到了中国发明协会、科技部、国家中药管理局的支持和推荐。然而,其产业化之路却至今尚无实质性进展。

  非职务的发明专利难以产业化的现象,被政协委员们称之为“曹培生现象”。

原创发明一直是我国科研的弱项。全国政协常委徐麟祥教授指出:“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必须是原创发明)已有3届空缺,说明原创发明的难度很大。由于很多东西我们并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吃了很多亏。”

  对于这一点,政协委员陈祥福博士深有同感。他说:“中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但资料显示,在世界的中药市场中,我国仅占8%的市场份额。一些国家将我国出口的中药原材料深加工后再返销我国,使我国进口的‘洋中药’甚至超过‘本土中药’的出口。这是让中国人感到耻辱的事情。要改变这种困境,刻不容缓地采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是必不可少的。”

  而曹培生的“非线性振动临界萃取技术和装置”正是一个原创性科研成果。据专家介绍,“非线性振动临界萃取技术和装置”利用高压改变水分子的空间结构,并用复合频率的超声波振动破开植物细胞壁,萃取植物中各种不同的物质成分。此项技术和装置可以在常温水溶剂条件下,全组分地将植物的成分提取出来,保持植物原有的生物活性,且设备的生产效率高,成本低,节能省力,无废液排放,安装在4平方米的平台上,集纯水处理、装料、提取、浓缩一体化,即可成为一个植物萃取工厂。

  徐麟祥认为,这是植物萃取技术的一个创举,可以带动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食品工业、保健品工业、中药制造业、设备制造业等的发展和革新。他指出,以前中药、营养品都是用传统的方法提取,很多成分都流失浪费了,还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加快这一原创性基础发明的产业化,有助于中药走向世界,有助于相关产业的发展,是造福人类的大事。然而,就是这样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却迟迟难以实现产业化。

  陈祥福说,我国的原创性发明本来就很少,“曹培生现象”暴露出一个无奈的悖论:一方面是严重缺乏原创发明,另一方面原创发明出来了却难以产业化。他认为,“曹培生现象”的关键因素还在于体制问题。

  他认为,国家应该对原创性的发明大力支持。因为有些真正原创性的成果并没有在单位立项,发明创造属于个体,很典型的例子就是“非线性振动临界萃取技术和装置”。而很多立了项有经费的却又拿不出东西。陈祥福的观点得到了全国政协委员徐麟祥及政协委员聂玉昕研究员的认同。徐麟祥指出,现有体制只能投给某个单位,可民间也有许多好的原创性发明,却难以得到支持,国外有私人企业家投资支持,国内还缺少这样的机制。

  对此,聂玉昕进行了分析,他说:“国外有风险基金提供给科研人员,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成功了就给社会经济带来很大的影响。中国科研经费只能成功,理论上就不能承认失败,这不符合人类对未知世界探索的规律。”

  从法律环境方面看,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法律法规本身的配套和具体落实措施不够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中关于国家财政投入、税收优惠、信贷支持、风险基金、成果价值评估的规定过于笼统,缺乏操作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合同法》和《专利法》明确规定了成果权的依据,但是无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的规定;《技术市场管理办法》、《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办法》等技术市场管理法规中没有关于技术咨询、登记、信息、知识产权及资产评估等中介组织的规定等。

  科技人员后期科研投资不足。据调查,50%的科研和管理人员认为后期科研经费投入不足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主要原因。而在对我国1996年到2000年科技成果转换项目失败原因调查时发现,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引起的应用成果转化失败率逐年增加,1996年为16.4%,1997年为22.2%,1998年为26.5%,1999年为27.5%,2000年一跃升到31.7%。根据调查,取得基础成果以后深入进行应用研究时,需要的投入将是基础研究投入经费的10倍,由于政府的财力有限,不得不有所舍弃,即使项目被选中,经费投入一般也不足,致使项目的工程化研究不够,或解决了主要问题忽略了其他次要问题。如果这时与企业合作,企业往往认为技术风险太大而不愿接受。

  风险投资激励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接受高新技术成果的企业要面临着比传统企业更大的风险。为了规避风险,企业一般更愿意与研究单位结合组成高新技术企业,与研究所共同承担风险。虽然以政府的资本为主体,建立过不少风险投资公司,但是政府却不愿把资金用于高风险的成果转化和高技术领域。

  可以说,上述问题的存在,归根到底就是一个体制的问题。而目前,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数量、质量、规模、速度和效率较低的问题,越来越成为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在尽快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已经成为我国所面临的紧迫目标时,创新体制就显得尤为迫切和现实!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